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邓宏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 (2): 89-97.   DOI: 10.11743/ogg19950201
    摘要829)      PDF(pc) (10105KB)(811)    收藏

    以科罗拉多T. A. Cross成因地层研究组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问世后,立即得到学术及实业界有识人士的高度重视,实际应用效果显着,这标志着层序地层学的新发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着眼于沉积矿产,特别是油气勘探中具体目标的精确预测。以地层过程一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具体有四,即:地层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与旋回等时对比法则。油气勘探开发实践证明,该方法对相分布、储层三维预测、流体流动数值模拟物理模式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638)
    2.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何登发, 贾承造, 德生, 张朝军, 孟庆任, 石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 (1): 64-77.   DOI: 10.11743/ogg20050109
    摘要952)      PDF(pc) (17406KB)(562)    收藏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晚泥盆世到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阶段),塔西南边缘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侏罗纪到第四纪(新特提斯洋阶段),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陆内裂谷(坳陷)-挤压调整作用出现了3个次级旋回。伸展期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大。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方式决定了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制约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89)
    3. 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
    张昌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13 (3): 344-350.   DOI: 10.11743/ogg19920312
    摘要698)      PDF(pc) (6910KB)(597)    收藏

    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包括层次表征和层次建模两方面的内容。考虑油气储层的层次性规律,以地层学、沉积学、事件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为理论依据,以露头调查、现代沉积研究、室内实验、地震地层和层序地层学解释、测井解释、地层测试为手段,以现代数学地质和计算机模拟、图形显示技术为工具,通过层次划分、层次描述、层次解释、层次建模和层次归一五个步骤实现储层研究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88)
    4.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
    王璞珺, 陈树民, 刘万洙, 单玄龙, 程日辉, 张艳, 吴海波, 齐景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 (1): 18-23,27.   DOI: 10.11743/ogg20030104
    摘要801)      PDF(pc) (7062KB)(693)    收藏

    根据钻井岩芯/岩屑和剖面地质研究结果,火山岩相可分为4类12型。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具有孔隙和缝隙相互组合的所谓“双孔介质”。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受岩相控制,不同岩相带发育的火山岩储层其孔-缝及其组合关系差异很大。喷溢相主要发育气孔、流纹理层间缝隙和节理缝;爆发相的主要空隙类型为粒间孔隙;侵出相以角砾间孔和原生裂缝为主;火山通道相主要发育节理缝和各种原生裂隙。爆发相中每个冷却单元的底部经常发育有“松散层”,它们是未熔结的碎屑砂流层或原基岩的风化壳被快速披盖保存而形成的。侵出相内带亚相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岩穹内松散体”,它们是大的珍珠岩球体的堆积体。在中酸性火山岩储层发育区应特别注意寻找这两类储集体。松辽盆地主要的构造裂隙是一组共轭的、高角度的(断层面倾角50°~90°)、走向NNE和NNW向的、剪性或压剪性的断层缝。这组高角度构造裂缝是松辽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78)
    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
    邓宏文, 王洪亮, 李小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18 (2): 90-95,114.   DOI: 10.11743/ogg19970202
    摘要719)      PDF(pc) (289KB)(1012)    收藏

    济阳坳陷北部胜海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是以冲积-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利用岩芯资料的高分辨率,划分基准面短期旋回,分析相序特征;应用岩芯标定,建立测井资料的基准面旋回响应模型;通过井-震对比,划分基准面中期旋回,并分析各地震相的地质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研究河流层序发育特征与演化过程,预测主要产层段储层的空间分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57)
    6. 陕北上三叠统延长组含油砂体的沉积环境
    梅志超, 彭荣华, 杨华, 刘国江, 曾少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8, 9 (3): 261-267.   DOI: 10.11743/ogg19880307
    摘要734)      PDF(pc) (1277KB)(907)    收藏

