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5年 第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5-03-25
    论文
    东海地质调查的回顾与含油气远景展望
    周志武, 殷培龄
    1985, 6(1):  1-14.  doi:10.11743/ogg19850101
    摘要 ( 637 )   PDF (13795KB) ( 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海位于长江口至济州岛连线以南,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省鹅銮鼻一线以北,东界琉球群岛。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东海的地貌单元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冲绳海槽与琉球岛架四部分。东海大陆架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向海洋方向的自然延伸、倾没部分,地势平坦而水浅,是近亿年来我国长江等大江河缔造而成的浅海区,含油气远景良好。

    消息报道
    电子计算机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王子江
    1985, 6(1):  14-14.  doi:10.11743/ogg19850102
    摘要 ( 568 )   PDF (1124KB) ( 4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石油工业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已有二十年的历史,近几年来有了更大的发展,其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目前石油系统已有各种大中小型计算机约130多台,其中有即将安装的巨型银河计算机、有 IBM3033,CYBER720,CYBE730,TQ6,150机等,并有微型计算机350多台,各种袖珍计算机约三千台。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逐步培养了一支技术力量。油气勘探是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的重点,也是应用发展最快的部分之一,仅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就有计算中心22个,大中小计算机38套,大型机均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应用人员已发展到4000多名。全石油系统已有计算机应用人员7000多名,这就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
    塔北沙雅隆起地质构造特征及找油前景
    康玉柱, 贾润胥, 蒋炳南, 黄有元
    1985, 6(1):  15-23.  doi:10.11743/ogg19850103
    摘要 ( 687 )   PDF (8673KB)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北部指东经79°—86°30′,北纬39°40′—42°20′之间的广大地区,它包括了北面的库车坳陷、中间的沙雅隆起和南面的阿瓦提-满加尔坳陷北坡(图1)。库车坳陷北缘中、新生界露头中油、气苗广布,并于1958年发现了依奇克里克以侏罗系为储层的油田。

    消息报道
    海拉尔盆地第一口发现井——海参4井
    王衡鉴
    1985, 6(1):  24-24.  doi:10.11743/ogg19850104
    摘要 ( 661 )   PDF (1039KB)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参4井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中的乌尔逊凹陷北部。乌尔逊凹陷面积2350平方公里,为一典型箕状断陷,具西断东超的特点。该凹陷沉积岩最大厚度为5700米。井孔在一个西倾鼻状构造高点上,鼻状构造被断层切割。在地震第二至第五反射层上均形成圈闭,圈闭面积15平方公里,幅度144米。该井于1984年6月20日开钻,至12月10日,井深2800米,仍在钻进。

    全国首届断块构造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党仁珊
    1985, 6(1):  24-24.  doi:10.11743/ogg19850105
    摘要 ( 298 )   PDF (1039KB)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庆贺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张文佑教授献身地质科学50周年,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断块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矿部、石油部和高等院校的代表78人参加会议,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李春昱、马杏垣、郭令智、叶连俊、高振西、施雅风等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鸿烈到会讲话表示热烈祝贺。

    论文
    特高蜡原油及其生油岩中可溶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分析
    李晋超, 黄第藩, 张大江
    1985, 6(1):  25-37.  doi:10.11743/ogg19850106
    摘要 ( 649 )   PDF (11817KB) ( 7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原油主要产自中、新生代陆相地层,除高成熟原油和生物降解原油外,几乎都以“高蜡低硫”为特征(含蜡量一般大于15%,南阳凹陷和大民屯凹陷部分油田可达50%左右),因而显著不同于典型海相原油(含蜡量一般小于3%)。Hedberg(1968),Tissot 和 Welte(1978),Corbett(1955),Thomas(1982),Abelson(1963)以及 Lijmbach(1975)等人曾从不同角度对高蜡原油进行过研究,认为高蜡原油的生成与非正常海相条件下陆源母质的聚集有关。但是,对高蜡原油及其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迄今还没有人系统地进行过研究,特别是高蜡原油生油岩的熟化机制,还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研究。

    消息报道
    全国天然气(包括煤成气)资源评价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杨文宽
    1985, 6(1):  37-37.  doi:10.11743/ogg19850107
    摘要 ( 665 )   PDF (968KB) ( 5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和四川省石油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天然气(包括煤成气)资源评价座谈会于1984年11月14日至19日在成都召开。这是继1981年在扬州召开的全国煤成气学术讨论会之后,专门讨论我国天然气问题的又一次较大型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的五十多篇论文,大体上反映了我国天然气研究工作和勘探技术的现有水平。这些论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天然气的成因和地球化学特征,我国天然气藏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我国潜在的含气地区及其远景储量。

