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秉海,钱凯.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39~248
[2] 赵澄林,张善文,袁静,等.胜利油区沉积储层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47
[3] 钱凯.济阳坳陷储层研究进展[A].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发展局.中国储层研究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426~439
[4] 周自立,吕正谋.山东胜利油田第三系碎屑岩埋藏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的关系[J].地球科学,1987,12(3):311~318
[5] 陈淑珠.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微观相标志[J].沉积学报,1985,3(2):108~118
[6] 程本合,徐亮,项希勇,等.济阳坳陷沾化东区块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J].地球物理学报,2001,44(2):238~244
[7] 曹辉兰,华仁民,纪友亮, 等.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沉积特征及与储层物性的关系——以罗家油田沙四段砂砾岩体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01,7(2):222~229
[8] 田景春,付东钧.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储集性研究——以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埕913~埕916井区沙三段为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4):366~370
[9] 吴富强,李后蜀,胡雪, 等.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成岩史恢复及成岩模式建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6):1~5
[10] 王志刚.渤南油田三区沙三段4砂组成岩作用与储集层孔隙关系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37~38
[11] 陈小龙,庄博,张秀芝.罗家地区沙河街组储集层成岩相与储集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6):16~19
[12] 苗建宇,刘文荣,祝总祺.济阳坳陷砂岩次生孔隙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2):154~158
[13] 苗建宇,祝总祺,刘文荣, 等.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温度、压力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关系[J].石油学报,2000,21(3):36~41
[14] 袁静,赵澄林.水介质的化学性质和流动方式对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1): 60~63
[15] 蔡进功,谢忠怀,刘宝军,等.胜利油区深部砂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J].石油学报,2001,22(5):34~37
[16] 钱峥,李淳,李跃,等.济阳坳陷深层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阶段划分[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2): 6~11
[17] Meshi I D.论碳酸与有机酸的反应能力和次生孔隙的形成[A].见:储层地球化学[C].梅博文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1.134~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