    陕北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含油砂体主要是与湖泊三角洲相关的河道沉积。本区的三角洲是河流注入到克拉通盆地的大型淡水湖泊中建造的。当时的陕北位于湖盆北翼的浅水台地。因此,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不发育,且多为后继的河水强烈冲刷,以致河道砂体常常与浅湖泥岩直接呈冲刷接触。因此,河道砂体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其中发育在上三角洲平原的曲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83)
    7. 长石砂岩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
    李汶国, 张晓鹏, 钟玉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 (2): 220-223,229.   DOI: 10.11743/ogg20050214
    摘要896)      PDF(pc) (5565KB)(1049)    收藏

    在酸性水介质条件下,长石类矿物都能发生程度不同的溶蚀反应并形成次生孔隙。根据原始矿物和次生矿物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定量计算次生孔隙度。钾长石被溶蚀时形成的次生孔隙度最高,达11.91%,钙长石形成的次生孔隙度最低,为0.72%,钠长石和中长石形成的次生孔隙度介于两者之间。长石溶蚀过程中所需的CO2,一部分来自大气降水或水与大气接触过程中所溶解的空气中的CO2,另一部分则来源于有机质在生烃过程中的分解产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41)
    8. 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
    张照录, 王华, 杨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 (2): 133-135.   DOI: 10.11743/ogg20000210
    摘要710)      PDF(pc) (3137KB)(786)    收藏

    输导体系是泛指某一含油气系统中所有的运移通道及相关围岩的总和。根据油气运移主干道的不同,输导体系可分为断层型、输导层型、裂隙型及不整合型等4种类型。在某一系统中,输导体系并非为单一类型,而是多种类型的组合。输导体系与油气聚集相辅相成,含油气系统的输导体系不同则油气运聚的方式各异,反过来油气的不同运聚方式又可以改造甚至形成新的输导体系。由于输导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时空性和复杂性,所以在研究输导体系时,应综合研究其三维空间形态及以实验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其输导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37)
    9. 应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解释沉积环境
    马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2, 3 (1): 25-40.   DOI: 10.11743/ogg19820103
    摘要1006)      PDF(pc) (13698KB)(597)    收藏

    岩石的地球物理讯息包括声、光、电、热、力、放射性等,其中与沉积环境有关的测井讯息是声、电、放射性。六十年代,皮尔逊首先应用自然电位曲线解释沉积环境,总结出几种主要成因类型砂体的典型曲线形态,开辟了测井资料用于岩相研究的新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25)
    10. 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及特征
    董大忠, 程克明, 王玉满, 李新景, 王社教, 黄金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3): 288-299,308.   DOI: 10.11743/ogg20100304
    摘要2547)      PDF(pc) (10294KB)(5488)    收藏

    从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出发,以沉积、地球化学、储层及含气性等为重点,对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与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上扬子区早古生代的浅海-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控制了筇竹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的发育与分布,深水陆棚沉积中心黑色页岩厚度最大;黑色页岩有机碳含量(TOC)普遍较高,平面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TOC>2%)与深水陆棚相分布一致,纵向上富有机碳黑色页岩集中发育在各组的中下部-底部,连续厚度约30~50m,有机碳含量在4%以上;黑色页岩脆性矿物丰富、含量大,粘土矿物单一、无蒙脱石,与美国产气页岩相似;基质孔隙、微裂缝发育,成丝状、网状及蜂窝状分布,岩心实测孔隙度为2%~16%,具有较好的孔、渗能力;黑色页岩钻井气显示活跃,岩心含气量在最低工业开发含气门限之上,等温吸附模拟甲烷吸附能力强,综合含气性特征与北美产气页岩类似。总体认为,中国上扬子区下古生界筇竹寺组、龙马溪组具有优越的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是较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23)
    11. 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袁选俊, 谯汉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 (2): 130-133.   DOI: 10.11743/ogg20020205
    摘要826)      PDF(pc) (4629KB)(933)    收藏

