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徐梦龙, 何治亮, 尹伟, 王瑞, 刘春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2): 240-247.   DOI: 10.11743/ogg20150208
    摘要320)      PDF(pc) (28449KB)(19014)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通过对其20余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和录井分析,结合显微镜、铸体薄片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配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的分析,认为镇泾地区D工区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并且含有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为主,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可提供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空间,河口坝微相物性次之,亦可作为储层的有利区域。通过分析储集物性与砂岩粒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中砂岩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通过对研究区成岩机理的研究,认为影响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为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使该区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少,埋深2 400 m以上孔隙度小于10%;胶结作用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成岩作用,既可通过胶结物的生成减少岩石的孔隙,又可通过抑制压实作用的进一步进行从而保持颗粒间的距离;溶蚀作用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尤其是深部储层中两期溶蚀作用的发生,使孔隙度得以改善,从而使油气的储集和运移变得更加有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
    2. 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方法——以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为例
    谭锋奇, 李洪奇, 武鑫, 范小秦, 于红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2): 232-239.   DOI: 10.11743/ogg20100215
    摘要3341)      PDF(pc) (4240KB)(11738)    收藏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经过40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准确识别水淹层、定量划分水淹级别已经成为老区油藏开发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重点调整的3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资料,结合砾岩油藏的实际地质特点,分析了砾岩油藏各种储层参数的影响因素。选择符合砾岩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的测井曲线,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六中区克下组物性、岩性、产水率以及水驱指数等各种解释模型,并从中提取出产水率、含油饱和度和水驱指数3个水淹特征参数。以3个参数为定量判断水淹级别的主要依据,结合水淹层电阻率的定性识别图版,制定了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规则和方法。以上技术应用到六中区克下组实际的水淹层解释中,综合解释符合率为84.36%,达到了实际解释的精度,最终形成了一套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评价技术,提高了水淹层的解释精度和符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油气运移机制与页岩油富集规律
    柳波, 迟亚奥, 黄志龙, 罗权生, 吴红烛, 陈旋, 申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6): 725-730.   DOI: 10.11743/ogg20130602
    摘要365)      PDF(pc) (14034KB)(10579)    收藏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发现的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形成与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页岩油运移机制是页岩油形成机理的重要部分,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化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页岩油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距离和效率等方面。结果表明,页岩油在源内的运移效应不明显,油气的富集非源内规模性运移聚集结果;油气垂向向源外的运移效应较为显著,活动的大规模断裂会降低源内页岩油丰度。页岩油的初次运移以生烃造成的地层超压为动力,通过干酪根网络、纹层间及微裂缝发生了小尺度的运移,油气大部分滞留原地,运移效率极低。在输导断裂发育的地区,泥页岩生成的油气发生了垂向向上的二次运移,在芦草沟组上覆地层聚集成藏。页岩油的这种运移机制决定了页岩油连续分布、油水分异差、油气聚集不受构造控制及断裂活动区油气丰度较低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4. 延长探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启示
    王香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1): 1-9.   DOI: 10.11743/ogg20140101
    摘要300)      PDF(pc) (11424KB)(9813)    收藏
    延长石油集团天然气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长期以来,盆地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导致对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评价较低。自2003年完钻了第一口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气探井以来,通过强化地质研究,明确了延长探区位于油气富集的陕北斜坡东部,储集层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障壁岛砂坝为主,烃源岩广泛发育,泥岩盖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天然气资源潜力在7 500×108 m3以上。通过积极推动理论和技术创新,明确提出“优质储层与古流体运聚空间的有效配置决定着天然气富集程度”的成藏认识,成功研发出适合延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新型VES-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取得了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 000×108 m3、年产天然气能力达到7.2×108 m3的良好效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此外,还在鄂尔多斯盆地首次发现了具有百万方以上无阻流量的高产气层——石炭系本溪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
    5. 川东上二叠统生物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雷卞军, 强子同, 陈季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12 (4): 364-375.   DOI: 10.11743/ogg19910402
    摘要2538)      PDF(pc) (11089KB)(9327)    收藏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礁体经历了海底、潮坪、陆上、浅-中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而礁间相和非礁相沉积直接从海底成岩环境进入浅-中和深埋藏成岩环境。礁灰岩中的大量原生孔隙被海底和埋藏成岩环境中多期胶结物充填而丧失殆尽。礁间生物屑灰泥沉积物微孔隙在压实过程中逐渐消失。礁体的白云岩主体是埋藏成岩环境中形成的,一般孔、渗性良好。礁顶发育2—7m厚的潮坪白云岩,则孔、渗性很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9)
    6. 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与层序地层
    王正和, 谭钦银, 何利, 程锦翔, 王瑞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4): 499-507.   DOI: 10.11743/ogg20130411
    摘要449)      PDF(pc) (12893KB)(9326)    收藏
    基于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及同期异相的小河坝组沉积与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牛栏组与下伏龙马溪组共同构成一个独立的三级层序,石牛栏组为高位体系域的一部分;②石牛栏组内部呈现为两个次一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四级层序;③台地边缘礁滩相在两个四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均有一至两期小规模的发育,但在上部四级层序中最发育;④石牛栏组沉积期表现为台缘缓坡模式,因为台缘到斜坡没有明显坡折,加上陆源碎屑的影响,导致生物礁发育规模普遍很小,多呈点状或串珠状分布;⑤研究区内石牛栏组白云岩化作用总体上很弱,推测该时期海水盐度较低,主要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来自南边黔中隆起及东边雪峰隆起的淡水河流注入导致研究区内海水盐度较低,二是台地边缘礁滩隆起幅度较低,无法形成相对局限的高盐度环境;⑥南川一带的小河坝组应当属于低河流能量、欠充沛物源且以悬浮搬运为主的低建设性浅水三角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9)
    7. 中国与煤成气相关的大型、特大型气田分布特征及启示
    王庭斌, 董立, 张亚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2): 167-182.  
    摘要222)      PDF(pc) (12966KB)(8789)    收藏
    与煤成气相关的大型、特大型气田是中国天然气储量的主体。中国含煤盆地众多,但是只有少数大、中型含煤盆地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气田的地质条件。含煤岩系沉积后的构造地质环境对形成煤成气藏的影响更为重要。生气高峰期及成藏期越晚,越快、越有利于含煤盆地转化成为含气(油)盆地,越有利于形成大型、特大型煤成气田。以类前陆型、克拉通内坳陷型及陆缘断陷型含煤-含气(油)盆地勘探前景最好。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莺琼盆地,柴达木盆地北部和三湖区,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南部,松辽盆地深部及南海北部深水区等含煤盆地,仍然是21世纪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储、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的重点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8. 青海油砂山油田迷宫式分流河道砂体地质模型的建立
    林克湘, 张昌民, 刘怀波, 雷卞军, 屈平彦, 马文雄, 雷兵足, 唐瑞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 (2): 98-109.   DOI: 10.11743/ogg19950202
    摘要1037)      PDF(pc) (10652KB)(8200)    收藏

