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京元,周静,郑伟.川东北飞仙关组气藏气井合理产量的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3,27(1):14~21
[2] 陈元千.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34~40
[3] 黎洪,彭苏萍.高压气井产能评价方法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6):77~79
[4] 李士伦.气田开发方案设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17~127
[5] 李相方.高温高压气井测试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22~128
[6] 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工程手册(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133~213
[7] 张培军,唐玉林.一点法公式在川东气田的应用及校正[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27(2):24~25
[8] 彭英,弋戈.中坝气田某气藏高效开发经验[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27(4):35~39
[9] 陈志海,马旭杰,黄广涛.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力开发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6):847~855
[10] 贺伟,冯曦,钟孚勋.低渗储层特殊渗流机理和低渗透气井动态特征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2,22(增刊):91~94
[11] 郑荣臣,魏俊之.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对开采特征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4):39~40,51
[12] 魏俊之,郑荣臣.异常高压气藏储集层的岩石压缩系数和边底水规模对开采特征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5):56~58
[13] 冉隆辉,谢姚祥,王兰生.从四川盆地解读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3):289~294
[14] 马永生,蔡勋育.四川盆地川东北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741~750
[15] 李江龙,黄孝特,张丽萍.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缝洞型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5):630~633
[16] 郑伟,陈京元,周静.川东北飞仙关组气藏合理采气速度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2,27(4):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