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8-03-25
    论文
    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二元法
    丁中一, 钱祥麟, 霍红, 杨友卿
    1998, 19(1):  1-7,14.  doi:10.11743/ogg19980101
    摘要 ( 658 )   PDF (1864KB) ( 9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技术是目前裂缝性油藏在勘探和开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吐哈盆地中的丘陵油田作为研究实例,分别采用岩石破裂法和能量法,对油田储集层中构造裂缝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岩石破裂法的结果与能量法的结果可互为补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破裂值及能量值共同决定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新方法,称之为二元法。按此方法给出了破裂值、能量值与裂缝密度值之间关系的拟合公式。将此公式计算出的裂缝密度预测值与该地区16个井段的裂缝密度观测值进行对比,其中12个井段处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5%.根据拟合公式,可将数值模拟得出的破裂值分布图及能量值分布图转化成该地区裂缝密度分布的预测图。

    石油地质学发展:反思和展望
    赵重远
    1998, 19(1):  8-14.  doi:10.11743/ogg19980102
    摘要 ( 1301 )   PDF (1374KB) ( 1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们很早就知道石油和天然气是一种具流动性的有机矿产,其有机性质提示人们它生成在什么地方,而流动性则向人们说明如何去寻找它们。但总结人类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的石油地质学却没有循着油气的这两种特性发展,而是走向了另一条与人类认识规律相符合的道路。人们对油气的认识先从它现在存在的地方开始,如早期在油气苗附近钻井找油;后来发现油气常沿一定构造线分布,特别是背斜说出现后,发现油气常存在于背斜之中,或者存在于某一种构造省中,如含油气省;再后来,人们才从含油气省中识别出了沉积盆地,认识到作为有机物质的烃类,只有沉积盆地才是最适合它们生成的地方。这是人类认识的一次大飞跃,但油气的流动性在其成藏过程中起着何种作用,从中可以建立何种原理,并如何利用它以寻找油气,却一直未找到合适途径。因而,勘探工作进入盆地只是说明找到了油气生成的地方,而如何找油,还须进一步探讨。

    储层孔隙结构的分形几何描述
    贺承祖, 华明琪
    1998, 19(1):  15-23.  doi:10.11743/ogg19980103
    摘要 ( 872 )   PDF (2089KB) ( 16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储层岩石在0.2~50μm的尺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根据分形几何原理,可推导出储层岩石孔隙分布、毛管压力、J函数和相对渗透率曲线以及岩石孔隙表面接触角的分形几何公式。前人指出,岩性相近岩石的J函数曲线相近,而推导出的J函数曲线分形几何公式表明,相近的实质是指孔隙的分维数和毛管弯曲度。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和J函数曲线的分形几何公式计算孔隙的分维数,该法比扫描电镜法简便易行,便于广泛应用。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的孔隙分形参数,可用以了解储层水敏损害及酸化作用的程度。

    煤成油排驱效率模拟实验
    戴卿林, 郝石生, 卢双舫
    1998, 19(1):  24-28.  doi:10.11743/ogg19980104
    摘要 ( 755 )   PDF (874KB) ( 7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未混油或混油源岩样品,通过控制含油量、温度、压力、时间和含水量等实验条件,系统进行了煤在各种条件下的排油效率及机理实验,并与相近条件下的湖相泥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煤成油可以排出其母源,排油系数约为5%~25%,但在同等条件下,明显低于湖相泥岩约10%.

    原油的厌氧细菌降解作用及其产物特征
    李赞豪, 李季, 向龙斌, 夏遵义, 张远成
    1998, 19(1):  29-34.  doi:10.11743/ogg19980105
    摘要 ( 732 )   PDF (1729KB) ( 12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油的厌氧细菌降解作用和喜氧降解作用一样普遍存在,但它不仅仅只具破坏作用,而且能再生某些新的烃类,并能形成新的油气藏。我国许多所谓的浅层过渡气实际上是原油厌氧细菌降解作用的结果。原油厌氧细菌降解作用的产物具有甲烷碳同位素轻(δ13C1<-5.5%)、乙烷碳同位素特别轻(δ13C2<-4.0%)和单烃化合物碳同位素为负值异常(δ13Cn-3.7%~-5.3%)的特点。塔中地区的天然气至少混有20%以上的菌解甲烷。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砂岩非构造裂缝储层
    王洪辉, 陆正元
    1998, 19(1):  35-41.  doi:10.11743/ogg19980106
    摘要 ( 719 )   PDF (1094KB) ( 9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砂岩的裂缝控制了流体的储集与渗滤能力。裂缝为非构造作用成因,由差异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岩溶陷落作用及重力滑动作用形成。古残丘的高部位和较高部位是非构造裂缝网系最发育的地方,也是布置探井和开发井的理想位置。

    碳酸盐岩测井──沉积相的模糊判识系统
    游章隆, 汪徐焱
    1998, 19(1):  42-48.  doi:10.11743/ogg19980107
    摘要 ( 624 )   PDF (1116KB) ( 8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井分层和测井参数分布的模糊性,是川东石炭系黄龙组碳酸盐岩剖面测井沉积相判识中的困难所在。在引入隶属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模糊模式识别和模糊专家决策的机理,开发出适用于碳酸盐岩剖面测井沉积相的模糊判识系统。通过对三个井黄龙组沉积微相的判识表明,系统的平均正确判别率达88.5%,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沥青垫特征及成因──烃的特征与沥青垫成因
    张敏, 张俊
    1998, 19(1):  49-52,58.  doi:10.11743/ogg19980108
    摘要 ( 662 )   PDF (919KB) ( 8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储层的沥青垫、油砂、沥青砂岩和原油正构烷烃、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及芳烃组成特征具有相似性,说明它们的烃类来自相同的烃源岩。沥青垫的形成是因气体侵入引起油藏中原油沥青质沉淀所致。