    富油气凹陷的理论实质就是在那些烃源岩发育、资源丰度高、油气十分富集的凹陷中,树立满凹含油的思想,寻找不仅包括正向构造带中的油气藏,更重要的是寻找负向构造带中的油气藏,特别是各种隐蔽性油气藏。区内隐蔽油气藏的类型多种多样,不仅有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还有火成岩油气藏及潜山油气藏等,储量十分丰富,占研究区已探明总储量的近 40%。已发现的东营、沾化、辽西、辽东、大民屯、饶阳、歧口板桥等富油气凹陷中,资源丰度高、规模大的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勘探潜力巨大。深潜山、洼陷带浊积岩体、陡坡带砂砾岩体、沙河街组三段及中生代火山岩、缓坡带水进超覆三角洲砂体、复杂隐蔽断块等是富油气凹陷隐蔽油气藏的主要勘探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8)
    12. 我国原油中异戊间二烯烷烃的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梅博文, 刘希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0, 1 (2): 99-115.   DOI: 10.11743/ogg19800203
    摘要1473)      PDF(pc) (13263KB)(470)    收藏

    前言无环异戊间二烯烷烃是由 C6H8 异戊间二烯单元构成的规则异构烷烃系列。从这个系列中已鉴定出 C9—C25的同系物,广泛分布在古代沉积岩、原油和现代沉积物中。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它们基本上继承了原始生物分子的特征碳骨架,因而被认为是一种生物标记化合物——化学化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06)
    1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邓秀芹, 刘新社, 李士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2): 156-161.   DOI: 10.11743/ogg20090205
    摘要1160)      PDF(pc) (6274KB)(790)    收藏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岩性油藏形成机理,在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基础上,明确了钠长石中的烃类包裹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的早期充注过程中,石英加大边中包裹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生排烃高峰期,含铁碳酸盐中的烃类包裹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抬升降温过程中的早期阶段,为晚期充注的产物。同时结合现今储层孔隙发育特征,探讨生排烃高峰期储层古孔隙度和古渗透率,提出生排烃高峰期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尚未形成,含铁碳酸盐胶结是造成储层致密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94)
    14. 关于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
    马永生, 牟传龙, 谭钦银, 余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27 (3): 326-331.   DOI: 10.11743/ogg20060306
    摘要982)      PDF(pc) (6337KB)(629)    收藏

    前人认为开江-梁平地区在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支早期为海槽沉积区,并称为“开江-梁平海槽”。由于对该区沉积格局的认识和确定直接涉及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因此,在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井、地震资料获得的新成果,从区域构造背景、海槽的概念和沉积等角度,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开江-梁平地区长兴期—早三叠世早期不是海槽沉积环境,而是碳酸盐台地中水体相对较深的台棚环境,且以沉积泥晶灰岩为主,并有高能滩沉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93)
    15. 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
    张大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2): 135-139+150.   DOI: 10.11743/ogg20100201
    摘要3955)      PDF(pc) (3454KB)(1275)    收藏

    在分析世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的基本趋势、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基本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及措施与建议:1)加快开展全国页岩气地质及资源调查,优选富集有利目标区和勘探开发区,建立页岩气勘探开发先导试验区;2)研究我国页岩气富集、成藏地质理论,大力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创新,构筑支撑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3)培养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人才队伍,建设页岩气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4)制定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规划,制定鼓励页岩气勘探开发政策,完善页岩气矿业权管理制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制定页岩气技术标准和规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91)
    16. 大庆油田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魏纪德, 杜庆龙, 林春明, 张同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22 (1): 57-59.   DOI: 10.11743/ogg20010113
    摘要1177)      PDF(pc) (3576KB)(975)    收藏

    大庆油田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寻找和开发剩余油非常重要.大庆油田个密集井网区的实验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影响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大型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砂体物性变差的部位,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中的剩余油主要存在于薄砂层或孤立的小透镜体中;沉积韵律层渗透性的差异控制剩余油的纵向分布,厚油层顶部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段.另外,开发因素对剩余油的分布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成因的砂体中,剩余油分布不同.分流河道砂体、分流间砂体及水下分流砂体因非均质性严重,故易形成剩余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90)
    17. 陕北三叠系延长统湖盆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建立
    曾少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13 (2): 229-235.   DOI: 10.11743/ogg19920212
    摘要928)      PDF(pc) (4823KB)(900)    收藏