    青海油砂山油田上新统下油砂山组底部,K2-K1-3标准层之间的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平原迷宫式储层骨架。地面露头的砂体骨架原型,可作为建立地下预测模型的根据,即可利用油田地面露头调查获得的宏观储层结构、砂体密度、砂体几何形态(主要是宽厚比)、区域古流向,以及露头区砂体骨架原型模型中,提取的总砂体面积比和不同厚度砂体面积比等地质信息,建立地下砂体骨架横剖面预测模型、砂体骨架平面预测模型、渗透率分布模型。预测青海油砂山油田目前的井冈,仅控制了1/2的分流河道砂体,仍有1/2的储层砂体尚未钻遇。这一结果为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9.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分注工艺现状
    李海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2): 296-301.   DOI: 10.11743/ogg20120216
    摘要2687)      PDF(pc) (2530KB)(7364)    收藏

    根据大庆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需要,形成了3种成熟配套的聚合物驱分注工艺技术。同心分注技术,其井下管柱采用单管同心分注形式,通过同心配注器对分层注入压力的调节,控制各个层段的注入量。偏心分注工艺,其井下管柱采用单管偏心分注形式,通过偏心配注器形成足够的节流压差,调节注入压力,控制限制层注入量。分层分质注入工艺,其井下管柱采用单管偏心形式,通过分子量调节器或压力调节器,控制注入层段的分子量或注入量。同时,详细阐述了这3种分注工艺技术的工艺原理、技术参数、应用规模以及效果等。依据油田实际的注聚阶段,提出了合理的分注时机与原则,并制定了不同的测试周期。此外,针对不同的油层类型,指出了选择分注技术的原则。最后,根据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对聚合物驱分注工艺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与攻关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小卡距聚合物分注技术与聚合物驱分注井高效测调技术应是重点攻关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1)
    10. 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及特征
    董大忠, 程克明, 王玉满, 李新景, 王社教, 黄金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3): 288-299,308.   DOI: 10.11743/ogg20100304
    摘要2569)      PDF(pc) (10294KB)(5505)    收藏

    从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出发,以沉积、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上扬子区早古生代的浅海-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了筇竹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发育与分布,深水陆棚沉积中心黑色页岩厚度最大;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TOC)普遍较高,平面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TOC>2%)与深水陆棚相分布一致,纵向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集中发育在各组的中下部-底部,连续厚度约30~50m,有机碳含量在4%以上;黑色页岩脆性矿物丰富、含量大,粘土矿物单一、无蒙脱石,与美国产气页岩相似;基质孔隙、微裂缝发育,成丝状、网状及蜂窝状分布,岩心实测孔隙度为2%~16%,具有较好的孔、渗能力;黑色页岩钻井气显示活跃,岩心含气量在最低工业开发含气门限之上,等温吸附模拟甲烷吸附能力强,综合含气性特征与北美产气页岩类似。总体认为,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龙马溪组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是较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23)
    11. 苏北盆地戴南组泥屑流扇沉积
    刘玉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 (3): 419-429.   DOI: 10.11743/ogg20170301
    摘要248)      PDF(pc) (2046KB)(5423)    收藏
    针对苏北箕状断陷盆地戴南组的沉积体系、岩性岩相、砂体展布等特征,既不遵循中国东部箕状断陷盆地的一般规律,也不遵循陆相盆地沟槽带是建设扇体、砂体主带的普遍规律,通过大量岩心资料观察,发现戴南组存在一种由砂级泥岩粗岩屑组成的特殊类型沉积岩,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据此,以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结合岩石薄片鉴定特征、地层古生物组合特殊面貌及剖面测录井响应的一些特有现象,综合识别这套特殊岩性剖面。研究表明,这套地层是重力流之泥屑流流体的沉积产物—泥屑流扇,扇体可分扇根、扇中和扇端3带。平面上,此类扇发育在断陷湖盆凹缘坡折带,即湖盆沟槽地带;剖面上,此扇主要见于戴南组断陷湖盆低位域,湖侵域无此扇,高位域有个别此扇。分析认为,苏北箕状断陷湖盆有特殊的成盆古地质背景,即由下构造层大型的统一拗陷湖盆解体形成了相互分隔的戴南组箕状断陷群,由此形成了阜四段大套泥岩围限、新老双重物源、构造作用差异、多种搬运输送流态及多样坡折带类型等多因素耦合,共同控制了戴南组沉积特征。由此,发现了断陷凹缘坡折带发育泥屑流扇、富泥扇,断陷凸缘坡折带生长富砂扇的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12. 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
    毛凤鸣, 陈安定, 严元锋, 叶绍东, 刘启东, 陈莉琼, 唐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27 (6): 827-840.   DOI: 10.11743/ogg20060614
    摘要973)      PDF(pc) (15912KB)(4815)    收藏

