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7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7-12-25
    论文
    济阳坳陷大、中型油气田的油气藏组合及其形成条件
    钱凯, 陈云林
    1987, 8(4):  339-351.  doi:10.11743/ogg19870401
    摘要 ( 813 )   PDF (11974KB)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坳陷的大中型油气田中包括有30余种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披覆构造带、边缘背斜带、斜坡带、中央隆起带和洼陷带等五种油气藏组合,每个油气田以一种油气藏组合和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上述组合类型及其成因分布是由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半地堑式拉张块断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所决定的。

    消息报道
    江汉盆地浅层打出高产工业气流
    戴世昭, 江继纲
    1987, 8(4):  351-351.  doi:10.11743/ogg19870402
    摘要 ( 655 )   PDF (881KB)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今年,江汉石油管理局在江汉盆地潭口地区的浅层勘探获得成功,除证实下第三系潜江组油气比较丰富,控制了一块含油面积外,首次在上第三系广华寺组中发现工业油气流,并打出了一口高产工业气井。这一新发现,是江汉油田浅层油气勘探的重要进展,为湖北地区找油找气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论文
    临盘-商河油田沙河街组三段砂岩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特征
    郑清, 信荃麟
    1987, 8(4):  352-362.  doi:10.11743/ogg19870403
    摘要 ( 573 )   PDF (10971KB) ( 4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盘-商河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上部砂岩,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未成熟期、半成熟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成岩作用及孔隙特征明显不同。成熟期是次生孔隙最发育的阶段,成为最重器的储集空间,分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微孔及裂隙五种类型,受物源沉积环境和构造活动控制。

    消息报道
    第四届石油地质情报交流会在屯溪召开
    曹华龄
    1987, 8(4):  362-362.  doi:10.11743/ogg19870404
    摘要 ( 714 )   PDF (819KB) ( 3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四届全国石油地质勘探情报调研成果交流会议,于1987年10月25—30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代表来自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高等院校、地质研究所和编辑出版单位,计约88人。特邀石油工业部顾问余萍、四川石油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司徒愈旺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陈发景教授莅会指导。

    论文
    南襄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王定一, 车自成, 张树田, 蔺作文, 顿铁军, 刘来民
    1987, 8(4):  363-372.  doi:10.11743/ogg19870405
    摘要 ( 651 )   PDF (8931KB) ( 3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这是一个位于中国板块薄弱带上的中新生代断陷型陆相含油气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时,形成了三个分割的断陷型凹陷,晚第三纪时,它们演化成为一个统一的盆地。盆地中主要凹陷——扇状断陷的形成是由于北西向的边界断裂左行平移活动、北东向边界断裂右行平移活动,使其挟持的块体作离散运动的结果。

    消息报道
    珠江口和辽东湾油气勘探有重大发现
    许以和
    1987, 8(4):  372-372.  doi:10.11743/ogg19870406
    摘要 ( 696 )   PDF (1000KB)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海洋石油开展对外合作以来,已经八年了;与此同时,自营勘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几年来,一个北起辽东湾、南到莺歌海绵延数千里的广阔海疆内的大规模勘探石油热潮已经兴起,地震总工作量达32万公里,发现构造近千个,已钻106个,有重要的油气发现33个;尤其1986年以来,相继在珠江口、辽东湾有重大发现,十分鼓舞人心。

    论文
    泥丘成因的新论据及其在亚洲的踪迹
    L. 比维斯, H. 方丹, A. 莫里恩
    1987, 8(4):  377-379.  doi:10.11743/ogg19870408
    摘要 ( 649 )   PDF (2214KB)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泥丘微生物成因的新理论。这一理论已为泥丘建造的特征所证实。本文论述了泥丘建造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在亚洲发现这些泥丘的具体位置。

    岩石中有机质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杨天宇, 王涵云
    1987, 8(4):  380-390.  doi:10.11743/ogg19870409
    摘要 ( 707 )   PDF (9261KB)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研制了用水蒸气加压的高温高压热降解模拟实验装置。本文报道了腐泥型于酷根、褐煤、原油共3个样品的实验成果。

