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瑞祺,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62~218
[2] 萧德铭,刘金发,侯启军,等.向斜区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A].见:苏树林,萧德铭,王荣华,等编.大庆油田发现40年论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7~56
[3] 刘建清,赖兴运.成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1):65~72
[4] 邓宏文,吴海波,王宁,等.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5):621~627
[5] 张革,林景晔,杨庆杰,等.松辽盆地西部扶杨油层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5):5~7
[6] 侯启军,冯子辉,邹玉良.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90~393
[7] SY/T5477-2003,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S]
[8] 陈瑞银,罗晓容,吴亚生.利用成岩序列建立油气输导格架[J].石油学报,2007,28(6):43~46
[9] 雷茂盛,蔡利学,王晓达.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J].勘探家,1999,4(3):24~26
[10] 李振广,冯子辉,宋桂侠,等.松辽盆地原油芳烃分布、组成特征与原油类型划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4):494~500
[11] 侯启军,蒙启安,张革.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流体包裹体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4):48~51
[12] 周兴熙.成藏要素的时空结构与油气富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6):711~716
[13] 李明诚,单秀琴,马成华,等.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动力学机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2):209~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