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震亮,张立宽.沉积盆地流体研究的现状与前沿问题[A].见:刘池洋,编.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成藏(矿)研究进展[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6~49
[2] 王震亮.盆地流体动力学及油气运移研究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2):99~103
[3] 陈荷立,罗晓容.泥岩压实曲线研究与油气运移条件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8(3):233~241
[4] 陈荷立,罗晓容.砂泥岩中异常高流体压力的定量计算及其地质应用[J].地质论评,1988,34(1):54~63
[5] 陶一川,范士芝,陈义贤,等.辽河西部凹陷超压带的分布及某些初步认识[J].地球科学,1986,11(3):315~322
[6] 李明诚.在油气初次运移研究中压实曲线的应用[J].地球科学,1986,11(3):309~314
[7] 田世澄,李纯菊.泌阳凹陷孔隙流体压力及油气运移特征[J].地球科学,1986,11(3):323~327
[8] 陶一川.油气运移聚集的流体动力学机理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4(3):255~267
[9] 杜强,胡伏生,万力,等.鄂尔多斯北部盆地古流体动力场的演化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28(6):23~27
[10] 王震亮.改造型盆地流体动力学的发育特点[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1):24~27
[11] 邓林,汤磊,康志宏,等.盆地三维古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1):7~11
[12] 康永尚,庞雄奇.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分析原理及应用[J].沉积学报,1998,16(3):80~84
[13] 田世澄,陈永进,张兴国,等.论成藏动力系统中的流体动力学机制[J].地学前缘,2001,8(4):329~335
[14] 康永尚,王捷.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成藏作用[J].石油学报,1999,20(1):30~33
[15] 王德潜,刘祖植,尹立河.鄂尔多斯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系统分析[J].第四纪研究,2005,23(1):6~14
[16] 杨绪充.含油气区地下温压环境[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
[17] 刘方槐,颜婉荪.油田水文地质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18] 杨俊杰,李克勤,张东生,等.中国石油地质志(12卷),长庆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