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学时,耿忠霞.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下二叠统生物礁古油藏及隐伏礁预测[J].地质学报,1999,73(4):351~359
[2] 梅冥相,李浩,邓军,等.贵阳乌当二叠系茅口组白云岩型古油藏的初步观察与研究[J].现代地质,2004,18(3):353~359
[3] 王成善,伊海生,刘池洋,等.西藏羌塘盆地古油藏发现及其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2):139~143
[4] 伍新和,王成善,伊海生,等.西藏羌塘盆地烃源岩古油藏带及其油气勘探远景[J].石油学报,2005,26(1):13~17
[5] 冯乔,柳益群,张小莉,等.叠合盆地的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65(3):268~274
[6] 冯乔,周立发,柳益群.多期次油气成藏与油气藏成因类型-以吐哈盆地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6):703~707
[7] 冯增昭,鲍志东,张永生,等.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8] 吴征,杨元初,王新红.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原生-同层沥青分析[J].天然气工业,1999,19(6):14~17
[9] 陈安定,刘德良.寒武系烃源古油藏油裂解气特征及成藏条件[J].海相油气地质,2006,11(2):41~46
[10] 肖贤明,刘德汉,傅家谟,等.应用沥青反射率推算油气生成与运移的地质时间[J].科学通报,2000,45(19):2 123~2 127
[11] 彼得斯 K E,莫尔多万 J M.生物标记化合物指南-古代沉积物和石油中分子化石的解释[M].姜乃煌,张水昌,等译.北京: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100~101
[12] 张抗.鄂尔多斯断块构造和资源[M].陕西西安:西安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14] 高振中,罗顺北,向幼斌.鄂尔多斯西缘奥陶纪海底扇沉积体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5,16(2):119~125
[15] 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16] 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7] 任战利,张盛,高胜利,等.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程度异常分布区及形成时期探讨[J].地质学报,2006,80(5):674~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