    根据陕北三叠系延长统湖盆三角洲沉积韵律性的特征,选择若干岩石成因单元,通过数理统计求出岩石成因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归纳成纵向序列相关图,参照岩石成因单元厚度统计,建立了湖盆三角洲垂向模式。模式表明该区湖盆三角洲沉积以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为特征,属河流作用为主的高建设性的三角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7)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与扇体形成和分布
    雷振宇, 鲁兵, 蔚远江, 张立平, 石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 (1): 86-91.   DOI: 10.11743/ogg20050111
    摘要772)      PDF(pc) (6548KB)(743)    收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期)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在新生代以后,表现出(类)前陆盆地性质,伴随区域构造运动发生强烈的碰撞挤压、冲断作用。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推覆性质,产生了与断裂带平行的褶皱构造。西北缘逆掩断裂普遍具有同生活动性质,对扇体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冲断作用持续发生,上、下盘地形相差悬殊,自冲断席上剥蚀下来的碎屑物堆积于断崖根部而形成各类扇体(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水下扇等),阶梯式逆冲断裂则形成多级扇体。研究表明,从二叠纪到侏罗纪构造活动逐渐减弱,扇体规模逐渐变小;在平面上由于构造活动的位移,导致了扇体的迁移。总体来看,百口泉-夏子街地区活动性最强,延续时间最长,形成的扇体规模较大、叠置程度高、迁移明显;车拐-克拉玛依地区活动性较弱,形成的扇体规模小、叠置程度差、迁移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4)
    19.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郑荣才, 柳梅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 (1): 20-25.   DOI: 10.11743/ogg19990105
    摘要826)      PDF(pc) (2271KB)(1456)    收藏

    以硼、“相当硼”、K+Na含量、K/Na比值、吸附K′+Na′、锶含量以及Sr/Ba比值等地化指标作为古盐度的判识标志,运用亚当斯和科奇古盐度计算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沉积时湖泊水体的古盐度为0.940%~1.016%,属富钠的微咸-半咸水环境。经分析比较,上述古盐度判识标志中,K+Na含量及K/Na比值与长6油层组的古盐度无明显对应关系,不能作为判识标志;而硼、”相当硼“、吸附K′+Na′、锶含量及Sr/Ba比值等地化指标较为灵敏,对古盐度的判识较为可靠。将多种指标判识的结果作回归分析后,认为科奇公式计算的结果最为可靠。古盐度的确定不仅可以判断湖泊水体类型,而且对了解生油岩系的发育情况和分析浊沸石化作用的钠组分来源都大有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2)
    20.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育特征
    顾家裕, 张兴阳, 罗平, 罗忠, 方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 (3): 277-283.   DOI: 10.11743/ogg20050303
    摘要920)      PDF(pc) (6931KB)(677)    收藏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巴楚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大湾沟组)沉积期障积礁、含灰泥滩组合为代表;3)相对高能台地边缘型,以轮南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期障积礁、滩相组合为代表;4)高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晚期骨架礁、滩相组合为代表。高能台地边缘骨架礁、滩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海平面上升、构造升降和碳酸盐产率是控制台地边缘迁侈和台地边缘类型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控制了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的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1)
    21.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
    徐怀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18 (2): 83-89.   DOI: 10.11743/ogg19970201
    摘要609)      PDF(pc) (333KB)(871)    收藏

    陆相层序有它自身的特点,一是基准面比海相地层复杂,不是水平面,而是高于海面的复杂曲面。Cross提出的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要用地震资料加以约束。二是年龄确定困难,应当大力开展各种物理的、同位素的和化学的年龄测定工作。三是应当正确地看待连续强反射,不是所有的连续强同相轴都是层序界面,也不存在遍布全盆地的连续强同相轴。四是要重新认识生油岩,要从四维空间上研究生油岩中的有机质类型、丰度,以及在生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和物理化学作用。结合目前我国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现状,有四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67)
    22. 湖相盆地中的层序、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薛良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 (2): 115-120.   DOI: 10.11743/ogg20020202
    摘要840)      PDF(pc) (7466KB)(631)    收藏

