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贾承造.中国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83~204
[2] 王振宇,李宇平,陈景山,等.塔中地区中 -晚奥陶世碳酸盐岩陆棚边缘大气成岩透镜体的发育特征[J].地质科学,2002,37(增刊):132~160
[3] 刘忠宝,于炳松,李廷艳,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发育对同生期岩溶作用的控制[J].沉积学报,2004,22(1):103~109
[4] 张兴阳,顾家裕,罗平,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萤石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6,22(8):2 220~2 228
[5] 朱东亚,胡文宣,宋玉才,等.塔里木盆地塔中45 井油藏萤石化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3):205~215
[6] 王嗣敏,金之钧,解启来.塔里木盆地塔中45井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深部流体改造作用[J].地质论评,2004,50(5):543~547
[7] 李开开,蔡春芳,蔡镠璐,等.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热液流体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2):217~222
[8] 魏国齐,贾承造,宋惠珍,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 -沉积模式与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J].沉积学报,2000,18(3):408~413
[9] 刘忠宝,孙华,于炳松,等.裂缝对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发育控制[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3):289~291
[10] 王嗣敏,吕修祥.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4):72~76
[11] 黎平,陈景山,王振宇.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控制因素及储层类型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3,26(1):37~42
[12] 赵宗举,王招明,吴兴宁,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成因类型及分布预测[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1):40~46
[13] 赵宗举,周新源,王招明,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边缘相分布及储层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6):738~744
[14] 张涛,闫相宾.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6):745~754
[15] 王招明,赵宽志,邬光辉,等.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礁滩型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6):797~801
[16] 楼雄英.T27界面与塔中隆起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3):24~32
[17] 钱一雄,何治亮,邹远荣,等.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带西北部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同生期岩溶--以顺2 井为例[J].地学前缘,2008,15(2):59~66
[18] 陈景山,李忠,王振宇,等.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J].沉积学报,2007,25(6):858~868
[19] 吴茂炳,王毅,郑孟林,等.塔中地区奥陶纪碳酸盐岩热液岩溶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37(增刊):83~92
[20] 钱一雄,陈跃,陈强路,等.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作用[J].石油学报,2006,27(3):47~52
[21] 周波,贾承造,顾家裕,等.塔中台缘带上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演化序列[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2):166~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