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芳槐,颜婉荪.油田水文地质学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9~54
[2] 杨绪充.油气田水文地质学[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79~124.
[3] 孙向阳,解习农.东营凹陷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3):291~296
[4] 范光华.准噶尔盆地腹部马桥凸起油气成藏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1994,15(4):301~308
[5] 衣怀峰,吴孔友,曲江秀.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4):1~3
[6] 何登发,况军,吴晓智,等.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动力学[J].中国石油勘探,2005,10(1):22~33
[7] Peters K E,Moldowan J M.生物标记化合物指南--古代沉积物和石油中分子化石的解释[M].姜乃煌,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183~186
[8] 付顺,王成善,田景春,等.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原油的生物降解特征及其成藏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3):252~256
[9] 马安来,张水昌,张大江,等.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4):449~454
[10] 查明,张卫海,曲江秀.准噶尔盆地异常高压特征、成因及勘探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2):31~35
[11] 胡海燕.超压的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1):99~102
[12] 王连进,叶加仁.沉积盆地超压形成机制述评[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1):17~20
[13] 张厚福,方朝亮,高先志,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