    消息报道
    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有重要进展
    党仁珊
    1987, 8(4):  390-390.  doi:10.11743/ogg19870410
    摘要 ( 710 )   PDF (1126KB) ( 5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各沉积盆地中岩浆活动较多,尤以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和西部古生代盆地的岩浆活动更为强烈,并且与油气藏的形成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迄今,已在克拉玛依、渤海、黄骅、济阳、辽河、冀中、二连等地区相继发现了数十个以火成岩为储层的油气藏,探明了多达数亿吨的地质储量,还在苏北、浙江、开鲁、阜新、酒泉、十万大山等地的火成岩中发现了油气显示或油流,从而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论文
    华北断块的解体与华北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
    谢鸣谦
    1987, 8(4):  391-401.  doi:10.11743/ogg19870411
    摘要 ( 534 )   PDF (10402KB)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北盆地的生成是由于华北断块的解体。这种解体与太行、沧县、郯庐岩石圈断裂所引起的地幔上隆和一亿年前该区东西向潜伏脊的存在所导致的南北向拉张有关;而地壳的多层结构则构成了断块解体和裂谷发育的条件。从沉积、变形及历史发展考虑,以渤中坳陷及其周缘的油气远景为最好。

    消息报道
    济阳坳陷滨海石油会战有重要进展
    王捷
    1987, 8(4):  401-401.  doi:10.11743/ogg19870412
    摘要 ( 671 )   PDF (926KB) ( 4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孤东油田主体部分虽已投入开发,但其周围的勘探仍不断有新的发现,如向东南至垦东凸起地区的探井均见油气层,北与长堤油田之间的探井证实多组地层含油并打出了高产井,其两侧的孤南洼陷不但接连打出油层厚度超过百米的高产井,而且看到了洼陷主体整体含油的趋势。

    论文
    动水条件下油气的二次运移与水动力遮挡圈闭的形成条件
    贺志勇, 郝石生
    1987, 8(4):  402-411.  doi:10.11743/ogg19870413
    摘要 ( 742 )   PDF (7123KB) ( 4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动水条件下流体势分布特征的分析出发,根据视水头梯度的概念,讨论了构造产状对等油势面倾角的影响,提出了动水条件下单斜储层中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公式,并得出了构造和地层圈闭在动水条件下毛细管压差可以封存的最大油柱高度的计算公式。作者认为,水动力必须和构造或岩性配合才能封闭油藏,纯粹的水动力圈闭不可能存在。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势分布的角度给出了圈闭的定义,这个定义不仅适用于静水环境,也适用于动水环境。

    问题讨论
    东吴运动质疑及川黔运动之新见
    陈显群, 刘应楷, 童鹏
    1987, 8(4):  412-423.  doi:10.11743/ogg19870414
    摘要 ( 795 )   PDF (12929KB)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根据近年获得的大量新资料,用沉积建造史与地裂运动发展史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论证了华南地体区内“东吴运动”之不存在;而将扬子地体区内,存在于上、下二叠统之间的假整合现象,厘称为“川黔运动”。后者发生于早二叠世茅口中晚期至晚二叠世龙潭早期,是华力西地裂旋回期的一次构造运动幕。

    论文
    广西来宾吴家坪组生物岩礁
    杨万容
    1987, 8(4):  424-428.  doi:10.11743/ogg19870415
    摘要 ( 628 )   PDF (4428KB) ( 8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西来宾吴家坪组中段发育的礁体,厚约100m,为陆棚上盆内台地边缘礁。造礁生物为钙质海绵、蓝绿藻和Tabulozoa,Tubiphytes等。含量一般在25—30%,局部可达75%以上;碳酸盐岩色浅质纯,不含燧石及陆源物质,地貌上呈低幅度隆起。以海绵(Tabulozoa)起支撑障积作用,蓝藻起粘结作用的藻、海绵粘结障积岩-藻、海绵粘结骨架岩型的生物岩礁。

    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决策
    王国林, 董广华
    1987, 8(4):  429-439.  doi:10.11743/ogg19870416
    摘要 ( 562 )   PDF (9036KB)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决策树和效用理论已应用于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本文详述了油气勘探决策方法和一种新的圈闭排队方法——综合效用值排队法的原理。

    消息报道
    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李明
    1987, 8(4):  439-439.  doi:10.11743/ogg19870417
    摘要 ( 714 )   PDF (936KB) ( 4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市怀柔县举行.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共572人,其中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学者;收到论文摘要822篇。

    论文
    论陕北安塞延长组三角洲的油气富集条件
    朱国华, 王文炯
    1987, 8(4):  440-447.  doi:10.11743/ogg19870418
    摘要 ( 713 )   PDF (7127KB)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三角洲找油理论为指导,在陕北安塞地区,取得了战略性的突破。长2高产油层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中的边滩砂体;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砂坝。成岩作用,既可以产生次生孔隙网络,又可形成成岩圈闭。

