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翟光明.中国石油地质志(卷十六)[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90~105
[2] 邓宏文,王红亮.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以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294~295
[3] 张敏强,黄思静,吴志轩,等.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近系储层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形成机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3):259~266
[4] 邹明亮,黄思静.西湖凹陷平湖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J].岩性油气藏,2008,20(1):47~52
[5] 蒋恕,蔡东升.辽河坳陷辽中凹陷成岩作用与中深层孔隙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3):362~369
[6] 张琴,钟大康.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次生孔隙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3):281~283
[7] 刘宝瑁,张锦泉.沉积成岩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65~79
[8] 强子同.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M].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107~122
[9] 张理刚.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M].陕西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2~130
[10] 汪品先,刘传联.含油气盆地古湖泊学研究方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96~123
[11] 刘传联.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分及其古湖泊学意义[J].沉积学报,1998,16(3):110~114
[12] 郭宏莉,王大锐.塔里木油气区砂岩储集层碳酸盐胶结物的同位素组成与成因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3):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