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8-09-25
    论文
    下扬子地区HQ-13线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及其地质意义
    陈沪生
    1988, 9(3):  211-222.  doi:10.11743/ogg19880301
    摘要 ( 614 )   PDF (1951KB) ( 7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这是下扬子地区第一条深达岩石圈底部的地球物理-地质综合大剖面,它揭示了该区纵向“八面”“七层”、横向“四块”的壳幔层块结构特征,并获得了十二项主要地质成果,其中包括发现了华北、扬子两地台的分界线双沟推覆带(不是郯庐断裂),证实了纵向各构造层有坳隆交替互相转化的演变规律,查明了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层的厚度、埋深及其内幕构造特征等。

    成岩作用阶段某些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
    史继扬, 汪本善, 张丽洁, 洪紫青, 辛茂安
    1988, 9(3):  223-230.  doi:10.11743/ogg19880302
    摘要 ( 587 )   PDF (1194KB) ( 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一些第三系盆地已发现了许多低成熟原油。作者研究了东濮凹陷岩心剖面,并对低成熟生油岩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发现生物标志物随埋藏深度增加,按藿烯、ββ-藿烷、重排甾烯的次序先后消失后,升藿烷构型变化才开始达到平衡。热模拟实验证实某些生油岩在成岩作用阶段可以生成一些低成熟原油。在此阶段生成的三环萜烷倾向于富集在原油之中,低分子量三环萜烷相对于高分子量三环萜烷的丰度可以用来详细划分成岩作用阶段。

    消息报道
    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成立化探中心
    党仁珊
    1988, 9(3):  230-230.  doi:10.11743/ogg19880303
    摘要 ( 755 )   PDF (149KB) ( 5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强石油化探工作,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101分队(合肥),最近更名为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化探中心,并自七月一日起全面承办对内对外的各项有关业务。 该中心的前身101队,创建于1964年,二十多年来,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在全国各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了大量工作,为各地区含油气评价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论文
    陆相断陷盆地区域地震地层学方法探讨
    张厚福, 曾洪流, 张万选
    1988, 9(3):  231-241.  doi:10.11743/ogg19880304
    摘要 ( 706 )   PDF (1840KB) ( 7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Vail和Brown等人提出的区域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对陆相断陷盆地不完全适用。本文讨论了陆相断陷盆地地震层序划分方法、地震相分析方法、地震相与沉积相关系等问题。

    东濮地洼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欧阳沙怀
    1988, 9(3):  242-251.  doi:10.11743/ogg19880305
    摘要 ( 634 )   PDF (1957KB) ( 5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地洼以前新生界为基底,具地堑构造形态。基底受三条北东向大断裂和五条东西向断裂切割而分为八个地质块体。北北东向地幔隆起与地洼呈镜象对映。地洼演化早期(晚始新一渐新世)是在区域性拉张和地幔底辟两因素联合作用下拉张-断陷,后期(中新一更新世)是在区域性挤压和地壳均衡调整两因素作用下挤压-坳陷而向广盆方向发展。

    湖南新化上泥盆统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张欣平, 卿上康
    1988, 9(3):  252-260.  doi:10.11743/ogg19880306
    摘要 ( 646 )   PDF (1456KB) ( 9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南新化县炉观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的遗迹化石有9属14种(包括两个新种),组成七个遗迹化石组合: 1.Phycodes-Palaeophycus组合,为潮间环境,属Skolithos遗迹相。 2.Daedalus-Rhizocorallium组合,为台地边缘环境,属Cruziana遗迹相。 3.Chondrites-Palaeophycus组合,为潮间—滨外环境,属Zoophycus遗迹相。

    陕北上三叠统延长组含油砂体的沉积环境
    梅志超, 彭荣华, 杨华, 刘国江, 曾少华
    1988, 9(3):  261-267.  doi:10.11743/ogg19880307
    摘要 ( 738 )   PDF (1277KB) ( 9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陕北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含油砂体主要是与湖泊三角洲相关的河道沉积。本区的三角洲是河流注入到克拉通盆地的大型淡水湖泊中建造的。当时的陕北位于湖盆北翼的浅水台地。因此,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不发育,且多为后继的河水强烈冲刷,以致河道砂体常常与浅湖泥岩直接呈冲刷接触。因此,河道砂体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其中发育在上三角洲平原的曲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江汉盆地泥岩压实及新沟咀组油气运移聚集条件
    陈荷立, 江继纲, 罗晓容, 王凤琴
    1988, 9(3):  268-277.  doi:10.11743/ogg19880308
    摘要 ( 646 )   PDF (1729KB) ( 9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分析泥岩压实曲线入手,结合考虑生油条件及其他地质条件,对江陵凹陷与潜江凹陷新沟咀组过剩压力分布特征、油气运移方向以及含油远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辽西龙潭沟元古界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探讨
    王铁冠, 黄光辉, 徐中一
    1988, 9(3):  278-287.  doi:10.11743/ogg19880309
    摘要 ( 686 )   PDF (1722KB) ( 8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辽宁省凌源县龙潭沟元古界下马岭组底部有一层富含碳质沥青的砂岩。本文根据地化、地质资料论证了此层含沥青砂岩是一个在元古代晚期被辉长辉绿岩体破坏了的古油藏的遗迹。