    消息报道
    油气地球化学和地化勘探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王铁冠
    1987, 8(4):  447-447.  doi:10.11743/ogg19870419
    摘要 ( 731 )   PDF (970KB)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甘肃省石油学会、地质学会、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筹)、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和生物、气体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联合召集的油气地球化学和地化勘探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10月6日至1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煤炭工业部等系统和甘肃省的30个科研、生产单位及高等院校的9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论文
    变形盆地沉积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万静萍, 马立祥, 周宗良, 张印斋
    1987, 8(4):  448-453.  doi:10.11743/ogg19870420
    摘要 ( 654 )   PDF (5048KB) ( 7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洒西盆地为例,着重讨论了变形盆地沉积相中的几个问题:1.原始沉积厚度的恢复;2.盆地内部原地系统和外来系统沉积体系的区别;3.盆地原始沉积边界的恢复。最后指出,这类盆地油气二次勘探的主要方向是生储油层系被掩覆的前缘推覆带和盆地内部该层系重叠的地带。

    华北地区环形构造与油气形成
    陈光汉
    1987, 8(4):  454-459.  doi:10.11743/ogg19870421
    摘要 ( 625 )   PDF (5457KB) ( 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北地区有10多个环形构造,分别组成四条北西—南东向的环形构造链,这是中新生代地幔热源活动和陆块漂移的结果,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断陷盆地,并赋存油气。

    消息报道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油气资源丰富
    石宝珩
    1987, 8(4):  459-459.  doi:10.11743/ogg19870422
    摘要 ( 546 )   PDF (992KB) ( 5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完成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研究总报告”,于今年7月份经五十多位石油地质专家评议,通过了部级鉴定。

    论文
    倪丘集凹陷煤成油的判识和来源
    韩云生
    1987, 8(4):  460-464.  doi:10.11743/ogg19870423
    摘要 ( 628 )   PDF (3063KB) ( 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河淮盆地已在几个地点发现原油显示。倪丘集凹陷南11井原油呈褐黄色,有芳香味,易挥发,产于下第三系双浮组和二叠系上石盒子组断层带的裂隙和方解石脉晶洞中。查明该原油的来源,是本区油气普查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碳同位素和地质资料,初步确定原油来自石炭二叠纪煤系。

    书刊评介
    《松辽陆相盆地石油地质》论文集推荐与评述
    关士聪, 演怀玉
    1987, 8(4):  465-466.  doi:10.11743/ogg19870424
    摘要 ( 615 )   PDF (2701KB)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盆地中的大庆油田,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现并投入开发的经济效益最高的国内最大油田,也是世界上陆相沉积盆地中发现的特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甩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树立了陆相大油田的旗帜,其成矿理论和勘探经验,对石油地质科学和油气勘探学是一大促进,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和勘探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综合述评
    科学钻井 效益显著
    黄希陶
    1987, 8(4):  467-468.  doi:10.11743/ogg19870425
    摘要 ( 702 )   PDF (2043KB)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打井找油,既是个工程问题,也是个地质问题。过去下列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探井钻进时油气显示很好,可是到完井试油,却试不出油来或者出油甚少,原来油层被“压死”了;有的并不复杂的构造,打了多口探井,仍然提不出评价意见,原来缺少测试数据,要补救却为时已晚,有的探井等于自打……结果失去了时间,浪费了财富.科学钻井就是近两年根据我国油气勘探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其中心内容是,要抓住严格保护油气层这个关键环节,配套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准确判断和及时发现油气层,解放油气层的产能,力求用同样多的探井获得更多的油气储量和产量。

    消息报道
    多功能颗粒计数器通过部级鉴定
    郭贤才
    1987, 8(4):  468-468.  doi:10.11743/ogg19870426
    摘要 ( 664 )   PDF (1026KB) ( 4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陕西地矿局第八地质队涂福申、刘可英二位工程师自选的微机应用开发课题,从1985年4月开始,经过多次努力所取得的第一项成果TU-1型智能化颗粒计数器已于1985年8月31日通过局级技术鉴定。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与航空工业部618研究所进一步合作;又研制成功了WDJ微机多功能颗粒计数器,于1987年6月24日在西安通过部级评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