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1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0-03-25
    论文
    论塔里木盆地类型、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张恺
    1990, 11(1):  1-15.  doi:10.11743/ogg19900101
    摘要 ( 643 )   PDF (16876KB) ( 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大型叠合盆地,在盆地中部和边缘地区叠合了八种原型盆地:即中元古—古生代的箕状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弧后裂谷盆地、陆表海盆地,以及中、新生代的弧后前陆盆地、碰撞山前盆地和碰撞复活山前盆地。共沉积了八套海相、海陆交替相和陆相含油建造,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估算其远景储量居全国之首。

    准噶尔盆地东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王屿涛, 陈克迅
    1990, 11(1):  16-22.  doi:10.11743/ogg19900102
    摘要 ( 712 )   PDF (6102KB) ( 9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火烧山二叠系平地泉组原油具湖相原油特征,自生自储。三台—北三台石炭系至第三系各储层的原油可能亦为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但普遍遭受了生物降解。五彩湾凹陷石炭系原油和北三台西南斜坡及古牧地侏罗系原油与上述原油殊异,生油物质可能为湖沼相高等植物。

    中国海大地构造演化
    刘光鼎
    1990, 11(1):  23-29.  doi:10.11743/ogg19900103
    摘要 ( 695 )   PDF (7831KB) ( 4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大陆是从泛大洋中存在的一些陆核发展起来的。中国海的大地构造演化与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可分成五个阶段:前寒武纪,陆核形成并发展为稳定块体或克拉通;古生代,块体逐渐联合成统一的中国大陆;晚三叠—早白垩世,大陆受到强烈挤压与改造;晚白垩—渐新世,板块边缘聚敛而欧亚板块东部扩张;晚渐新世以来,菲律宾海板块在欧亚板缘俯冲和中国东部沉降,形成中国海的现代形态。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进展
    王声远, 谢焕功
    1990, 11(1):  30-30.  doi:10.11743/ogg19900104
    摘要 ( 770 )   PDF (861KB) ( 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稳定沉降、扭动明显、坳陷运移的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它的早期曾经历寒武、奥陶纪的浅海台地和石炭、二叠纪的近海平原两个发展阶段,分别发育了碳酸盐岩、膏盐和碎屑岩、煤系两大沉积岩系,使古生界具备了丰富的腐泥型裂解气和煤型热解气的资源,为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NOTE ON THE CONTINENTAL DEPOSITS OF PENINSULAR THAILAND WITH A DESCRIPITION OF SOME CONCHOSTRACANS
    C. Chonglakmani, W. W. Duan, H. Fontaine
    1990, 11(1):  31-37.  doi:10.11743/ogg19900105
    摘要 ( 738 )   PDF (5556KB) ( 1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fter making a study of conchostracan fossils taken from the half way between Trong and Krabi on the southern Thailand of Malaya Penisula,the deposits bearing this fauna are thought to be Middle.Jurassic inage.Thus,it is most probably that there are two conchostracan levels found within Thailand so far.One be-longs to middle Upper Triassic by Kobayashi,and the other is ours of Middle Jurassic.

    泰国半岛地区陆相沉积评述与叶肢介化石浅析
    C. 乔拉克曼尼, 段威武, H. 方丹, 彭玉娥
    1990, 11(1):  38-42.  doi:10.11743/ogg19900106
    摘要 ( 768 )   PDF (4223KB) ( 4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泰国半岛地区董里至甲米之间收集的叶肢介化石的研究,认为含叶肢介化石的地层,其地质年代为中侏罗世。因此,迄今在泰国境内发现的叶肢介层很可能有两个层位,一为小林贞一发现的上三叠统中部,一为我们发现的中侏罗统。

    高演化区天然气中C6+烃类分析方法和地质应用
    徐濂, 邱蕴玉
    1990, 11(1):  43-50.  doi:10.11743/ogg19900107
    摘要 ( 622 )   PDF (6444KB) ( 6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在四川省4个气田采集了15个天然气样品,用气相色谱法鉴定出71种 C6以上烃类化合物,并建立了几个新的地化指标,试图用这些指标来回答生气条件和气体保存条件等问题。

    构造几何分析在川东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戴弹申, 欧振洲, 王旭
    1990, 11(1):  51-61.  doi:10.11743/ogg19900108
    摘要 ( 627 )   PDF (10025KB) ( 3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东地区的裂缝性气藏,均受构造变形特征所制约。作者应用构造几何分析与定向滤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本区构造划分为四个褶皱系和四个世代,均属喜山期形成。并认为:形成早的构造(圈闭)气藏富集程度高,反之则低;隆起幅度高、出露地层老的背斜气藏的保存条件差,反之则好。按此法部署探井的构造,钻探成功率达75%。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特征
    胡惟元, 周经才, 马传东, 史宣玉
    1990, 11(1):  62-72.  doi:10.11743/ogg19900109
    摘要 ( 620 )   PDF (10039KB) ( 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重点叙述了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头屯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作用序列,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及其特征。研究表明,具有经济效益的孔隙保留时期是浅埋藏阶段及深埋次生孔隙形成之后。