    苏北盆地由小型箕状凹陷组成,断层密度高、圈闭面积小、油气贫富不均是其复杂性的主要表现。苏北盆地的成藏特点是:1)成藏时间为始新世晚期;2)生油层单向排烃;3)始新世断陷和古新世坳陷两种沉积体系具不同运聚特点。断陷体系发育小型不连通砂体,油气以断裂为通道垂向运移成藏,分布于深凹并沿断裂纵向多层分布,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坳陷体系发育大型三角洲砂体,油气自生自储、侧向运移活跃,在斜坡、隆起区储集,以构造油气藏为主,成排、成带富集;4)油气富集普遍受源岩成熟度、砂岩物性、断层封闭性等因素控制,上组合受油源通道等因素控制,中、下组合受疏导层、圈闭发育等因素控制。为适应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勘探,发展并完善了一整套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7)
    13. 南堡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郭继刚, 董月霞, 庞雄奇, 黄红祥, 姜福杰, 徐静, 王鹏威, 彭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1): 23-34.   DOI: 10.11743/ogg20150104
    摘要302)      PDF(pc) (10947KB)(4715)    收藏

    在对烃源岩和储层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生烃潜力法恢复了烃源岩的排烃历史,并从数值模拟的角度研究了储层孔隙度的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具有良好的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中等-好的供气源岩和广泛分布的致密储层,烃源岩与致密储层紧密相邻,天然气成藏时间和储层致密时间配置较好。烃源岩的排气高峰时间是在馆陶期到明化镇早期,储层致密的时间是馆陶末期到明化镇早期。在生烃增压造成的气体膨胀力作用之下,天然气可近源聚集在紧邻烃源岩分布的致密透镜状岩性砂体中,形成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
    14. 南堡凹陷拾场次洼的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岩性油藏勘探的影响
    刘君荣, 王晓文, 赵忠新, 张磊, 李杰, 路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5): 601-608.   DOI: 10.11743/ogg20140503
    摘要327)      PDF(pc) (14279KB)(4673)    收藏

    南堡凹陷拾场次洼是冀东油田的一个勘探开发老区,构造油藏基本已经探明,并投入开发,急需寻找新的勘探接替领域。通过研究南堡凹陷拾场次洼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分析和构造-沉积格局对岩性圈闭形成的控制作用,建立拾场次洼岩性油藏成藏模式,为今后的勘探提供理论基础。拾场次洼在沙河街组沉积早期,物源主要来自于洼陷东部柏各庄断层上升盘凸起区,沿柏各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多个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向洼陷内进积较远。在西部西南庄断层下降盘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沉积。在沙河街组沉积后期,柏各庄断层活动加剧,早期沉积的地层产状发生了反转,导致沙河街组沉积早期由柏各庄断层上升盘来的向洼陷进积的砂体,转变为上倾尖灭的砂体。这些砂体与洼陷内向西抬升的构造,配合形成上倾尖灭圈闭。这些圈闭形成了拾场次洼最重要的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具有多层富集,油藏规模大和多油水系统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15.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成烃生物组合的构造-沉积环境控制因素
    胡广, 刘文汇, 腾格尔, 陈强路, 谢小敏, 王杰, 卢龙飞, 申宝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5): 685-695.   DOI: 10.11743/ogg20140514
    摘要297)      PDF(pc) (13035KB)(4298)    收藏