    消息报道
    吉林伊通断陷盆地发现石油高产区
    张文昭
    1988, 9(3):  287-287.  doi:10.11743/ogg19880310
    摘要 ( 719 )   PDF (174KB) ( 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伊通断陷南北长150km,宽10—20km,面积约2400km2。基底埋深1200—6000m。1985年3月煤炭部在该区岔路河85—3孔于井深58.8—1000.34m发现稠油油砂18层31.94m。1984年,吉林油田管理局开始地震普、详查,打探井9口,普遍发现油气显示。

    论文
    文留盐背斜形成与油气富集
    许化政
    1988, 9(3):  288-296.  doi:10.11743/ogg19880311
    摘要 ( 667 )   PDF (1475KB) ( 9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区沙三亚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岩盐厚度大、纯度高、分布广。由于基底断块的不均衡升降活动,导致含盐地层有不同的埋藏深度。在差异压实力作用下,塑性岩盐顺层向构造高部位流动和局部集中,进而因盐体拱张导致上覆地层弯曲变形和张裂形成盐丘和盐背斜。其后的盐上覆盖层团引张而发生断陷并使盐背斜复杂化。由此形成的各种盐流构造为以后的油气聚集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圈闭,使文留地区在全凹陷中含油气丰度最高。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沉积体系
    薛良清, 徐怀大
    1988, 9(3):  297-305.  doi:10.11743/ogg19880312
    摘要 ( 664 )   PDF (1474KB) ( 6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邮凹陷戴南组是在先水进、后水退的背景下形成的一套先上超、后充填的沉积,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反映了由湖相向河流相转化的演变过程。在其西、南、北部分别发育三类不同的三角洲体系。

    消息报道
    南海北部湾盆地自营勘探新突破
    彭善环
    1988, 9(3):  305-305.  doi:10.11743/ogg19880313
    摘要 ( 730 )   PDF (190KB) ( 4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海北部湾盆地面积35000km2,水深小于50m。该盆地有涠西南、海中、乌石、迈陈等4个下第三系生油凹陷,生油岩面积22000km2,平均厚度500—720m,有机物质丰富,有机质类型好,属好—最好的生油岩。

    论文
    滇西景谷微型断陷盆地含油气性初步认识
    赵泽恒, 王崇镐
    1988, 9(3):  306-313.  doi:10.11743/ogg19880314
    摘要 ( 577 )   PDF (1345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这是晚第三纪形成的一个微型地堑型断陷盆地,面积83km2。它的石油地质特征是:(1)沉积物厚 2400余米,油气源岩较厚;(2)有机质丰富,并已处于低成熟阶段;(3)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并存在若干有效的储油砂体。因此,在该盆地内发现小型油气田是有可能的。

    消息报道
    川西天然气勘探新进展
    金晓华
    1988, 9(3):  313-313.  doi:10.11743/ogg19880315
    摘要 ( 638 )   PDF (206KB) ( 5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两年来.四川西部天然气勘探在两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德阳孝泉地区侏罗系上沙溪庙组紫红色砂,泥岩中发现了复杂的非常规超压裂缝性气藏。天然气产在由裂缝网络的砂岩和砂、泥岩互层以及泥岩中,深度1500-2000m,最高单井无阻流量可超100000m3/d,目前已有几口工业气井投产。

    问题讨论
    储聚期孔隙类型及其预测中的有关问题
    胡惟元, 刘树晖
    1988, 9(3):  314-319.  doi:10.11743/ogg19880316
    摘要 ( 601 )   PDF (1139KB) ( 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储层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采用聚集期孔隙评价储集层。只有抓住这一环节,方能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和预测。 本文将聚集期孔隙分为五类:(1)埋藏期原生孔隙;(2)埋藏期次生孔隙;(3)早成岩期近地表次生孔隙,(4)晚成岩期近地表次生孔隙;(5)白云石化孔隙。 预测聚集期孔隙,必须恢复孔隙演化史和根据有机质成熟度决定其脱羧阶段及油气储聚时期,探索二者演化间的关系,寻求烃类储层的空间分布和经济潜能。

    工作研究
    冀中坳陷油气勘探的回顾和展望
    吴华元
    1988, 9(3):  320-323.  doi:10.11743/ogg19880317
    摘要 ( 624 )   PDF (746KB) ( 8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冀中坳陷的油气勘探,如果从1956年在牛驼镇凸起上开钻固1井算起,已超过30年了。回顾这个历程,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