    湖相盆地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升降、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叠合盆地区域构造体制的转换是划分一级层序的基础,构造幕的产物构成了二级层序,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反映岩相古地理与沉积风格的变化。湖相盆地的体系域在不同条件下等时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一个沉积物源控制的“沉积场”或多个物源控制的多个“沉积场”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变化的比值都小于 1或都大于 1时,所定义的体系域是等时的。但在不同的“沉积场”之间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的变化存在明显的非均一性时,在同一等时单元内,可以有不同体系域共生。湖相盆地中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标主要为断陷型盆地坡折(带)下方的低位砂、砾岩体和坳陷型盆地中两个最大洪泛期泥岩夹持的三角洲前缘相带砂岩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63)
    2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聚集规律
    李良, 袁志祥, 惠宽洋, 刘树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 (3): 268-271,282.   DOI: 10.11743/ogg20000318
    摘要845)      PDF(pc) (4996KB)(811)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是一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发育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位于乌审旗一带的大型生气中心,具有面积大、生气强度大、总资源量丰富的特点,为天然气的富集提供了物资基础。分布广泛,十分发育的河流、扇三角洲及潮坪等多种成因类型的砂体,为大中型圈闭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生储盖组合,为气田的形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位于生气中心内及附近区域构造较高部位的大中型砂岩发育带有利于天然气的运移聚集,因而成为天然气的富集区带;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面积大、含气层段多,成为该区主要的圈闭类型。根据以上特点分析认为,伊陕斜坡东段(新街-乌审旗-红石桥),杭锦旗断阶南部和天环坳陷(布伦庙地区)为今后的三大勘探目标区和主攻方向,首选目标则为新街-乌审旗-红石桥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55)
    24. 地层基准面原理在湖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王洪亮, 邓宏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18 (2): 96-102.   DOI: 10.11743/ogg19970203
    摘要607)      PDF(pc) (340KB)(1659)    收藏

    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通过岩芯、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研究层段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分别响应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在短期旋回内,识别出可容纳空间增大时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和浊流溢岸沉积、可容纳空间减少时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和水道间溢岸沉积4种相序类型;在中期旋回中,识别出进积-退积对称型、进积非对称型和退积非对称型,指出在不同的基准面旋回位置,发育不同类型的中、短期旋回。通过对比,建立了该区二维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前梨园洼陷南部有利储层发育层段及成油条件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53)
    25.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进展
    陈红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 (2): 143-150.   DOI: 10.11743/ogg20070203
    摘要783)      PDF(pc) (8762KB)(541)    收藏

    总结了国内外主要油气成藏定年技术和方法,并对其优、缺点做出了评述,认为油气成藏年龄确定已由过去的地质间接确定方法为主,发展到今天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直接测年的新阶段;其中,在配备电子倍增器和UV激光纯化系统的高灵敏度质谱仪上,开展流体包裹体与自生钾长石Ar-Ar定年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微区、微量和多期次油气充注精确定年,对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建模和次生油气藏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不仅需要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而且需要发展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成岩矿物定年和多种定年结果相互验证,为正确揭示不同盆地油气成藏年龄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8)
    26. 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
    张善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27 (6): 731-740,761.   DOI: 10.11743/ogg20060603
    摘要833)      PDF(pc) (12789KB)(563)    收藏

    作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济阳坳陷经受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隐蔽油气藏十分发育。通过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认识:其一,断裂主导的盆地构造活动形成的陡坡和缓坡断阶、盆内和凸缘坡折控制了储集岩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隐蔽圈闭目标区带优选的基础,亦即“断坡控砂”;其二,网毯式、“T”型、阶梯型、裂隙型等输导类型在盆地特定的时空域发育和产生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输导网络体系,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评价的条件,亦即“复式输导”;其三,相(接受条件)、势(动力条件)存在的耦合关系,决定了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和不同特点,成为勘探目标评价的关键,亦即“相势控藏”。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思维的核心,有力地指导了“十五”期间济阳坳陷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4)
    27. 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形几何描述
    贺承祖, 华明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19 (1): 15-23.   DOI: 10.11743/ogg19980103
    摘要829)      PDF(pc) (2089KB)(1547)    收藏

