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大纯,张人权,史毅虹.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1~159
[2] Magara K.压实与流体运移[M].陈荷立,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287~319
[3] 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油田古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以翼中坳陷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92~216
[4] 沈照理.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2~165
[5] 楼章华,金爱民,朱蓉,等.松辽盆地北东区扶杨油层孔隙流体地球化学与砂岩成岩相研究[J].地质学报,2002,76(4):557~565
[6] 楼章华.松辽盆地储层成岩反应与孔隙流体地球化学性质及成因[J].地质学报,1998,72(2):144~152
[7] 姜林,宋岩,查明,等.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地层水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1):72~77
[8] 王行信.松辽盆地粘土矿物研究[M].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1~56
[9] 王连进,叶加仁.沉积盆地差压形成机制评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1):17~20
[10] 王志武,杨继良,高瑞祺.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二).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3~177
[11] 杨万里,高瑞祺.松辽盆地陆相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M].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0,306
[12] 杨绪充.论含油气盆地的地下水动力环境[J].石油学报,1989,10(4):27~34
[13] 楼章华,金爱民,朱蓉,等.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J].地质学报,2001,75(1):111~120
[14] 楼章华,金爱民.油田水化学的垂直分带性与平面分区性研究[J].地质科学,2006,7,41(3):311~319
[15] 房建军,刘池洋,王建强,等.流体改造及地貌高差:含油气盆地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内容[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3):297~302
[16] 楼章华,金爱民,田炜卓,等.论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运移、聚集[J].地质科学,2005,40(3):305~318
[17] 楼章华,程军蕊,金爱民.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特征研究--以松辽盆地为例[J].沉积学报,2006,24(2):193~201
[18] 楼章华,金爱民,田炜卓.论陆相盆地地下水动力与油气运移、聚集[J].地质科学,2005,40(3):305~318
[19] 楼章华,卢庆梅,赵庆吉,等.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水动力场与低压气藏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17(4):32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