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 刘和甫,梁惠社.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J].地质学报,1994,68(2):101~117
[3] 郭正吾,邓康龄.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4] 罗志立.试论中国型(C-型)俯冲带及其油气勘探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4,5(4):86~93
[5] 邓康龄.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早期地层及其沉积环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3(3):53~64
[6] 林良彪,陈洪德,翟常博,等.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及其古地理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6):511~517
[7] 杨克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786~793
[8] 唐建明,杨军,张哨楠.川西坳陷中,浅层气藏储层识别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879~893
[9] 赵友年.龙门山推覆构造初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5,6(4):12~18
[10] 邓康龄,余福林.川西坳陷的复合构造与油气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2):214~219
[11] 陈竹新,贾东,魏国齐,等.川西前陆盆地南段薄皮冲断构造之下隐伏裂谷盆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4):460~466
[12] 卢孟凝,王若珊.四川盆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分布特征-兼论相应地层界线划分[A].见:地层古生物会议编委会石油地层古生物会议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13] 许志琴,候立玮.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