    成烃生物组合是烃源岩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成烃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烃模拟实验,对成烃生物发育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在油气地质界还相对较少,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利用成烃生物预测优质烃源岩分布并指导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成烃生物面貌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主要以底栖藻为主,含浮游藻类,但西山布拉克组主要以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为主,而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则以底栖藻类(红藻)为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揭示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沉积时均受热水作用影响,且西山布拉克组受影响程度要强于玉尔吐斯组。泥岩稀土、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均为还原环境,但西山布拉克组水体还原性强度要弱,水动力条件稍强,活跃的火山活动使得库鲁克塔格地区西山布拉克组沉积期古地貌起伏程度要强于柯坪地区。对比现代藻类分布模式,构造活动、水体深度以及古地貌上差异可能是导致南雅尔当山剖面西山布拉克组和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成烃生物面貌不同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5)
    16.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与成藏匹配关系
    张翔, 田景春, 杜本强, 夏吉文, 古娜, 林小兵, 邓飞涌, 梁宇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2): 231-237.  
    摘要234)      PDF(pc) (19381KB)(4186)    收藏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对储层成岩作用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分析认为:沉积时水动力强弱决定了砂体储集性能的好坏,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成岩期石英次生加大是砂岩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包裹体温度分布在82.5~125.1 ℃,推算致密化深度介于1 725~2 864 m,发生在燕山构造活动期间。根据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运聚期次分析,认为:初次成藏期,砂岩储层未致密,天然气可以横向长距离运移;成藏高峰期前,砂岩储层已经致密,天然气不能横向长距离运移,以河道不整合面和高压开启的微裂缝作为运移通道;喜山期定型为现今的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气藏受岩性、构造共同控制,非均质性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17.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奥陶系油气富集与勘探潜力
    云露, 曹自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6): 788-797.   DOI: 10.11743/ogg20140606
    摘要371)      PDF(pc) (19995KB)(4177)    收藏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位于卡塔克隆起塔中Ⅰ号断裂下盘北部斜坡区,临近满加尔烃源灶,区域盖层良好,长期处于斜坡,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发育多组北东向断裂,有利于发育储层和油气聚集,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油气地质条件.加里东期-海西期多期构造运动控制着奥陶系碳酸盐岩多层系、多类型储层发育.受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奥陶纪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暴露,具备岩溶储层发育的背景,多期断裂发育有利于表生及深部流体对储层进一步改造形成缝洞型为主储层,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聚集规模,断裂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通过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认为顺南地区天然气为干气,成熟度高,成藏期为喜马拉雅期.顺南地区的天然气ln(C1/C2)值变化较大而ln(C2/C3)值变化不大,明显区别于原油裂解成因气.多井包裹体以甲烷气包裹体为主,少见含沥青气相包裹体和沥青包裹体,呈现以干酪根裂解成因气为主.通过钻井测试资料分析,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可能是一个叠合连片含气、具有气柱高度大、受储层非均质性控制的大型缝洞型天然气藏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3)
    18.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岩石相标定方法与应用
    彭勇民, 龙胜祥, 胡宗全, 杜伟, 顾志翔, 方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6): 964-970.   DOI: 10.11743/ogg20160618
    摘要299)      PDF(pc) (1642KB)(4097)    收藏
    利用地质、测井特征标志及特色岩石相,开展四川盆地涪陵地区水平井的页岩岩石相标定。根据岩性组合、炭质含量及硅质含量3大关键标志,将涪陵地区典型导眼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89m厚的大套页岩段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岩石相。根据标志层、炭质染手和粉砂质纹层等地质特征标志,以及测井响应的异常值、测井形态类型、挖掘效应、假挖掘现象等测井特征标志,明确了①,③和⑥号岩石相为特色岩石相。通过水平井“水平段垂直投影法”及垂直投影后的测井信息等结果,并与典型导眼井的岩石相特征标志、特色岩石相进行对比,确定了水平井井轨迹穿行的岩石相顶、底边界,完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相标定。依据岩石相与压裂试气产能的关系,寻找特高产、高产水平井的岩石相类型,发现①和③号富碳高硅岩石相具有高产潜力,明确①和③号岩石相为最佳岩石相。根据最佳岩石相原则,从地质角度建议水平井最佳井轨迹或靶窗着陆点宜在①号与③号最佳岩石相之间穿越。该方法已应用于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依据岩石相标定方法的产能预测与压裂试气结果的吻合率大于80%,它在反馈优化井轨迹和提高单井产能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9.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分布预测
    曹中宏, 张红臣, 刘国勇, 任苗颂, 付江, 王恩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1): 103-110.   DOI: 10.11743/ogg20150113
    摘要301)      PDF(pc) (19560KB)(4032)    收藏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受地层、构造、储层等多重因素控制,优质储层发育和分布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对钻井、测井、岩心等各项资料深入分析,明确了南堡凹陷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主要储层类型为裂缝-孔洞型,裂缝是沟通孔洞的重要通道;碳酸盐岩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包括岩溶)、构造作用是碳酸盐岩潜山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其中有利沉积相带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有利的成岩后生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保障,有利的构造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通过细分地层组段开展地震地质储层综合预测,显著提高了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20. 运用流体包裹体资料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藏史
    时保宏, 张艳, 张雷, 黄静, 唐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1): 17-22.   DOI: 10.11743/ogg20150103
    摘要344)      PDF(pc) (18922KB)(3858)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是该区油藏发育的重点层位。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观察、均一温度测试、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热演化史资料,确定了姬塬地区长9油藏的充注期次。分析表明,长9储层烃类包裹体物理相态主要为发绿色、黄绿色荧光的液态烃、含气烃的液态烃两类。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连续,具有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对应温度为100~120 ℃,盐度分布也较集中,峰值区间NaCl浓度为3%~5%,表明发生过一期连续、流体性质和交换作用变化不大的烃类运移、充注过程。同样,石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特征及参数统计结果也佐证了姬塬地区长9储层经历了一期烃类充注,充注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烃类包裹体荧光光谱主峰波长、形态相似,波峰近似,λmax为495 nm,对应绿色、黄绿色荧光区。结合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综合分析得出,姬塬地区长9原油充注过程发生距今120~130 Ma,即早白垩世中、晚期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0)
    21. 同沉积断层控砂模式——以南堡凹陷南部地区Es1段为例
    杨晓利, 张自力, 孙明, 石文武, 李瑞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4): 526-533.   DOI: 10.11743/ogg20140412
    摘要309)      PDF(pc) (14493KB)(3768)    收藏

