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修祥,胡轩.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油气聚集与分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18(4):288~294
[2] 谢晓安,吴奇之,高岩,等.塔里木盆地压扭断裂带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J].石油学报,1997,18(2):13~17
[3] 姜振学,杨俊,庞雄奇,等.塔中4油田石炭系各油组油气性质差异及成因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2):159~166
[4] 吕修祥,赵风云,杨海军,等.塔中隆起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与勘探对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3):1~5
[5] 杨宁,吕修祥,周新源,等.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J].地质学报,2006,80(3):398~405
[6] 王红军,黄晓明.塔中地区地层压力结构与油气的分布[J].石油实验地质,1999,21(3):242~245
[7] 赵宗举,周新源,范国章.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主要构造圈闭形成期分布及成藏意义[J].海相油气地质,2006,11(2):1~8
[8] 杨春林.塔里木盆地压扭构造组合与油气聚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6):682~690
[9] 张振生,李明杰,刘社平.塔中低凸起的形成和演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28~31
[10] 邬光辉,李启明,张宝收,等.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构造特征及勘探领域[J].石油学报,2005,26(1):28~30
[11] 赵靖舟,庞雯,吴少波,等.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特征[J].地质科学,2002,37(增刊):81~90
[12] 赵靖舟,李启明.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0~100
[13] 周新源,王招明,杨海军,等.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J].海相石油地质,2006,11(1):45~51
[14] 赵宗举,李宇平,吴兴宁,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中国石油勘探,2004,9(5):12~21
[15] 魏国齐,贾承造,宋惠珍,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沉积模式与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J].沉积学报,2000,18(3):408~413
[16] 王飞宇,张水昌,张宝民,等.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J].地球化学,2003,32(5):461~468
[17] 刘克奇,苏振阁.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2):6~10
[18] 赵靖舟,李秀荣.晚期调整再成藏——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2):89~92
[19] 何治亮,陈强路,钱一雄,等.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油气勘探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769~778
[20] 周波,贾承造,顾家裕,等.塔中台地边缘上奥陶统灰岩段裂缝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2):198~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