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4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4-09-25
    论文
    川南嘉陵江组球-鲕粒灰岩近地表成岩作用
    赵霞飞
    1984, 5(3):  195-203.  doi:10.11743/ogg19840301
    摘要 ( 686 )   PDF (8223KB) ( 4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75年,作者参加了川南泸州古隆起三叠系嘉陵江组微相和储集性的专题研究,对500多个岩心薄片和100余铸体薄片作了观察,发现嘉陵江组颗粒碳酸盐岩结构特殊、多样,成岩史复杂而有序,有些特征是国内、外文献中所未见的。作者当时提出过一个成岩作用和鲕溶孔发育模式,现将有关认识和分析作进一步阐述。

    综合研究地震信息提高钻探成功率
    杨环冉
    1984, 5(3):  204-210.  doi:10.11743/ogg19840302
    摘要 ( 540 )   PDF (6199KB) ( 3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们选择黄骅坳陷南部小集地区,首先应用地震地层学进行沉积环境研究,确定有利相带和良好储层,接着在有利相带上细找各类圈闭,在可靠的圈闭上进行烃类检测,最后用地震模拟检验成果,并结合生油条件和油气运移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钻探井位。

    原油碳硫氢稳定同位素的研究
    范璞, G.E. Claypool
    1984, 5(3):  211-217.  doi:10.11743/ogg19840303
    摘要 ( 744 )   PDF (4466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的主要元素为碳和氢,其次为氮、硫、氧。研究这些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对于认识石油的形成与演化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已比较多。本文对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原油及其饱和烃组分和芳烃组分的δ13C、δ34S、δD 进行了研究,分析工作是在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完成的。

    中国东部第三纪箕状断陷斜坡带的石油地质特征
    童晓光
    1984, 5(3):  218-227.  doi:10.11743/ogg19840304
    摘要 ( 602 )   PDF (9448KB) ( 3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东部第三纪凹陷大部分是箕状断陷(即半地堑)。每个箕状断陷都由陡坡带、深陷带、斜坡带三部分组成。斜坡带一般可占箕状断陷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它是油气聚集的重要部位。近年来在斜坡带上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分析斜坡带的地质结构、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是有现实意义的。

    Zoophycus在中国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杨式溥
    1984, 5(3):  228-235.  doi:10.11743/ogg19840305
    摘要 ( 557 )   PDF (7146KB)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遗迹化石中,Zoophycus Massalongo(动藻迹)是一类发现较早,地层和地理分布相当广泛的生物成因构造;据文献记载,化石记录见于奥陶纪到第三纪世界各地的海相地层。由于 Zoophycus 形态构造比较特殊,个体较大,往往斜穿地层层面,很难采到完整的化石标本,因此,对其造迹生物、形成机制,迄今还没有完全解决。对其沉积环境以及分类都还缺乏系统整理和进一步的工作。我国各时代地层中的 Zoophycus,过去更无人问津。作者发现该类遗迹化石在石炭纪煤系地层中分布相当普遍,且对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中国东部古代扇-三角洲沉积
    顾家裕
    1984, 5(3):  236-245.  doi:10.11743/ogg19840306
    摘要 ( 708 )   PDF (8942KB) ( 3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霍姆斯(Holmes,1965)曾把扇-三角洲定义为:直接进积到海洋或湖泊中的冲积扇。这种类型的沉积,国外已有不少报道,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中也广泛分布。它发育于湖泊的陡岸一侧,虽然单个体积不大,但沉积体直接插入湖盆腹地与深水湖相泥接触。使其近水楼台可以充分汲取生油岩生成的油气,而且由于物源丰富,沉积速度快,具较好的储油物性,另外,随湖盆深陷和消亡的变迁具完好的细粒泥质覆盖层,因而,扇-三角洲沉积体生、储、盖配置完好。对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双河油田核桃园组三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邸世祥, 吴频, 李建武
    1984, 5(3):  246-252.  doi:10.11743/ogg19840307
    摘要 ( 570 )   PDF (5981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第三纪早期,由于基岩块断下沉,泌阳凹陷开始形成,接受了一套厚约8000米的巨厚沉积。下第三系核桃园组第三段就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生、储油岩系(简称核三段)。本文根据该凹陷的主力油田之一—双河油田106块储层岩样的压汞实验、铸体薄片观测及少数样品的电镜扫描成果,并参考前人有关资料,对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因作一初步探讨。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研究地质构造
    何登春, 田洪, 罗大山
    1984, 5(3):  253-259.  doi:10.11743/ogg19840308
    摘要 ( 583 )   PDF (5987KB)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胜利油田自1979年开始应用地层倾角仪以来,已在济阳坳陷测井五十多口,从而积累了地层倾角资料的计算机处理和地质解释的一些经验。实践表明,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可以确定断层性质、断点深度和断面倾向,判断不整合面位置,校正根据地震(或钻井)资料绘制的构造图,计算斜井(或高倾角岩层)的地层真厚度。此外,地层倾角资料还可用于研究沉积特征。本文仅就如何应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地质构造的问题作一叙述。文中提到的倾角矢量图,都是指长相关对比矢量图。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中新统含油气性讨论
    周永昌, 丘东洲, 王云龙
    1984, 5(3):  261-270.  doi:10.11743/ogg19840309
    摘要 ( 656 )   PDF (9593KB)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中新统乌恰群的划分对比、沉积相、特别是能否生油问题,多年来存在着不同认识。笔者经1980—1982年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