    同沉积构造活动的时空差异性对盆地的可容纳空间、沉积速率、物源体系的类型及展布特征等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南堡凹陷幕式构造活动是沉积物可容纳空间的主要贡献者,其南部物源区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发育的多条NE-SW向同沉积断层增强了湖盆的分隔性,一系列向湖盆内延伸、呈雁列状排布的生长断层控制了沙河街组地层的分布,与生长断层走向一致并形成于断层下降盘的线状洼槽是沉积物的主要卸载区,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滩坝以及湖泊体系是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区主要的沉积体系组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堡凹陷南部地区同沉积断层控洼槽、洼槽控砂的沉积模式,总体上表现为:向湖盆内部伸展的同沉积断层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的展布,呈现出平面上沿断层走向分布于下降盘的朵状沉积体,剖面上呈楔状叠加的沉积特点。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末端形成的远岸水下扇以及断块翘倾一侧发育的滨浅湖滩坝砂体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含油气盆地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刘德汉, 肖贤明, 田辉, 卢家烂, 闵育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4): 491-501,478,484.   DOI: 10.11743/ogg20080412
    摘要1059)      PDF(pc) (10739KB)(3629)    收藏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光和荧光性特征,首先将包裹体划分为烃包裹体、含烃包裹体和无荧光的盐水包裹体与非烃包裹体3大类。其次,再根据包裹体的组成和相态特征,将烃包裹体划分为以下9类:液态烃-气液烃包裹体、气态烃包裹体、含沥青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含烃气体包裹体、液相盐水包裹体、两相盐水包裹体、非烃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盐水包裹体。液态烃-气液烃包裹体类进一步划分为以下4个亚类:重质油包裹体、中质油包裹体、轻质油包裹体和凝析油包裹体。论文还重点探讨了烃包裹体在烃源岩、储集岩和输导岩中的分布规律及各类流体包裹体在油气生成、运移和成藏演化中的地质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气藏地震各向异性
    徐天吉, 闫丽丽, 程冰洁, 唐建明, 李曙光, 杨振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2): 319-329.   DOI: 10.11743/ogg20150218
    摘要282)      PDF(pc) (13902KB)(3446)    收藏
    川西坳陷须(须家河组)五段天然气资源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远景;但地质认识程度低,尤其针对气藏各向异性的研究极少。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成功率,针对须五段开展各向异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须五段储层特征并深入分析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早期研究发现,受四川盆地须五时期的沉积环境控制,川西坳陷须五段形成了以厚泥页岩和薄致密砂岩为主体的岩性组合,页岩层横向变化大,加之页岩矿物成分、碎屑颗粒定向排列、周期性薄层沉积及其他非均质特性,导致了地层展现出各向异性特征。目前,分析预测地层空间各向异性的有效方法并不多,且大多数方法仍然以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及分方位地震属性对岩石类型、物理性质及构造形态等特征的直观响应,实现岩层各向异性指示信息的准确提取。相比较而言,如果不采用分方位地震数据,而仅基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的各向同性分析方法,则忽视了页岩的各向异性本质,不利于地质问题的准确认识。文中采用上述方法思路,基于分方位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对比分析了这两类数据的地震反射响应特征、曲率体属性、相干体属性和储层阻抗等参数,并在地震各向异性信息的指示下捕捉岩层空间变化特征,成功地实现了川西须五段气藏沉积相、岩性、裂缝的精细解释和“甜点”储层的高精度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24.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刘志峰, 吴克强, 柯岭, 王升兰, 于开平, 朱文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 (3): 561-569.   DOI: 10.11743/ogg20170316
    摘要240)      PDF(pc) (1724KB)(3347)    收藏
    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已钻井失利原因分析表明,因“烃源”和“运移”问题而失利的井所占比例最大,这两个关键因素即为该区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从烃源条件来看,根据地震相和地球化学分析,北部洼陷带的8个洼陷中,有5个洼陷发育文昌组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是今后进行油气勘探较为有利的富生烃洼陷。从运移条件来看,平面上根据油气富集构造带类型分析,北部洼陷带内的5个富生烃洼陷均属于“缓坡富集型”,各洼陷的缓坡带是有利勘探区带;而纵向上根据通源断裂及恩平组泥岩封盖条件分析,北部洼陷带内的5个富生烃洼陷中,有3个属于“浅层富集型”,有2个属于“深层富集型”,其有利勘探层系应分别在浅层和深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5. 不同类型海绿石的发育特征及分类体系探讨
    张琴, 梅啸寒, 谢寅符, 王权鑫, 李晨溪, 阳孝法, 杜会尧, 禄佳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6): 952-963.   DOI: 10.11743/ogg20160617
    摘要535)      PDF(pc) (14218KB)(3277)    收藏
    海绿石作为一种典型的沉积相指示矿物,其分类及成因研究一直是矿物学和岩石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海绿石成因理论研究现状,结合国内外大量海绿石研究实例,分析原地、准原地和异地海绿石的不同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并探讨和完善海绿石的分类体系及成因。结果表明:原地海绿石的成因假说较多,目前比较公认的颗粒绿化理论和假形置换理论可以解释颗粒状和微孔隙中海绿石的成因,但仍然无法解释砂岩中大量胶结物状海绿石的成因。不同类型海绿石在元素组成、成熟度、形态、赋存环境上存在很大差异。原地海绿石富集于凝缩段,成熟度较高,元素特征反映沉积环境。准原地海绿石以多期次成因的包壳状为特征。碎屑海绿石元素特征与沉积环境往往不符,多见颗粒状,常富集于大型层理砂岩中。鉴于目前海绿石分类体系仍比较混乱,按“成因机制”和“是否搬离生成地点”,建立了“原生”和“次生”及“原地”和“异地”海绿石的分类体系。提出“自生淀胶理论”解释胶结物状、晕边状、包壳或薄膜状海绿石的成因,并用大量实例证明了自生胶结物状海绿石的存在。海绿石在指示沉积环境、岩石定年、改造岩石储集物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油气充注和超压对储层孔隙的影响
    郭小文, 刘可禹, 宋岩, 赵孟军, 柳少波, 卓勤功, 鲁雪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6): 935-943.   DOI: 10.11743/ogg20160615
    摘要249)      PDF(pc) (4242KB)(3059)    收藏
    为了研究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砂岩储层孔隙物性影响因素,在对克拉2气田砂岩储层特征和超压成因研究基础之上,采用颗粒定量荧光和流体包裹体技术确定古油水界面和油气充注史,并分析油气充注和超压与储层孔隙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泥岩和砂岩中超压形成与水平构造挤压作用具有重要关系。克拉2气田盐下砂岩储层经历最大古埋藏深度达6 000 m以上却显示出异常高的原生孔隙度是因为原油充注到储层中在比较好的盐岩盖层封闭条件下,砂岩储层孔隙中的油没有被排出使砂岩储层胶结作用减弱或者形成欠压实。其主要证据有:①高的定量荧光参数QGF指数和QGF-E强度对应的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也比较高,而在古油水界面之下,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②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晚期油充注发生库车组沉积早期,对应砂岩储层的埋藏深度比较小,孔隙度比较高。研究表明深层砂岩储层油充注和超压发育对储层孔隙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王香文, 刘红, 滕彬彬, 王连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5): 730-735.   DOI: 10.11743/ogg20120509
    摘要1457)      PDF(pc) (599KB)(3040)    收藏

