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6年 第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6-06-25
    目次
    论鱼山-久米断裂带性质及其对东海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
    柴利根
    1986, 7(2):  107-115.  doi:10.11743/ogg19860201
    摘要 ( 654 )   PDF (8037KB) ( 4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断裂位于鱼山列岛到久米岛一线,它横贯东海中部,长400km 以上,宽约100km;由三条左旋平推正断层组成,其最大平移距离达50km,深切地壳。它从白垩纪开始形成,至今仍在强烈活动。断裂带本身为具有重、磁力高值的地垒,其南北海区的地球物理场、新生代沉积、构造特征、岩浆和地震活动以及莫霍面深度等均有明显区别。

    济阳坳陷洞穴堆积型高产储集岩
    杜韫华, 刘守义
    1986, 7(2):  116-123.  doi:10.11743/ogg19860202
    摘要 ( 605 )   PDF (7728KB) ( 4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山东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的风化淋滤带,钻探到洞穴堆积型高产储集岩,以孤北10井的最典型。洞穴堆积物形成于侏罗纪,成洞基岩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洞高10.08m,洞穴堆积厚8.28m,未被充填的洞穴空间1.8m。洞穴堆积物杂乱无序,由三类组分构成:(1)成洞基岩崩塌物,(2)洞穴化学沉积的破坏产物,(3)成洞期或成洞期后的外来物质。洞穴堆积物由于得到洞壁的保护而免受正常压实,保存了大量的孔隙,因而愈是细粒的堆积物原始孔隙愈高,洞穴泥岩的孔隙度最高可达37.9%。济阳坳陷洞穴堆积深埋后,受到酸性水溶液的的溶蚀,增加扩大了孔隙和溶蚀通道,成为良好的高产储集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六五”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
    李干生
    1986, 7(2):  123-124.  doi:10.11743/ogg19860203
    摘要 ( 661 )   PDF (2463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六五"期间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石油、天然气储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81至1985年,全国新发现油田78个。新增石油储量是"五五"期间的一倍半,是"四五"期间的两倍多。平均年储量增长速度达到7.1%,已超过原油产量增长速度的一倍。改变了前几年一度出现的储量增长赶不上产量增长的状况。

    目次
    中国挤压型盆地边缘的逆冲断层是潜滑俯冲作用形成的吗?——与罗志立同志商榷
    李扬鉴
    1986, 7(2):  125-134.  doi:10.11743/ogg19860204
    摘要 ( 662 )   PDF (8877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和中部褶皱山系与盆地之间的逆冲断层的成因,罗志立用潜滑俯冲说进行解释,但软弱的新沉积层向早已褶皱固结的老山系下潜滑俯冲是不可能的。上述逆冲断层除少数属重力滑动构造外,主要系复式褶曲和挤压型盆地等广义纵弯褶曲的横向剪应力作用的结果,故可归属扇型逆冲断层类。

    生物标记物指标的初步筛选
    杨文宽
    1986, 7(2):  135-147.  doi:10.11743/ogg19860205
    摘要 ( 642 )   PDF (11478KB) ( 3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1项生物标记物指标进行了初步筛选。基础数据主要是我国6个盆地192个生油岩样品的数据。C27规则甾烷/C29规则甾烷是反映干酪根类型的较好指标。αβ升藿烷系列22S/22R、(降)藿烷/(降)莫烷、αααC29甾烷20S/(20R+20S)是反映生油岩成熟度的较好指标。某些生物标记物指标没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中国油气藏学术讨论会简况
    党仁珊
    1986, 7(2):  148-148.  doi:10.11743/ogg19860206
    摘要 ( 650 )   PDF (1130KB) ( 4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油气藏勘探和研究方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了总结和交流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其分布规律,丰富和发展我国石油地质学理论,进一步指导今后的油气勘探,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和天津市石油学会联合召开的中国油气藏学术讨论会,于四月六日至十日在天津市举行。

    论茅山推覆构造形成的盆缘对冲模式
    张福祥
    1986, 7(2):  149-155.  doi:10.11743/ogg19860207
    摘要 ( 648 )   PDF (6747KB) ( 5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根据宁芜盆地中生代火山岩具幔源成因,盆地东西两缘的茅山褶皱带和巢含褶皱带呈对称分布、相向倒转并逆冲于中新生代地层之上,以及区域深部结构特点等地质事实,提出了茅山推覆构造形成的盆缘对冲模式。同时认为,区域内壳下小尺度地幔对流及其所导引的裂谷型火山活动是造成这种盆缘对冲的基本原因。

