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6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6-09-25
    论文
    中国大陆架前第三纪地质结构的探讨
    张冰, 李堃年, 王铁良
    1986, 7(3):  197-206.  doi:10.11743/ogg19860301
    摘要 ( 658 )   PDF (10511KB)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大陆架前第三纪基岩,按其时代和岩性可分为12个区,它们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有广泛的海相和陆相沉积及各类岩浆岩体,形成了众多的构造带和不同类型的储集体,可以形成“新生古储”和“自生自储”式基岩油气藏,具有广阔的含油气远景。

    黔、桂中三叠世浊流沉积的形成环境
    贺自爱
    1986, 7(3):  207-217.  doi:10.11743/ogg19860302
    摘要 ( 617 )   PDF (10712KB) ( 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黔、桂中三叠世浊流沉积的物源非西非东,而是来自桂东南岛弧,根据在于:(1)浊积岩的时代由东南向西北渐次变新;(2)东南发育近源相,西北发育远源相;(3)桂东南火山岩发育,近火山口特征明显,而桂西北却只有较薄的夹层,远火山口特征显著;(4)近源槽模 NNE 向,远源近于东西;(5)槽模规模由东南向西北明显变小。浊积岩石英含量43—59%,SiO 70.46—72.04,K2O/Na2O<1,正属于 Crook(1974)所划分的中等石英含量杂砂岩范畴,作为安第斯型大陆边缘海沟型的代表。其实,此一区间范围较广,应进一步细分,含量偏低者与洋壳关系密切,应属海沟型;偏高者与陆壳关系亲近,应属弧后盆地型。此区浊流沉积正属后者而非前者。广布70000km2,厚达3000—5000m 的浊流沉积,北为边缘礁堤所限,南受火山岛弧所控,沉积物中既有中、酸性岩浆岩的踪迹,又有微型扩张地幔上溢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正是弧后盆地的沉积特征。

    聚集期孔隙——评价油气储集层的重要依据
    叶德胜, 刘树晖, 胡惟元
    1986, 7(3):  218-223.  doi:10.11743/ogg19860303
    摘要 ( 564 )   PDF (5060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面与地下,油区外与油区内孔隙度的不一致性表明,能否形成油藏既不决定于原始孔隙,也不取决于现今孔隙,而与聚集期孔隙密切相关。聚集期孔隙指成岩演化某一阶段与油气运移期相适应的孔隙。通过四川、贵州几个实例的分析,证明只有此类孔隙方能构成真正的储集空间,作为评价油气聚集层的重要依据。

    中扬子沉积盆地构造及其形成与演化
    张文荣, 戴少武
    1986, 7(3):  224-235.  doi:10.11743/ogg19860304
    摘要 ( 605 )   PDF (11437KB) ( 4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区在中条-武陵运动形成的基底上,先后形成震旦纪—中三叠世广海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内陆大型湖沼含煤沉积盆地,江汉白垩—第三纪多旋回盐湖沉积盆地。现今主要构造单元包括中部的江汉盆地,东北、东南缘的逆冲构造带,西部的重力滑覆褶断带。本区先天性成油气条件优越,但不少地区的海相沉积后期改造剧烈,然上述三构造单元仍具有一定的含油气远景。

    陆相原油和生油岩特征生物标记物
    尚慧芸
    1986, 7(3):  236-240.  doi:10.11743/ogg19860305
    摘要 ( 643 )   PDF (4646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原始母质中含有陆源高等植物成分,陆相原油和生油岩抽提物所含生物标记物与海相原油、生油岩有所不同。陆相特征生物标记物有高碳数正构烷、某些三环二萜烷、伽马烷、奥利烷、镍卟啉、苝等等。

    生物的造礁造岩作用
    何锦汉
    1986, 7(3):  241-247.  doi:10.11743/ogg19860306
    摘要 ( 713 )   PDF (7594KB)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造礁造岩作用的关键是阐明生物的古生态和造礁功能。块状、层纹状或板状、分枝状、结壳状和游移或漂浮的不定形状等,不同外形的造礁生物,以不同方式造成五种不同的原地石灰岩:骨架岩、盖覆岩、障积岩、缠结岩和生物粘结岩。同种外形的造礁生物,在各地质时代中的造礁造岩功能和机理是相似的。骨架岩、障积岩和部分盖覆岩可造成原生礁骨架;缠结岩、生物粘结岩和部分盖覆岩一般造成次生礁骨架。

    消息报道
    塔北联合勘探又获可喜地质成果
    康玉柱
    1986, 7(3):  247-247.  doi:10.11743/ogg19860307
    摘要 ( 534 )   PDF (952KB) ( 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从塔北沙雅隆起雅克拉构造上的沙参2井喜获优质高产工业油气流之后,地矿部决定尽快扩大战果,组织了各有关地区局的三十多个石油勘探队,组成一支六千多人的勘探大军,对该隆起三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大规模的多工种联合勘探,找到了一批有利于贮存油气的圈闭构造,并在其不同构造部位部署了一批探井,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施工,已有沙7和沙4两口井在中—浅层不同程度地见到了油气显示。

    论文
    冀中、冀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发育及其含油气远景
    安延恺, 林浩然
    1986, 7(3):  248-255.  doi:10.11743/ogg19860308
    摘要 ( 620 )   PDF (7209KB) ( 4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区石炭、二叠系埋深1500—4600m,主要残留在断陷构造及古向斜中,分布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总厚达1000m 以上。上石炭统太原组及下二叠统山西组为煤系,有机质丰度高,已成熟,是较好的油气源岩。石炭、二叠系可自成生储盖组合,又可从上覆下第三系中获得油气。从构造运动及热演化条件分析,主要生油气期为喜山期,次为燕山期。文安斜坡的油气远景较好,廊坊地区次之;冀南地区应以找气为主。