    以厄瓜多尔南部H-N油田M1层薄储层为例,阐述了研究区M1层储层预测难点和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经过储层和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论证了储层预测条件,确定了运用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来解决该区储层薄(1~25 ft)、横向变化大、隐蔽性强的薄储层的识别;通过以地震、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不同数据体间砂体进行对比分析,精细解释出该区砂体分布;经过无井、盲井和新钻井校验,实现了薄层的高精度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垂向分辨率达到5 ft)。该预测结果经过在H-N油田的实际应用和新钻井钻探证实,砂层钻遇率为100%,钻探符合率达82%,实现了该区新井产能的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1)
    28. 构造运动对扎格罗斯前陆盆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以Y油田为例
    唐颖, 樊太亮, 张涛, 王喆, 郑元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6): 944-951.   DOI: 10.11743/ogg20160616
    摘要290)      PDF(pc) (8710KB)(2944)    收藏
    以扎格罗斯前陆盆地东北部的Y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样品、成像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探讨构造运动对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裂缝发育以及热液流体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晚白垩纪至全新世的构造运动对Y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影响最重要。构造运动期间地壳抬升,地层遭受剥蚀、风化等作用从而发育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以下的储层受溶蚀作用改造显著。而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发生的褶皱作用和逆冲作用在储层内部生成大量裂缝,裂缝的密度和位置受褶皱、断层以及岩性的共同影响。裂缝主要发育在褶皱的轴部和翼的尾部以及断裂附近,白云岩的裂缝密度明显大于灰岩的。构造运动还控制了Y油田内热液流体活动,断层是热液流体进入Y油田的主要通道,热液白云化作用主要发生在靠近断裂或裂缝带的地堑内。探讨构造运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有利于预测定位研究区的优质储层,优化油田的生产部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9. 川东北地区雷口坡组储层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秦伟军, 邹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5): 785-790,795.   DOI: 10.11743/ogg20120516
    摘要1302)      PDF(pc) (718KB)(2942)    收藏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整体沉积环境以蒸发台地相为主,沉积了以大套膏岩和白云岩为主的蒸发岩。雷口坡组可细分为雷四、雷三、雷二和雷一段。雷四段地震响应表现为"弱波峰、较低频、较连续反射结构"的曲线特征。储层总体为Ⅲ类储层,以低渗为主,个别储层段表现为Ⅱ类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溶洞、溶扩缝、构造缝,为一套岩溶储层。研究认为,雷口坡组雷四段储层发育与分布受沉积相和风化壳共同控制;研究区发育的台地蒸发相、泻湖相形成的云岩,在雷口坡组末期岀露地表遭遇剥蚀形成风化壳,并受大气淡水沿不整合面及裂缝的淋滤、溶蚀作用形成一套优质储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30. 冲积扇低孔、低渗砂砾岩油藏产能指标预测——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Y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任涛, 王彦春, 王仁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4): 556-561.   DOI: 10.11743/ogg20140416
    摘要284)      PDF(pc) (3036KB)(2937)    收藏

