[1] 贾进华.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简介[J].地质科技情报,1995,14(1):23~27
[2] 李勇,曾允孚.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1(3):46~55
[3] 赵玉光,许效松,刘宝,等.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动力层序地层学[J].岩相古地理,1997,17(1):1~10
[4] 付清平.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地层为例[J].岩相古地理,1997,17(2):1~3
[5] 刘贻军.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地球学报,1998,19(1):90~96
[6] 吴因业,邹才能,季汉成.中国层序地层学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7] 李德生.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创新之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1):1~11
[8] 黄建军,纪友亮,王改卫,等.东濮凹陷古近系含盐地层层序特征及成因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4):479~484
[9] 李丕龙.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突破领域与勘探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5):576~583,589
[10] 赵白.准噶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J].新疆石油地质,1992,13(2):191~196
[11] 王宜林,张义杰,王国辉,等.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成果及前景[J].新疆石油地质,2002,20(6):148~150
[12] 陈新,卢华福,舒良树,等.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新进展[J].高校地质学报,2002,8(3):257~266
[13] 况军,贾希玉.喜马拉雅运动与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J].新疆石油地质,2005,26(2):129~133
[14] 李忠权,张寿庭,王洪辉,等.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成因机理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探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24(2):15~19
[15] 衣怀峰,吴孔友,曲江秀.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4):1~3
[16] 万里皋,刘登明,候六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增刊):40~41
[17] 张立强,罗晓容,刘搂军,等.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界粘土矿物分布及影响因素[J].地质科学,2005,40(3):363~375
[18] 杨藩,唐文松,魏景明,等.中国油气区第三系(Ⅱ)西北油气区分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19] 贾承造,何登发,陆洁民.中国喜马拉雅运动的期次及其动力学背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2):121~122
[20] 胡受权,郭文平,杨凤根,等.试论控制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地层发育的影响因素[J].沉积学报,2001,19(2):256~262
[21] 郑荣才,彭军,吴朝荣.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1,19(2):249~255
[22] 王家豪,陈红汉,王华,等.前陆盆地二级层序内可容纳空间发育演化及三级层序对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2):141~142
[1] 吴因业,薛良清,赵澄林,等.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和储层特征研究.国家科技项目,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