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光付.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综合识别及预测方法[J].石油学报,2008,29(1):47~51
[2] 张抗.塔河油田似层状储集体的发现及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03,24(5):4~9
[3] 林忠民.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J].石油学报,2002,23(3):23~26
[4] 张希明.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5):17~22
[5] 刘文,李永宏,张涛,等.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及地层学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2,24(2):104~109
[6] 陈志海,马旭杰,黄广涛.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力开发区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847~855
[7] 李宗宇.塔河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对策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856~862
[8] 杨子川.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27(6):432~439
[9] 韩革华,漆立新,李宗杰,等.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860~870
[10] 袁国芬.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J].石油物探,2003,42(3):318~321
[11] 张永升,李家蓉.潘新志.地震和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25(4):46~48
[12] 王勤聪,李宗杰,孙雯.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地球物理识别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5):400~401
[13] 李明娟,张永贵,邬兴威,等.塔河南部地区碳酸盐岩油气预测技术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4):536~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