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国玉,吕鸣岗.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59~98
[2] 梁生正,张以明.渤海湾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6,11(2):1~7
[3] 李军,王培.渤海湾盆地构造格架及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1):63~67
[4] 贾志斌,田新琦.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与油气评价[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1):62~66
[5] 张树林,费琪,叶加仁,等.渤海湾盆地边缘凹陷的构造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6,28(5):,409~413
[6] 金强.关于东部油气富集盆地勘探可持续性的一些思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1):5~8
[7] 戴俊生,陆克政,漆家福,等.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的演化[J].石油学报,1998,19(4):16-20
[8] 朱光有,金强.济阳坳陷胜坨油田原油物性及其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1):90~13
[9] 池英柳,赵文智.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带的形成与分布[J].勘探家,2000,5(1):9~16
[10] 孙冬胜,刘池阳.冀中坳陷马西断裂带分段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3):238~244
[11] 翟光明,葛泰生.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三)[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7~30
[12] 翟光明,帅德福.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六)[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3~17
[13] 翟光明,唐智.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16-25
[14] 安作相.渤海湾盆地几个大油田的形成与勘探[J].新疆石油地质,2001,22(2):97~102
[15] 翟光明,李绍光.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四)[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14~31
[16] 潘元林,张善文,肖焕钦,等.济阳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10-20
[17] 袁选俊,谯汉生.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2):130~133
[18] 翟光明,何文渊.渤海湾盆地勘探策略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6):1~4
[19] 翟光明,何文渊.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和进一步勘探方向的探讨[J].石油学报,2002,23(1):1~5
[20] 于红枫,王黄艮,李雪.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潜山油气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323~328
[21] 杨明慧,王嗣敏,陈善勇,等.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成因分类与分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310~316
[22] 张抗.近20年中国石油储量变化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5):584~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