    为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冲积扇低孔、低渗砂砾岩油藏产能指标预测研究,选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Y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为靶区,在砂砾岩厚度与孔隙度等常规储层预测基础上,精细剖析影响油藏产能的渗透性和含油性等因素,将老区初期平均月产量数据引入三维地震反演过程中,采用层层深入、逐步逼近的思路开展油藏产能指标预测研究,总结形成了“特征曲线反演找准砂砾岩、孔隙度反演找准高物性砂砾岩、自然电位反演找准渗透性砂砾岩、电阻率反演找准含油砂砾岩、多体融合预测油藏产能指标”的研究流程。最终以月产能指标为硬数据,以波阻抗、孔隙度、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反演数据体及时间域构造为训练样本,利用神经网络模拟得到油藏产能指标数据体。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月产能指标与油井初期平均月产油量为正相关,相关系数R2=0.948 7,老井初期平均月产量大于300 t的预测误差小于10%。产能指标数据体蕴含岩性、物性、含油性和渗透性等控制油气分布的多种信息,依据Y地区相应研究成果建议部署的3口评价井试油产量均在5 t/d以上,验证了该产能指标预测技术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致密砂岩储集空间多尺度表征——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为例
    李易霖, 张云峰, 尹淑丽, 丛琳, 闫明, 田肖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6): 915-922.   DOI: 10.11743/ogg20160613
    摘要267)      PDF(pc) (27327KB)(2922)    收藏
    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三、四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米与微米CT、自动矿物识别系统(QEMSCAN)、MAPS图像拼接技术以及环境扫描电镜(ESEM)等非常规测试新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对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储层空间进行表征。研究表明:①宏观尺度下,储层岩性主要以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为主;层理构造多样,以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为主;砂泥间互特征明显,层理构造的多样性增强了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块状层理最有利于致密油富集。②微观尺度下,孔隙具有微米-纳米连续分布的特征,微米孔隙峰值主要集中在2~3 μm,纳米孔主体孔喉分布在200~300 nm。不同三维建模区域孔喉空间分布及连通性特征具有明显的微观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孔隙度高值区对应有机酸高值区,存在较明显的耦合关系,受溶蚀作用控制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32. 中国石化煤层气资源发展前景
    龙胜祥,陈纯芳,李辛子,叶欣,梁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 32 (3): 481-488.   DOI: 10.11743/ogg20110321
    摘要2114)      PDF(pc) (2990KB)(2887)    收藏

    摘要:煤层气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形成产业化。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显示:煤层气产业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技术发展是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根本;国家政策扶持,有利于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石油大公司介入,有利于促进煤层气资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中国石化拥有煤层气资源量逾8×1012 m3。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和选区评价,沁水盆地和顺区块、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部、滇东黔西是近期煤层气勘探重点区域。中国石化应把发展煤层气放到与常规油气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采取积极的投资战略。首先,通过新登区块、与相关地方及企业合作、并购方式扩大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基础。第二,分层实施,稳步推进,针对延川南、和顺、织金等已突破或见气区块,进一步开展评价和井组排采试验,为下一步大规模建产和生产做好准备;在鄂尔多斯南缘和北部的相关区块、滇东黔西地区,选择有利部位,精心布井勘探,力争取得更大突破;探索南华北和西北地区,扩大勘探领域。第三,加大科技攻关,强化组织管理,建设管理生产科研一体化队伍,保障中国石化煤层气勘探开发快速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2017年第38卷 第1期 中英文目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 (1): 0-0.  
    摘要104)      PDF(pc) (340KB)(282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
    孟元林, 申婉琪, 周新桂, 李世臻, 王丹丹, 张文浩, 曲国辉, 崔存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 (6): 893-902.   DOI: 10.11743/ogg20160611
    摘要276)      PDF(pc) (19816KB)(2768)    收藏
    为了研究中国东北地区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对三江盆地、鸡西盆地、通化盆地、柳河盆地和红庙子盆地进行了野外样品采集、烃源岩地球化学与岩矿测试,同时统计了其他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结果表明,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有机质成熟度受莫霍面埋深的影响。下白垩统沉积时研究区北部水体较浅,泥岩累积厚度大、粉砂质含量高,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差-中的标准,干酪根主要为Ⅱ2-Ⅲ型,目前处于成熟-高熟阶段。研究区南部水体相对较深,泥岩平均累计厚度为233~446 m,但泥岩质纯,有机质丰度较高,主要发育Ⅰ-Ⅱ2型干酪根,目前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烃源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脆性较大,主要发育粘土矿物间孔缝、粒内孔和有机孔,具有微孔-中孔的孔喉结构,常规油气和页岩气勘探均具有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
    35.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输导体系类型及其控藏作用
    李明义, 岳湘安, 江青春, 王洪伟, 吴育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3): 407-416,423.   DOI: 10.11743/ogg20120310
    摘要1694)      PDF(pc) (958KB)(2690)    收藏

    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空间配置关系的详细分析,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简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生储盖组合类型、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有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3种生储盖组合类型,每种生储盖组合中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及有利的油气富集部位均有所差异。在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为孔隙裂缝和梳状输导体系;孔隙裂缝输导体系沟通的洼槽和梳状输导体系沟通的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是该类生储盖组合中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在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为花状输导体系,由其沟通的反转构造是该组合内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在上生下储生储盖组合中,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为阶梯状或倒U字型输导体系,其所沟通的不整合面古隆起是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6)
    36. 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与应用
    周庆凡, 杨国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4): 541-544,570.   DOI: 10.11743/ogg20120407
    摘要3443)      PDF(pc) (435KB)(2631)    收藏