    华北地区煤成气碳同位素资料初析
    周兴太
    1986, 7(3):  256-260.  doi:10.11743/ogg19860309
    摘要 ( 633 )   PDF (4864KB) ( 3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利用δ13C 值判断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时,必须考虑具体地质情况。华北地区的天然气:若δ13C1值小于-55‰,既可能是生物气,也可能是煤田气;若δ13C1值在-35‰至-45‰之间,则属沙河街组生成的气的可能性较大;若δ13C1值大于-40‰,则有属石炭二叠纪煤系气的可能。

    江汉盆地丫角低凸起油源剖析
    江继纲, 严叔澜
    1986, 7(3):  261-267.  doi:10.11743/ogg19860310
    摘要 ( 619 )   PDF (5596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江汉盆地丫角低凸起潜江组生油岩尚未成熟。丫角油田原油与清水口洼陷潜江组原油不同源,而可能来自潜江凹陷高场、浩西一带的潜3、4段。

    利用航磁资料研究楚雄盆地地温并预测油气远景区
    曾辉, 王朝栋
    1986, 7(3):  268-272.  doi:10.11743/ogg19860311
    摘要 ( 627 )   PDF (4267KB)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利用航磁资料估算了楚雄盆地居里面深度,进一步估算了该盆地不同地区的平均地温梯度,并对可能含油气地区进行了预测。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应力场的演化与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
    王同和
    1986, 7(3):  273-280.  doi:10.11743/ogg19860312
    摘要 ( 598 )   PDF (8325KB)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区中生代中晚期受挤压应力场控制,基岩发育北东向雁列断层和褶皱,并接受风化、淋滤;早第三纪受引张应力场控制,基岩形成北北东至北东向的雁列垒-堑系,并快速堆积生油岩;晚第三纪受右旋剪切运动控制,盆地整体均衡下沉,新的沉积掩覆了早期的垒-堑结构而形成潜山,为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温度、压力和圈闭条件。上述应力场的演化过程,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向欧亚大陆俯冲和挤压以及地幔上涌有关。

    消息报道
    东海陆架盆地两口探井分别试获工业油气流
    姜海平
    1986, 7(3):  280-280.  doi:10.11743/ogg19860313
    摘要 ( 668 )   PDF (770KB) ( 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勘探二号”、“勘探三号”钻井平台在东海陆架盆地施工的“平湖二井”、“天外天一井”,最近分别试获了工业油气流。由“勘探二号”施工的“平湖二井”,位于东海陆架盆地浙东坳陷西湖凹陷的平湖构造上,距我国舟山群岛约260km。该井于4月19日钻至4105m,完成设计任务,经对主要含油气层段进行测试,获工业油气流。

    论文
    克拉美丽地区二叠纪沉积建造及含油气分析
    秦苏保
    1986, 7(3):  281-287.  doi:10.11743/ogg19860314
    摘要 ( 544 )   PDF (7077KB)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克拉美丽地区二叠系具生储盖组合。五彩湾坳陷东北缘,大井坳陷北缘、西缘,帐北隆起东西侧及其隆起带的局部坳陷,可能形成以砂体为主的岩性油藏。克拉美丽山前断裂下盘,沙丘河断裂北段小断块,可能形成断层遮挡油藏。

    消息报道
    克拉玛依油区石油勘探的新进展
    李溪滨
    1986, 7(3):  287-287.  doi:10.11743/ogg19860315
    摘要 ( 670 )   PDF (1147KB) ( 4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疆克拉玛依油区,在八十年代采用先进技术,加强了勘探,探明储量逐年显著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79—1980年在克-乌断裂上盘石炭系变质岩中,相继打出了高产井,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经过五年的努力,沿克-乌断裂带发现并开发了古生界变质岩油藏及推覆体油藏。使百口泉油田和白碱滩油田连片。而且还发现了乌尔禾夏子街油田。

    问题讨论
    油气藏分类研究的讨论
    罗斌杰
    1986, 7(3):  288-291.  doi:10.11743/ogg19860316
    摘要 ( 522 )   PDF (3744KB)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藏形成和分类研究是石油地质研究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油气分布规律的核心是油气藏分布规律,油气勘探的成效,是基于对油气藏形成分布规律的认识。油气藏分类是认识油气藏形成特征、研究油气藏分布规律的重要方法。

    综合述评
    台湾省油气勘探的现状与前景
    支家生
    1986, 7(3):  292-294.  doi:10.11743/ogg19860317
    摘要 ( 675 )   PDF (3093KB)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台湾是我国现代油气勘探最早的地区之一,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1684年(康熙年间)就有关子岭枕头山(今台南县属)气苗的记述,1817年(嘉庆年间)、1861年(咸丰末年)有出磺坑油苗的报告,1878年(光绪四年)开始采用机械钻井和采油,1887年设立油矿局正式开发苗栗出磺坑地区的油气。1903—1945年日本侵占台湾四十三年,共钻井251口(其中生产井150口,探井27口),发现了台西盆地的锦水、竹东、山子脚、牛山、六重溪、冻子脚、竹头畸等七个油气田。这期间共掠夺原油约120.9万桶(约16.6万吨)、天然气10.4亿立方米(未计放空燃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