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邹才能,陶士振,谷志东.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J].地质学报,2006,80(11):1 739~1 751
[2] 刘自亮,王峰,李树,等.陕甘宁盆地西峰油田主要产层储油砂体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J].沉积学报,2005,23(2):248~254
[3] 周兴熙.成藏要素的时空结构与油气富集——兼论近源富集成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6):711~716
[4] 张克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5,11(1):18~21
[5] 张哨楠,胡江柰,沙文武,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的沉积特征[J].矿物岩石,2000,20(10):248~254
[6] 温爱琴,范久霄.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勘探前景[J].河南石油,2003,17(2):7~10
[7] 唐民安,孙宝岭.鄂尔多斯盆地径川地区中生界油气富集受控因素及勘探方向[J].河南石油,2004,14(4):4~6
[8] 高帮飞,邓军,王庆飞,等.构造体制转换与成藏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3):9~12
[9] 周文,黄辉,王世泽,等.盖层及断层带的封堵作用评价[M].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2000.56~76
[10] 周文,刘飞,戴建文,等.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2):5~12
[11] 宋国奇.成藏理论研究中的系统论——从"含油气系统"谈起[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2):111~115
[12] 丁晓琪,张哨楠,周文,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4):491~496
[13] 宁宁,陈孟晋,孙粉锦,等.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的确定及其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2):280~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