    论文
    东台坳陷下第三系生油岩生物标记化合物及其地质地化意义
    卢松年, 李伟民, 顾惠民, 高品文
    1985, 6(1):  38-48.  doi:10.11743/ogg19850108
    摘要 ( 672 )   PDF (8801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台坳陷是苏北-南黄海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下第三系阜宁组二段和四段被认为是主要生油岩,阜宁组三段、戴南组和三垛组是主要储油层。本文根据色谱-质谱等资料,讨论了指示沉积环境、有机物类型和生油门限的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为进一步评价生油岩的生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唐王陵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物重力流
    洪庆玉
    1985, 6(1):  49-59.  doi:10.11743/ogg19850109
    摘要 ( 724 )   PDF (10065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唐王陵组的时代尚有争议,地矿部第三普查勘探大队和陕西区测队等认为属上奥陶统,西北大学和西安地质学院等认为是震旦系,作者趋向前者的观点。唐王陵组在皇坪沟剖面(图1)厚1100.41米,可明显地划分为四段(包括十个亚段)。成分及沉积相归纳于下(表1)。

    苏北高邮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的有机地化特征和生油门槛研究
    汪本善, 范善发, 史继扬, 徐芬芳, 张丽洁, 洪紫青, 吕国英, 黄宛平, 干一女, 王文军
    1985, 6(1):  60-70.  doi:10.11743/ogg19850110
    摘要 ( 669 )   PDF (9065KB)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们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下第三系阜宁组及戴南组一段生油层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多种指标综合分析,较可靠地确定了下第三系阜宁组生油岩的生油门槛深度。我国东部地区各新生代盆地由于各自的莫霍面深度、基底岩石导热性、火山活动、地下水动态等方面的不同,地温梯度有明显的差别,下第三系生油门限深度也不尽相同。

    消息报道
    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简讯
    杨润林
    1985, 6(1):  70-70.  doi:10.11743/ogg19850111
    摘要 ( 598 )   PDF (733KB)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于1984年11月26—30日在昆明市举行,有关科研、生产和大专院校的代表26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110余篇。会议听取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二届理事选举结果及修改学会章程的说明。成立了介形类、轮藻、有孔虫、(竹蜓)类、小壳动物及苔藓虫、层孔虫学科组。各学科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学科组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微体古生物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论文
    鄂尔多斯断块西缘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张抗, 吴紫电
    1985, 6(1):  71-81.  doi:10.11743/ogg19850112
    摘要 ( 566 )   PDF (10708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解放后,随着石油普查的开展,发现在平缓单斜的鄂尔多斯断块西缘地腹存在一个狭长的断褶带。但只是在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地震勘探的开展才对它的全貌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我们称其为鄂尔多斯断块西缘断裂带(以下简称断裂带)。它北起桌子山,经陶乐、马家滩、甜水铺、平凉而达陇县、千阳一带,长近600公里(图1)。仅北端的桌子山有大面积前中生代地层出露,大部分地区被白垩系及新生界覆盖。

    消息报道
    苏联地质部代表团访问我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
    卢林松
    1985, 6(1):  81-81.  doi:10.11743/ogg19850113
    摘要 ( 630 )   PDF (754KB) ( 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雅玛留克为团长,由莫扎耶夫(航空地质联合体经理、博士)、费德尔丘克(全苏矿物原料和地勘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克列舍夫(全苏石油地勘研究所副所长、副博士)、多尔戈波罗夫(苏联国家科学委员会矿物资源处副处长、副博士)、格利柯(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副博士)等一行六人组成的苏联地质部代表团于1月8日对地矿部海洋地质调查局进行了友好访问。

    论文
    四川上二叠统老龙洞生物礁及其成岩作用
    强子同, 郭一华, 张帆, 严传太, 郑家凤
    1985, 6(1):  82-90.  doi:10.11743/ogg19850114
    摘要 ( 628 )   PDF (9397KB) ( 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老龙洞生物礁是笔者于1983年4月发现的。它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北碚区东北的天府煤矿地区的代家沟公社与文星公社之间(图1),交通十分方便。

    具二氧化碳气顶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
    杜韫华
    1985, 6(1):  91-95.  doi:10.11743/ogg19850115
    摘要 ( 610 )   PDF (4545KB) ( 7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常认为,烃类在储集层中聚集以后,成岩作用便告结束,本文提供了一个烃类聚集以后成岩作用仍在继续进行的实例。

    关于我国东部某些现代沉积物正构烷特征与物质来源的讨论
    丁雅秋
    1985, 6(1):  96-103.  doi:10.11743/ogg19850116
    摘要 ( 642 )   PDF (7527KB) ( 3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从 E.E.Bray 和 E.D.Evans(1961)发现近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具有奇碳优势,而在成熟生油岩和原油中这种优势趋于消失这一特点之后,奇碳优势的消失被普遍地认为是生油岩业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七十年代以来,我们发现我国东部现代沉积物中不仅存在高碳数奇碳优势正烷烃,也存在偶碳优势正烷烃。