    通过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调研,了解和分析了致密油和页岩油术语的不同含义与应用情况,对比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提出了应用和完善致密油和页岩油概念的建议。致密油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页岩油除用于指油页岩加工的石油外,其含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致密油与页岩油异同点表现为3种情况:①致密油与页岩油概念完全不同,属于不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类型;②致密油与页岩油含义完全相同,可以互换使用;③致密油与页岩油概念既有关系,也有差别。在应用致密油和页岩油术语时,要遵循"尊重习惯、方便交流"的原则。致密油和页岩油有不同含义,不要只从字面上机械理解,要真正理解它们的实际内涵。对于致密油和页岩油术语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应采取"不断完善,适时修正"的原则,不断完善致密油和页岩油术语的定义,使它们的定义和应用更加科学、规范,同时也要方便、适用和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39)
    37. 从岩石学及微区同位素探讨四川盆地灯影组皮壳-葡萄状白云石成因
    钱一雄, 冯菊芳, 何治亮, 张克银, 金婷, 董少峰, 尤东华, 张永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 (4): 665-676.   DOI: 10.11743/ogg20170404
    摘要298)      PDF(pc) (1814KB)(2548)    收藏
    四川盆地灯影组中的“皮壳、栉壳及葡萄状”白云石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白云石。对四川盆地灯影组葡萄-皮壳状及基岩岩石学、碳氧与锶同位素等研究表明:皮壳-葡萄状白云石早期由内纤状(AC)、外为束状-放射状海底纤柱状(RFC)的文石及犬牙状高镁方解石或粒状方解石构成。不同尺度"球状-哑铃"或菱形的泥微晶白云石沿C轴呈台阶式相向生长,反映了海水潜流带为主的生长模式。微区同位素揭示了环带中的粉细晶白云石要比黑、白相间纤状白云石中的δ13C,δ18O负偏明显;黑色纤状又较白色纤状白云石δ13C,δ18O正偏。环带至少有3种变化情形:①δ18O(PDB),δ13C(PDB)负偏,87Sr/86Sr较高,较宽的明、暗阴极条带,指示了周期性弱氧化与弱还原环境的变化海水并叠加了大气淡水作用;②有序度变化大,从环带核部至边缘,δ13C(PDB)缓慢下降,δ18O(PDB)缓慢升高,87Sr/86Sr接近同时代的海水平均值,核部中等橙红向外为不发光-暗淡发光,反映了核部弱还原向外变为弱氧化、海水并有持续大气淡水的补给;③有序度较低、从环带核部至边缘,δ13C(PDB)缓慢上升,δ18O(PDB)先升后降,边缘稍为偏负,中等橙红色、间隔有相对暗淡阴极发光,推测为停滞浓缩海水为主、后有弱氧化大气淡水补给。据此推断,皮壳-葡萄状白云石是在新元古南华纪冰期的特殊海水背景下,经历了过饱和海水中微生物中细菌参于下成核、准稳态含镁矿物沉淀(AC-RFC)、大气淡水下水岩作用粒状方解石(RFC-PC)和浓缩海水中的准同生云化作用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中国南方早古生代页岩有机质的扫描电镜研究
    张慧, 焦淑静, 庞起发, 李宁, 林伯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 (4): 675-680.   DOI: 10.11743/ogg20150418
    摘要293)      PDF(pc) (8276KB)(2514)    收藏

    南方早古生代页岩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首选层系,其有机质的研究极其必要和重要。通过制取页岩样品的自然断面(垂直层理的面和平行层理的面)和氩离子抛光面,在场发射扫描电镜下,对安徽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早古生代(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有机质的显微组分、化学成分、赋存状态、孔隙类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早古生代页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生烃能力强的沥青质体和菌藻体为主。沥青质体由几至几十纳米的球粒组成,无固定形态,赋存状态有条带状、填隙状、薄膜状。菌藻体具有明显的生物形貌特征,形状各种各样,大小为几十微米,赋存状态主要为碎屑状。在显微组分识别的基础上,将有机质孔隙的成因类型划分为生物孔、气孔、沥青球粒孔和铸模孔。其中气孔和沥青球粒孔均发育于沥青质体内部,孔径主要为纳米级,是有机质生烃演化的直接见证,其发育程度可作为烃源岩生烃潜力的评价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5)
    39. 基于地震波形指示的碳酸盐岩储集体反演方法——以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为例
    韩长城, 林承焰, 任丽华, 董春梅, 魏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 (4): 822-830.   DOI: 10.11743/ogg20170419
    摘要250)      PDF(pc) (1522KB)(2404)    收藏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埋深大,分布不均,类型复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集体类型识别一直是该区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难题。为此,基于贝叶斯判别理论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抽样算法,实现了一种新型波阻抗反演方法。在储集体类型识别、地震反射特征和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利用地震波形相似性优选样本井,参照样本空间分布距离和曲线分布特征建立初始阻抗模型。通过建立建议分布与先验信息之间的关系,实现先验解空间的有效采样,同时采用Metropolis-Hastings抽样算法对贝叶斯后验概率分布抽样,从而获得最大后验概率解。将该反演方法应用到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储集体类型识别中,在反演精度得到明显提高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地震波形横向变化特征反映岩溶储集体空间分布位置和横向展布规律,有效识别了岩溶储集体类型,为非均质极强的岩溶缝洞储集体的精细表征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40. 天然气斜井携液临界流量预测方法
    李丽, 张磊, 杨波, 殷茵, 李登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4): 650-654.   DOI: 10.11743/ogg20120422
    摘要1420)      PDF(pc) (415KB)(2403)    收藏

    目前,广泛应用的天然气井携液临界流量计算模型是建立在直井基础之上的,没有考虑井斜角对携液的影响。但是,随着定向井和水平井的日益增多,现有直井计算模型已经不能准确预测斜井的携液临界流量。为解决这个问题,以Turner计算模型为研究基础,同时考虑井斜角的影响,根据球形液滴的受力条件,认为其在斜井井筒运动过程中不会一直沿井筒中心线上升,而是慢慢运移至油管壁,最终沿管壁向上方滑动。依据牛顿摩擦定律,计算出管壁对液滴的摩擦力,重新建立液滴受力模型,提出了斜井携液临界流量预测模型。最后,在Turner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修正系数表,认为修正系数与摩擦系数和井斜角有关。通过现场实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