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探讨了砂岩孔隙度非常低情况下气藏形成的若干问题。突出了晚期相对活动构造对孔渗条件起死回生的决定性意义。阐明低级别砂岩孔隙结构、毛管作用以及油气活动方式。研究了气在砂岩基质孔隙中活动的“似极限”和有效性、超致密砂岩演化史、普遍超高压、次生气藏等新问题。强调早期聚集和晚期改造的相辅作用。
酒西盆地南缘的冲断-褶皱型推覆构造带规模巨大,包括以古生界为主体的冲断推覆体和以中新生界为主体的褶皱推覆体。古地磁及地质构造研究结果表明,自二叠纪以来推覆距离达200km,其中侏罗纪后推覆100km 左右。推覆构造对酒西盆地范围、基底形态、沉积物类型、有机质演化及油气赋存条件等均有明显控制作用。
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凝析油(原油)的在线碳同位素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条件、产层纵向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确认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天然气主要为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的产物,可能有少量的下古生界源岩裂解气的混入。
尕斯断陷第三系由于生长逆断层发育,形成了以牵引背斜、生长背斜和断鼻构造为主要类型的圈闭。断层下盘生油岩比上盘的成熟度和转化率高、过剩孔隙流体压力大且储层物性优;断层又是油气运移的通道。生长逆断层为油气生、储、运、聚的良好配置提供了地质基础。
遥感图像反映,句容、宁镇山区曾解释为推覆的“叠瓦构造”的地震剖面实际为一系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线性体的误解。遥感 v-环-色模式反映,油气色调晕圈主要分布在句容重力高东侧,是油气圈闭的地面指示标志。对中、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复杂构造区的油气勘探,应加强遥感、化探、放射性测量等非地震方法的综合评价研究。
本文根据贵州、华北和松辽盆地碳酸盐岩研究成果,对碳酸盐沉积物(岩)的成岩环境和成岩相进行了划分和总结。对各成岩环境的变化特点和识别标志提出了看法和依据。进而阐述了各成岩环境对孔隙演化、次生孔隙成因和分布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大量地化数据(包括模拟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给出了根据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Ro)求出烃源岩降解残碳率和氢碳原子比的经验方程。
东濮凹陷兰聊断裂带是燕山期以来形成的张性断裂带,西邻生油深凹,东邻鲁西隆起。沿带发育大量鼻状构造、古潜山和水下扇。其下盘(为主)及上盘均有含油气圈闭。含油气圈闭的类型有:下降盘基底抬升形成的断鼻构造、滑塌砾岩封堵的断鼻构造;上升盘的生物礁、地层-构造圈闭和低部位的古潜山。
本文讨论了成岩演化深度、成岩事件的共存性与继承性、成岩作用的非均质性、成岩水介质 pH值演化以及成岩信息在测井曲线上的反映等问题.
塔北沙雅隆起及邻区的中三叠统可划分出披覆构造型勘探层。在统计或估计其勘探目标数、油气藏体积参数、地层温压及油气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基础上,应用勘探层法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此勘探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
作者根据已探明未开发石油储量特征,运用开发可行性评价技术,对其在地质评价、工程评价的基础上,预测开发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使评价结果更可靠、更科学、更完整,在储量经济评价指标分析之后,制定了一套储量经济分类方法,发能更确切地反映储量开发的经济价值。
吕华、苏云山、韩景行、王金琪、蔡乾忠、张国鼐等编著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勘查与发现》一书,由地质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问世。这是一部油气勘查的科学论著,以地质矿产部门油气勘查的史料与重大事件为主线,油气发现为中心,油气理论、规律的总结为归宿,展现40年来我国油气勘查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理论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