    消息报道
    石油地质勘探情报协作第二次成果交流会简况
    龙祥符
    1985, 6(1):  103-103.  doi:10.11743/ogg19850117
    摘要 ( 744 )   PDF (1232KB)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石油地质勘探情报协作组召集的第二次成果交流会于1984年11月2—7日在浙江省新安江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西北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代表98人。石油部科技情报所的负责人莅会指导,甘克文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

    XG-4型数字式测汞仪在合肥通过技术鉴定并举办测汞学习班
    涂修元, 唐云彪
    1985, 6(1):  103-103.  doi:10.11743/ogg19850118
    摘要 ( 301 )   PDF (1232KB)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仪器厂在 XG-3型测汞仪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试制成功 XG-4型数字式测汞仪,样机不但经过厂部技术检验和防潮、防震等例行试验,而且交由使用单位进行技术性能的测试和室内、野外试用,然后提交1984年8月下旬在合肥召开的鉴定会进行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成员由有关部门的专家和科学技术人员组成,由安徽省地矿局测试中心总工程师钱德孙任主任委员,地矿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一○一队队长程志纯、安徽大学化学系主任邓惠谷任副主任委员。鉴定委员会认定:XG-4型数字式测汞仪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特别是稳定性有了显著改善,达到了国内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

    论文
    安徽省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地质特征及其含油性
    贺忠林, 徐毓凡
    1985, 6(1):  104-111.  doi:10.11743/ogg19850119
    摘要 ( 593 )   PDF (7985KB) ( 4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徽省面积13.9万平方公里。1958—1964年,曾进行少量石油普查勘探工作。1970年以来,以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为重点,又先后在合肥、阜阳、天长、南陵及无为等地区开展了区域地质、地震普查及钻探工作,在金湖-来安凹陷的天长地区发现了潘庄等几个下第三系小型油田。以上工作,为认识省内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的地层、构造特征和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

    消息报道
    西北大学地质系成立四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在西安隆重举行
    姜洪训
    1985, 6(1):  112-112.  doi:10.11743/ogg19850120
    摘要 ( 727 )   PDF (1329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纪念西北大学地质系成立45周年,1984年11月15—21日,来自地质、石油、冶金、煤炭、地震、铁道、水电、化工、建材、核工业和大专院校等系统的校友代表200余名齐集一堂,举行了内容广泛、盛况空前的学术报告会。西大地质系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周明镇、石油工业部总地质师阎敦实、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地质系创始人之一郁士元教授、著名古生物学家霍世诚教授、著名黄土及第四纪地质学家王永焱教授等应邀参加了大会。西北大学校长巩重起教授作了重要讲话,地质系系主任赵重远副教授作了《西北大学地质系历史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前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袁耀庭,西大地质系第一届毕业生康永孚高级工程师和五十年代的校友代表安启元同志等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综合评述
    我国基岩油藏的勘探现状和前景
    范泰雍, 谢恭俭
    1985, 6(1):  113-116.  doi:10.11743/ogg19850121
    摘要 ( 578 )   PDF (4260KB) ( 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岩油藏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早在1957年,就在克拉玛依石炭系变质基岩中获得油流,单井日产1—7吨;1959年,在酒西盆地发现了鸭儿峡志留系变质基岩油藏,单井日产10—100吨以上。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我国东部渤海盆地的油气勘探中,相继在黄骅、济阳、冀中、辽河坳陷以及渤海海域中发现了一批基岩油气藏(称为“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并成为该区最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1964年,首先在黄骅坳陷港西凸起奥陶系石灰岩中,获得工业性油气流;1972年,在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奥陶系石灰岩中,获得日产千吨的高产油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消息报道
    我国又发现一个新的含油气盆地——二连盆地
    费宝生
    1985, 6(1):  116-116.  doi:10.11743/ogg19850122
    摘要 ( 620 )   PDF (986KB) ( 4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连盆地自1979年地质部水文工程兵部队在巴音都兰凹陷钻到70余米厚的油砂以来,石油部已有数十口探井见到油气显示,其中20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还在凝灰岩古潜山中,打出了日产原油105.6立方米的高产井。这些可喜成果,标志着我国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含油气盆地。

    油气史料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玉门油矿勘探开发初期的贡献
    合岩, 永生
    1985, 6(1):  117-119.  doi:10.11743/ogg19850123
    摘要 ( 728 )   PDF (3389KB)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玉门油矿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勘探开发的。她的产品有力地支援了我国的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油矿生产发展很快,迅速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为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发挥了“三大四出”(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经验,出人材、出技术、出产品)的作用。玉门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从前清到民国,曾有过几次筹划,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书刊评介
    一本总结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的新著
    李德生
    1985, 6(1):  120-120.  doi:10.11743/ogg19850124
    摘要 ( 760 )   PDF (1300KB) ( 6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张文佑教授及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同事们所撰写的,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断块构造导论》一书,是继1959年《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以张文佑教授为首的构造学派,在研究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断裂体系,继承和发展关于线形构造学术思想的又一重要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