    鄂尔多斯南部古生代储盖组合及评价
    吴熙纯, 李培华, 张福礼, 袁卫国
    1998, 19(1):  53-58.  doi:10.11743/ogg19980109
    摘要 ( 608 )   PDF (941KB) ( 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南部中寒武统张夏组白云岩晶间溶孔储层、下奥陶统亮甲山组上部白云岩溶蚀孔洞储层、下马家沟组三段层间岩溶带溶蚀膏模孔洞储层、上马家沟组二-四段层间岩溶带及风化壳岩溶带储层、中奥陶统平凉/泾河组台缘礁滩组合、后礁带及礁后滩,均是具有勘探前景的储层。全区自上而下划分出5套储盖组合,在7个勘探区块中,以第1,2区块储盖组合最佳。

    低渗气井压力恢复资料解释新方法
    郭康良, 周丽娟
    1998, 19(1):  59-62.  doi:10.11743/ogg19980110
    摘要 ( 574 )   PDF (768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气藏早期压力恢复资料由于受相态变化和非达西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可靠的解释。利用Duhamel原理推导出利用早期资料求地层压力的公式,再利用该压力作为匹配控制点,用早期资料在理论图版上进行匹配,从而求出地层参数。用此方法可有效地利用气井压力恢复早期的测试资料,缩短关井时间。由于用地层压力作为统一控制条件,因此,用该方法求得的地层参数可信度高,这一点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证实。

    渤海湾盆地构造格架及演化
    李军, 王燮培
    1998, 19(1):  63-67.  doi:10.11743/ogg19980111
    摘要 ( 662 )   PDF (647KB) ( 1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存在独特的构造格局,呈以渤中凹陷为中心的放射状断裂体系和环状断裂体系,这种格局是地幔物质底辟作用的结果。盆地自早第三纪以来经历了两次构造热冷缩沉降过程。地幔初始隆起时,地壳减薄盆地进入断层控制的沉降阶段,之后地幔温度降低,盆地进入热冷缩沉降阶段

    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成藏特征
    蒋有录
    1998, 19(1):  68-73.  doi:10.11743/ogg19980112
    摘要 ( 608 )   PDF (747KB) ( 9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东辛油气田的油气源充足、储集层发育、继承性发育的隆起带构造背景十分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断裂多期活动致使油气纵向运移活跃,油气沿断裂运移、聚集。断层强烈活动期,流体沿断裂向上快速注入式运移;断裂相对不活动期,断层逐渐封闭,进入浅部地层的油气沿断层形成次生油气藏,从而形成纵向上多层组含油气,原油忽轻忽重,油气藏沿断层呈叠瓦式展布,自下而上依次形成油藏→油气藏→气藏的完整序列。

    王官屯油田孔店组一段碎屑岩储层特征
    王振奇, 何贞铭, 徐龙, 张昌民, 赵明跃
    1998, 19(1):  74-79.  doi:10.11743/ogg19980113
    摘要 ( 557 )   PDF (1238KB) ( 6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岩芯描述和岩芯样品的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及铸体薄片图像分析,王官屯油田孔店组一段枣Ⅱ,Ⅲ油组砂岩储层按砂质河道砂坝砾质河道漫流泥石流沉积的次序物性依次变差。依据孔喉类型与岩石组构间的关系可建立六种相应的储层孔隙结构模式,Ⅰ,Ⅱ类储层以颗粒支撑原生粒间孔和胶结物溶蚀孔隙型结构模式为主,Ⅲ类储层以溶孔-微孔复合型结构为主,Ⅳ类储层以填隙物微孔型结构模式为主。

    地植物异常判别油气微渗漏的实例
    王津义, 余琪祥, 曾华盛, 刘晓科
    1998, 19(1):  80-82.  doi:10.11743/ogg19980114
    摘要 ( 717 )   PDF (532KB) ( 9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微渗漏能造成地表植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塔北雅克拉和藏北伦坡拉地区油气藏上方地植物与相邻的非油气区地植物相比,具有发育不良,体内微量元素Li,Fe,Mn,Ni等丰度高,Rb,Ca,Sr,Ba等丰度低的特征。这种异常特征与化探异常有好的对应关系。

    湖北随州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胡明毅, 肖传姚, 龚文平
    1998, 19(1):  83-84,89.  doi:10.11743/ogg19980115
    摘要 ( 586 )   PDF (649KB) ( 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北随州薛家店灯影组为一套斜坡-盆地相碳酸盐岩沉积。该区白云岩极为发育,白云岩中白云石晶粒细小、晶形差;白云岩横向分布稳定,并且水平纹层发育。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分析表明,该区古盐度值随水体深度增加而逐渐变低。白云岩为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产物,其Mg2+来源与顺斜坡向下流动的高盐度卤水流的活动有关,据此归纳出该区白云石化作用的模式。

    突破地学研究思维的单一定势
    贺自爱
    1998, 19(1):  85-88.  doi:10.11743/ogg19980116
    摘要 ( 529 )   PDF (462KB) ( 8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地学研究思维形成一种单一的定势,即以归纳为主导的积累型研究方式为主流,并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直线型的过渡;但作为地学研究的基础——地质现象,却只是地史演化、变革过程中留下的残迹,这就大大限制了归纳思维内在力度的发挥。只有突破这种定势,强化以演绎为主导的推测型研究方式,把握逻辑中断的契机,充分发挥非逻辑思维的作用,使研究思维由单维型向多维型,由传统型向开放型转化,方能增强我国地学研究思维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