    松辽盆地齐家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
    王衡鉴
    1984, 5(3):  271-275.  doi:10.11743/ogg19840310
    摘要 ( 659 )   PDF (4145KB) ( 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齐家凹陷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在大庆长垣与泰凸隆起之间,构造上为一向斜。全区面积二千平方公里,勘探程度很低。近年来在一些探井获得工业油流,但产能都不高。1984年初,在凹陷西北坡,金6井的高台子油层喷油,日产38.64立方米,是大庆油田外围近十年来第一口自喷探井,产能较高。继金6井之后,凹陷中部金2井的葡萄花油层也喷了油。射开砂层仅3米,日喷原油5.97立方米,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塔里木盆地三大坳陷的含油远景
    周朝济, 姜建衡
    1984, 5(3):  277-284.  doi:10.11743/ogg19840311
    摘要 ( 641 )   PDF (8502KB) ( 4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元古代末的塔里木运动,使塔里木固结而成地台。古生代,其南北两侧分别为昆仑和天山地槽,内部则为海相地台型沉积。古生代末的华力西运动,使海水从塔里木退出,其南北地槽回返褶皱成山,并以深大断裂与盆地分界,形成盆地周边的纬向构造体系。同时,盆地内部开始发育北东—北东东和北西—北西西两组基底断裂,形成正负相间的隆起与坳陷。

    工作研究
    对贵州油气普查勘探工作的认识与评价
    刘向
    1984, 5(3):  285-296.  doi:10.11743/ogg19840312
    摘要 ( 628 )   PDF (11010KB) ( 3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贵州油气普查勘探的对象有两个领域,一为赤水小区的中生代陆相碎屑沉积,二为广大地区的古生代海相碳酸盐沉积。鉴于世界上已知油气田中,海相碳酸盐岩类型占的比重很大,又有凯里翁项及其它地区众多的油气显示十分引人注目,故曾把贵州作为我国寻找海相碳酸盐岩类型油气田主要地区之一。

    油气史料
    谢家荣与中国能源地质
    安延恺
    1984, 5(3):  297-299.  doi:10.11743/ogg19840313
    摘要 ( 657 )   PDF (3090KB) ( 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谢家荣教授(1898—1966),字季骅,上海市人。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后即留该所任职,1920—1922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1929—1930年曾赴德国从事煤岩学研究。

    问题讨论
    关于“隐秘圈闭(油气藏)”的早期概念
    陈荣书, 何生
    1984, 5(3):  300-301.  doi:10.11743/ogg19840314
    摘要 ( 552 )   PDF (1668KB)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张万选同志在"关于‘隐蔽圈闭(油气藏)’的概念"一文中简述了"隐秘圈闭"这一术语含义的发展过程,并对该术语的使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对该术语早期含义的引述似欠确切。

    书刊评介
    《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评介
    傅家谟
    1984, 5(3):  302-303.  doi:10.11743/ogg19840315
    摘要 ( 741 )   PDF (1986KB) ( 4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第藩、李晋超、周翥虹、顾信章和张大江的著作《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一书,是我国陆相成油理论的又一最新重要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