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岗, 徐新德, 刘诗局, 甘军, 胡晨晖, 赵建宇.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优质烃源岩判别及其控油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2): 339-347. |
[2] |
裴健翔, 董贵能, 朱其.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4): 520-527. |
[3] |
张之一. 更新勘探观念,开拓深层油气新领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2): 193-196. |
[4] |
何伟钢, 金奎励, 郝多虎. 济阳坳陷郭7井沙河街组三段泥岩生、储油特性及其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4): 375-379. |
[5] |
刘丽军, 旷红伟, 佟彦明, 王赟. 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2): 140-145. |
[6] |
董月霞, 周海民, 夏文臣. 南堡凹陷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1): 39-41,49. |
[7] |
张金功, 袁政文. 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4): 336-338,347. |
[8] |
张新建, 王婧韫, 杨丽英, 张玲, 赵军玲. N凹陷的油源判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22(3): 264-266. |
[9] |
徐怀大.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18(2): 83-89. |
[10] |
张建球. 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演化与油气藏形成史[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17(2): 146-149. |
[11] |
支家生, 李玉林, 骆金定, 李观富. 福建佛昙群未成熟烃源岩与台湾海峡厦澎凹陷油气远景分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1): 1-10. |
[12] |
洪志华, 陈致林, 殷沫, 张春荣. 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段中下部有机质分布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12(3): 292-299. |
[13] |
范善发, 周中毅, 潘长春, 裴存民, 韩林林, 吴大华, 董平, 陈长秀. 百色盆地中三叠统生油评价和油源对比[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12(3): 251-260. |
[14] |
陈斯忠, 张明辉, 张俊达.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生成与勘探[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12(2): 95-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