    异常地热对沉积有机质生烃过程的影响——以辉绿岩侵入体为例
    王有孝, 范璞, 程学惠, 张谦, 孟仟祥, 王春江
    1990, 11(1):  73-77.  doi:10.11743/ogg19900110
    摘要 ( 617 )   PDF (3887KB) ( 8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在一个辉绿岩体附近采集了灰岩、黑色泥岩两组样品,研究了岩样中的有机质。结果表明,异常地热对有机质的演化有明显影响。

    东濮凹陷东南部沙三段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关系
    朱筱敏, 信荃麟, 傅守平, 夏长淮, 施瑞亭
    1990, 11(1):  78-85.  doi:10.11743/ogg19900111
    摘要 ( 640 )   PDF (8333KB) ( 4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信息,研究了东濮凹陷东南部沙三段马厂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认为徐集浊积扇是由马厂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滑塌而成,构成具有成生联系的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并进一步描述了三角洲各亚相、浊积扇在地质、测井和地震反射上的特征。在分析油气富集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油气勘探的方向。

    四川龙门山冲断带中北段岩石圈结构研究
    刘树根, 罗志立, 宋鸿彪, 曹树恒
    1990, 11(1):  86-95.  doi:10.11743/ogg19900112
    摘要 ( 659 )   PDF (9160KB) ( 3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龙门山及其两侧的航磁和重力场特征,可将龙门山区的区域磁场分河四个区域;区域重力场分为三个区带。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和深部地震测深资料,结合地质分析,在平面上把龙门山区的地壳构造分为四个区,上地幔构造分为三个区;剖面上把岩石圈结构分为特征不同的五层。上述成果为龙门山冲断带成因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世浊流沉积模式初探
    吴应林, 牟传龙
    1990, 11(1):  96-101.  doi:10.11743/ogg19900113
    摘要 ( 674 )   PDF (5300KB) ( 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世广泛发育一套浊流沉积,为海底扇模式:(1)具一般浊积岩特征;(2)水道沉积明显;(3)浊积岩剖面结构为推进型浊积扇剖面序列。不仅是海底扇,面且是多物源、多个浊积扇的堆积体。

    利用层速度和测井资料研究百色盆地泥岩高压异常
    李鹏祯
    1990, 11(1):  102-107.  doi:10.11743/ogg19900114
    摘要 ( 720 )   PDF (5028KB) ( 3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那读组泥岩是华南地区最典型的含油山间小盆地——百色盆地的主要生油岩。本文根据层速度和多项测井、录井资料,对该盆地田东凹陷那读组泥岩的欠压实现象进行了研究。

    皖南海相地层的油气苗
    袁祖华
    1990, 11(1):  107-107.  doi:10.11743/ogg19900115
    摘要 ( 706 )   PDF (802KB) ( 4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皖南地区自震旦纪以来,广泛发育了数千米厚的海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系厚2000—3600m,生储盖组合配套完整。迄今已在寒武系-下三叠统的各个层段的海相沉积岩中发现不同类型的油气苗数处,其中以泾县北贡、巢县马家山和青阳县木镇的油气苗较引人注目,现作一简略介绍。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及其研究中的系统工程
    赵重远, 刘池洋, 任战利
    1990, 11(1):  108-113.  doi:10.11743/ogg19900116
    摘要 ( 627 )   PDF (6906KB) ( 4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是作者倡仪建立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以下子系统:①背景系统——即盆地是在何种构造背景下形成的;②演化和变形系统——盆地的构造演化和盆内变形;③沉积系统;④水动力系统;⑤热力系统;⑥油气系统;⑦改造系统——盆地演化中最后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进行怎样的改造。最后,是对各子系统向着盆地演化中的成油过程所要求的环境和条件的统一和综合。

    陕北延长组浅油层勘探开发近况
    彭蜀安
    1990, 11(1):  113-113.  doi:10.11743/ogg19900117
    摘要 ( 743 )   PDF (844KB) ( 4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南部三延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浅油层勘探开发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80年代前期长庆油田在安塞有新突破,延长组探明储量6500万吨;八十年代后期,又发现南泥湾油田,探明储量达1000万吨,这些油田都与砂体及其成岩作用有关。

    卫星图象在石油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吉言鹏, 何庆志
    1990, 11(1):  114-116.  doi:10.11743/ogg19900118
    摘要 ( 643 )   PDF (3349KB) ( 3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回顾了石油地质综合大队1978年以来在石油地质研究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的情况。作者认为,在油气普查勘探过程中,遥感技术大有用武之地。

    地矿部石油地质研究所在开拓中奋进
    朱景善
    1990, 11(1):  117-118.  doi:10.11743/ogg19900119
    摘要 ( 694 )   PDF (1805KB)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研究所于1981年春在北京正式成立。经历九个春秋的艰苦创业,现已初具规模,获得了一批对油气勘查部署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成果。建所初期,著名石油地质学家朱夏和韩景行高级工程师受命主持所务,呕心沥血,奋斗四载,边筹建、边开展科研,为该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