    储层岩石在0.2~50μm的尺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根据分形几何原理,可推导出储层岩石孔隙分布、毛管压力、J函数和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岩石孔隙表面接触角的分形几何公式。前人指出,岩性相近岩石的J函数曲线相近,而推导出的J函数曲线分形几何公式表明,相近的实质是指孔隙的分维数和毛管弯曲度。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和J函数曲线的分形几何公式计算孔隙的分维数,该法比扫描电镜法简便易行,便于广泛应用。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孔隙分形参数,可用以了解储层水敏损害及酸化作用的程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4)
    2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阎相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 (3): 262-265.   DOI: 10.11743/ogg20020313
    摘要707)      PDF(pc) (4438KB)(711)    收藏

    岩芯测试结果表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颗粒之间的孔、缝、洞;而基质基本不具储集能力。洞穴型、风化裂隙型及构造裂隙型储层在塔河地区普遍发育;地表残积带裂隙孔洞型储层主要分布于C1与O1的不整合面附近;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分布在南部沙76井一带的下奥陶统。依据裂隙组系展布与成岩组构的关系分析,推测阿克库勒凸起轴部应为裂隙型储层的有利发育区。钻井勘探新成果显示,塔河油田南缘S6-9S76井一带是今后寻找台缘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的重要地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2)
    29. 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与应用
    周庆凡, 杨国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4): 541-544,570.   DOI: 10.11743/ogg20120407
    摘要3352)      PDF(pc) (435KB)(2506)    收藏

    通过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调研,了解和分析了致密油和页岩油术语的不同含义与应用情况,对比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提出了应用和完善致密油和页岩油概念的建议。致密油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页岩油除用于指油页岩加工的石油外,其含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致密油与页岩油异同点表现为3种情况:①致密油与页岩油概念完全不同,属于不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类型;②致密油与页岩油含义完全相同,可以互换使用;③致密油与页岩油概念既有关系,也有差别。在应用致密油和页岩油术语时,要遵循"尊重习惯、方便交流"的原则。致密油和页岩油有不同含义,不要只从字面上机械理解,要真正理解它们的实际内涵。对于致密油和页岩油术语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应采取"不断完善,适时修正"的原则,不断完善致密油和页岩油术语的定义,使它们的定义和应用更加科学、规范,同时也要方便、适用和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39)
    3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夏日元, 唐健生, 关碧珠, 罗伟权, 马振芳, 周树勋, 于忠平, 潘令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 (2): 133-136.   DOI: 10.11743/ogg19990208
    摘要951)      PDF(pc) (785KB)(1084)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形态对天然气储集起着控制作用,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二级和9种次一级(三级)类型。岩溶台地的岩溶作用最强烈,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中的平台、岩溶台地中的缓丘、岩溶盆地中的残丘层状岩溶比较发育,主力气层保存完整,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接触部位,为水动力转换带,天然气比较富集。沟槽两侧上方的斜坡地带是高产气井的有利分布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37)
    31.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前景、主要问题与对策
    金之钧, 蔡立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27 (6): 722-730.   DOI: 10.11743/ogg20060602
    摘要766)      PDF(pc) (10276KB)(490)    收藏