    应用上超点升降曲线对比陆相地层的不可靠性
    陆伟文
    1986, 7(2):  156-163.  doi:10.11743/ogg19860208
    摘要 ( 669 )   PDF (7520KB) ( 3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相盆地中各沉积层上超点的变动范围很宽,用上超点升降曲线来表示水位升降的可能性相当可疑,利用它来对比地层不能令人信服,利用它来预测地层年代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靠的。

    陕西渭北富平一带中奥陶世沉积物的浅水证据
    郝蜀民
    1986, 7(2):  164-169.  doi:10.11743/ogg19860209
    摘要 ( 650 )   PDF (4972KB)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渭北富平一带中奥陶世沉积物的形成环境素有争议,本文所提供的证据如藻纹层、鸟眼构造、生物扰动、垂直、斜交虫孔、干裂、膏模假晶等,都是潮间带的特征。根据化学元素分析,Fe 元素的含量远大于 Mn,同时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深海相差甚远,而与淡水接近,也说明沉积物为浅水而非深水。富平一带中奥陶世沉积时有大量酸性火山灰混入,必然会暂时改变水介质条件,为放射虫的生存提供一定条件,特别所含少量放射虫与管状蓝藻共生,以及正延性玉髓的产出,足证含放射虫硅质岩形成于浅水而非深水。据上认为富平中奥陶世沉积形成于以泻湖为背景的潮坪环境,既具潮下特点,又具明显的潮间证据。

    塔里木盆地生油专题讨论会信息
    刘厚仁
    1986, 7(2):  170-170.  doi:10.11743/ogg19860210
    摘要 ( 604 )   PDF (862KB) ( 4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生油专题讨论会于1986年3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召开。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所属二十余个单位的近六十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大家对塔里木盆地的油源问题特别是对塔北沙参二井的油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安徽巢县下二叠统硅质岩的成因
    孔庆玉, 龚与觐
    1986, 7(2):  171-174.  doi:10.11743/ogg19860211
    摘要 ( 706 )   PDF (4004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下扬子区皖北巢县平顶山、龟山下二叠统硅质岩的研究,表明栖霞阶中与碳酸盐岩共生的硅质岩,是碳酸盐岩在成岩演变过程中,由沉积水和地层水中的 SiO2沉淀交代和充填形成。不同时期形成的硅质岩其产状和结构特征各不相同。孤峰组中与泥岩、页岩共生的硅质岩是生物成因的。它们直接由海水中硅质生物——放射虫和硅质海绵的遗体堆积而成,形成的决定因素是海水中硅质生物的含量与海水性质。

    冀中坳陷第三系下生上储型油气藏供油条件探讨
    王致和
    1986, 7(2):  175-181.  doi:10.11743/ogg19860212
    摘要 ( 693 )   PDF (6630KB) ( 3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冀中坳陷第三系中的下生上储型油气藏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占第三系总储量的60%。油气运移通道以断层为主,油气垂向运移距离一般小于2.5km。下伏生油岩的大量排烃期一般为渐新世末期至晚第三纪。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的石油地质特征
    汤锡元, 罗铸金
    1986, 7(2):  182-191.  doi:10.11743/ogg19860213
    摘要 ( 619 )   PDF (9047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是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区,面积约30000km2,具备生油、储油、盖层,圈闭、运移和保存等各种油气藏形成条件。侏罗系为主要生油层,基底的石炭系为潜在油气源层。本区四个次级构造单元中,以西部洼陷远景最好,中部隆起和东部洼陷次之,埃南斜坡较差。

    我国南方煤化沥青与石煤的碳同位素研究
    王元祯, 唐少凡
    1986, 7(2):  192-196.  doi:10.11743/ogg19860214
    摘要 ( 595 )   PDF (4310KB) ( 4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江南隆起一带下古生界煤化沥青的δ13C 值一般在-28‰左右,同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石煤、炭质页岩相近,这说明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下古生界煤化沥青δ13C 值比母质不同的河池煤化沥青轻约6‰,比腐殖煤轻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