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在兴,王留奇.黄河三角洲现代沉积研究[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2] 成国栋.黄河三角洲现代沉积作用及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3] 薛春汀.现代黄河三角洲叶瓣的划分和识别[J].地理研究,1994,13(2):59~66
[4] 任于灿,董万.现代黄河三角洲地貌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7(增刊):19~28
[5] 高善明,李元芳,安凤桐,等.黄河三角洲形成和沉积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6] 曾允孚.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7] 钟建华.黄河三角洲上的3种典型沉积构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增刊):506~510
[8] Coleman JM.Delta processes of deposition and models for exploration[M].Second Edition.Boston,1982
[9] 叶青超.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结构及发育模式[J].地理学报,1982,37(4):349~362
[10] 钟建华,马在平.黄河三角洲胜利Ⅰ号心滩的研究[J].沉积学报,1998,16(3):38~43
[11] 张进,刘怀山,童思友.黄河口现代海洋沉积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4,20(5):1~5
[12] 李宏伟,袁士义,朱怡翔,等.河流相地层相分异与沉积物体积分配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356~360
[13] 高志勇,韩国猛,张丽华.河流相沉积中的准层序——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1):59~68
[14] 孟万斌,张善文,田波,等.沾化凹陷五号桩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浊流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4):504~510
[15] 胡学智,鲍志东,那未红,等.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3):334~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