    塔河、普光大油气田的发现表明中国海相层系油气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但是,中国海相层系形成时间早,演化历史长;盆地多阶段演化形成了多套烃源岩、导致了多期成藏和后期的多次调整,油气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风险大。因此,要取得海相层系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发现更多、更大的油气田,必须坚持勘探和持续投入,坚持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针对海相层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我国的海相油气成藏理论技术,围绕“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聚散机理与富集规律”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构造演化这一条线,把握三个重点-烃源岩、储层、保存有效性研究重点,强化三个结合-理论创新与勘探实践结合、区域评价与目标评价结合、地质研究与工程技术结合,定能在海相层系发现更多的大油气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9)
    32. 试论中国型(C-型)冲断带及其油气勘探问题
    罗志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4, 5 (4): 315-324.   DOI: 10.11743/ogg19840402
    摘要658)      PDF(pc) (6904KB)(415)    收藏

    本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落矶山冲断带发现许多大油气田后,引起了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兴趣。苏联近年在前喀尔巴阡冲断带也发现了许多油气田。在意大利和德国的阿尔卑斯冲断带也有所发现。我国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乌冲断带自1979年以来也发现了大量断裂掩覆油藏,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在冲断带找油,已列为我国第二次石油普查的新领域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9)
    33.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郝蜀民, 惠宽洋, 李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27 (6): 762-768.   DOI: 10.11743/ogg20060606
    摘要1246)      PDF(pc) (7795KB)(585)    收藏

    大牛地气田是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一个大型致密-低渗透气田。主要含气层位自下而上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是一套完整的海相潮坪-近海三角洲-陆相辨状河沉积层序,厚度250-280 m,横向稳定,宏观形态呈一巨大的“箱型”,受上石盒子组区域盖层物性和异常压力的双重封盖作用,工业气藏的发育被严格限制在该箱体内,多层大型岩性圈闭叠合发育,具有“近源箱型”成藏模式。针对岩性圈闭、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自然产能低等难点,在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形成了叠合岩性圈闭描述与评价、煤系地层地震储层预测等关键技术,并建立了以保护气层为重点的快速钻井综合技术、以提高产能为核心的致密气层大规模压裂改造技术等配套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5)
    34. 东营凹陷油气运移的地震泵作用
    阎福礼, 贾东, 卢华复, 徐光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 (4): 295-298.   DOI: 10.11743/ogg19990405
    摘要815)      PDF(pc) (3927KB)(822)    收藏

    断层活动对烃类的运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岩石中微裂隙→裂缝→断层的动态发育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地震泵运移机制周期性、间歇状脉冲的特点。这是由地质历史时期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变化的应力场中裂隙引张的间歇性、脉动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东营凹陷复杂断块油气田中独特的油气纵向分布特征,是由构造活动平静时期的渗流运移和构造活动活跃期中地震泵作用的混相涌流方式相互交替、共同叠加的结果,这一现象在各大油气田中较为常见,是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9)
    35. 中国有机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倒转的成因
    戴金星, 夏新宇, 秦胜飞, 赵靖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 (1): 1-6,11.   DOI: 10.11743/ogg20030101
    摘要721)      PDF(pc) (6358KB)(1277)    收藏

    所谓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是指依烷烃气分子中碳数顺序递增,δ13C值依次递增或递减。递增者称正碳同位素系列,递减者叫负碳同位素系列。当烷烃气的δ13C值不按正、负碳同位素系列规律,排列出现混乱时,谓之碳同位素系列倒转。致使倒转的原因有有机烷烃气和无机烷烃气的混合;煤成气和油型气的混合;同型不同源气或同源不同期气的混合和烷烃气中某一或某些组分被细菌氧化。倒转可由其中一种原因,也可由两种或更多种原因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8)
    36. 油气运移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
    金之钧, 张发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 (3): 263-270.   DOI: 10.11743/ogg20050301
    摘要944)      PDF(pc) (8635KB)(589)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前,油气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实验、机理认识和有机地球化学中油-源对比方面。之后,油气运移的研究呈多样化发展,主要包括:1)小尺度模型物理模拟-大尺度箱状模型-仿真模拟;2)油气运移流体动力学模拟-油气优势运移数值模拟;3)运移机理研究-系统论研究;4)油气运移流体示踪技术地球化学研究;5)网格模型-逾渗模型研究和应用;6)封存箱-幕式成藏理论与认识。未来油气运移学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油气在输导层中运移的优势通道、逾渗模型在盆地尺度的发展和应用、断层启闭性评价方法、油气包裹体及自生矿物标志特征和采用动态、定量的动力学方法研究古流体运移问题的三场耦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7)
    37. 中国南方膏盐岩分布特征
    金之钧, 龙胜祥, 周雁, 沃玉进, 肖开华, 杨志强, 殷进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27 (5): 571-583,593.   DOI: 10.11743/ogg20060501
    摘要1035)      PDF(pc) (12019KB)(579)    收藏

