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国伟,董云鹏,赖绍聪,等.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中国科学(D辑),2003,33(12):1 121~1 135
[2] 张国伟,孟庆任,于在平,等.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中国科学(D辑),1996,26:193~200
[3] 刘树根,罗志立,赵锡魁,等.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构造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J].地质学报,2003,77(2):177~186
[4] 刘少峰.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盆山结构、耦合机制与动力学[D].陕西西安:西北大学,1997.160
[5] 刘树根,李智武,刘顺,等.大巴山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形成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248
[6] 汪泽成,赵文智,张林,等.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287
[7] 郭正吾,邓康龄,韩永辉,等.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200
[8] 谢继容,李国辉,唐大海.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6,29(4):1~3
[9] 何明喜,杜建波,曹建康,等.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5):675~681
[10] 李华启,姜在兴,邢焕清,等.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风暴岩沉积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81~86
[11] 郑荣才,叶泰然,翟文亮,等.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体分布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3):405~411
[12] 纪友亮,安爱琴,朱如凯.陆相前陆盆地层序结构特征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2):237~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