    全球膏盐岩盖层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封盖了大多数已发现油气储量,并且是许多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主要盖层,对油气聚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布的密切关系也表明,膏盐岩分布特征研究是认识、评价中国南方天然气保存条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膏盐岩主要形成于盆地发展演化的中、后期。在中国南方,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中-下寒武统、石炭系、中-下三叠统及白垩系—古近系,但分布不均,其封盖作用的重要性差异很大。受沉积、构造环境及后期破坏作用的影响,中-下寒武统膏盐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东、南部及黔西北地区;石炭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分布在湘中区;白垩系—古近系膏盐岩盖层主要发育于江汉盆地。中-下三叠统膏盐岩厚度最大、分布最广,对区内天然气的封盖作用最为重要,对四川盆地、黔北区、楚雄盆地及中、下扬子部分地区的天然气都起到重要的封盖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6)
    38. 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周海民, 魏忠文, 曹中宏, 丛良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 (4): 345-349.   DOI: 10.11743/ogg20000415
    摘要829)      PDF(pc) (5815KB)(899)    收藏

    南堡凹陷是一个中生代开始发育的含油气凹陷,经历了断陷期和坳陷期两个演化阶段,具幕式沉积特点。区内构造带呈环状展布,可分为周边凸起潜山构造带、近边或裙边构造带及凹陷中央构造带。以高柳断层为界,呈南北分区的格局。圈闭的形成与展布明显受构造演化控制,断陷期以背斜、潜山圈闭为主,坳陷期以各种类型的断块、断背斜圈闭居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3)
    39. 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对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郭肖, 伍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 (4): 539-543.   DOI: 10.11743/ogg20070417
    摘要1622)      PDF(pc) (4612KB)(1011)    收藏

    由于低渗透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导致其气水渗流特征较为复杂,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规律不再适用于低渗透气藏。大量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证实低渗透气藏中存在渗流的非线性和流态的多变性,流体渗流不仅需要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同时气体渗流还要受制于应力敏感效应影响。由于水平井是开发低渗透气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研究大多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理论,通常忽略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作用。针对低渗透气藏渗流特征,引入变换方法建立了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模型,模型考虑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并以某低渗透气藏为例,研究了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对水平气井产量影响分别呈线性下降关系和幂函数下降关系;2)压力敏感效应比启动压力梯度对水平气井产量影响更为强烈;3)启动压力梯度达到0.00025 MPa/m,水平气井产量将降低77%;当介质变形系数达到0.15 MPa-1,水平气井将停产;4)建议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时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1)
    40. 碎屑岩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层次结构
    焦养泉, 李思田, 李祯, 温显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19 (2): 89-92,98.   DOI: 10.11743/ogg19980201
    摘要700)      PDF(pc) (942KB)(1236)    收藏

    储层物性非均质性与沉积体系内部的构成单位关系密切,可以分尺度进行研究:(1)在沉积体系级的大尺度范围内,不同的沉积体系具有不同的储集性能;在同一沉积体系中,不同的成因相孔渗值差别极大,主要取决于沉积作用过程中古水流能量和环境的变化。(2)在成因相级的中尺度范围内,各流体流动单元内部及不同的流体流动单元之间孔渗值存在明显的整体差别,这与构成流体流动单元的储层岩性相关系密切,如果叠加有不均匀的成岩作用的影响,那么流体流动单元的物性将会大大地降低。(3)在岩芯级的微尺度范围内,多孔介质具有各向异性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