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2-09-25
    论文
    中国天然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王庭斌, 冯福闿
    1992, 13(3):  237-244.  doi:10.11743/ogg19920301
    摘要 ( 676 )   PDF (8105KB) ( 4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盆地分析入手,以热作用为主线,用动平衡观点研究中国天然气地质特征是我们的总体思路。以盆、热、烃为理论基础,围绕天然气形成环境和资源分布,本文提出了三种相互关联的盆地综合分类(热分类,构造分类及油气资源比例分类)。中国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四个领域(未熟层系、含煤层系、碳酸盐岩系和湖相碎屑岩系),分属五种成因类型(生物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油型气、煤成气及深源气)。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是:一定的生气强度;厚度较大的常规储层;生气期与成藏期较晚;发育有古隆起与古圈闭;有良好的区域盖层;有断层及不整合面为输导等地质因素的综合结果。主要有四大含气领域(煤成气、海相碳酸盐岩气、湖相腐泥气和生物气),四大含气区的资源前景序次是:近海气区、西北气区、中部气区和东部油气区。中国今后天然气勘探的总方针是大中小型并举,远中近期兼顾。

    地质力学找油的一个基本观点—构造体系的观点
    孙殿卿
    1992, 13(3):  245-254.  doi:10.11743/ogg19920302
    摘要 ( 631 )   PDF (9493KB) ( 3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造体系控制油气的分布规律。巨型构造体系的一级构造成分控制油区的范围;由一级构造所导生的二级和更次一级的构造体系则控制油区中各个油田的分布。

    中国天然气评价勘探的几个问题
    冯福闿
    1992, 13(3):  255-261.  doi:10.11743/ogg19920303
    摘要 ( 616 )   PDF (7065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重点分析了有关我国天然气评价、勘探的四个问题: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基本方针,在东部陆相油区内找气,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复杂区的评价选区,低孔渗致密层气的勘探。

    陕甘宁盆地西缘泥岩压实研究
    陈荷立, 王震亮
    1992, 13(3):  263-271.  doi:10.11743/ogg19920304
    摘要 ( 626 )   PDF (7623KB) ( 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以泥岩压实研究为基础,(1)计算了陕甘宁盆地西缘白垩系剥蚀厚度和原始沉积厚度,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断层在白垩纪的活动性进行了比较;(2)根据计算出的流体压力,探讨了研究区过剩压力纵向分布和水平分布的特征;(3)以过剩压力分布为基础,参考地层水矿化度、水型等资料,初步分析了已知油井与水动力条件间的关系。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的构造样式
    漆家福, 陈发景
    1992, 13(3):  272-283.  doi:10.11743/ogg19920305
    摘要 ( 758 )   PDF (12165KB) ( 1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辽东湾-下辽河裂陷盆地内存在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新生代构造系统—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主体构造,由不同级别的伸展断层构成向北西西倾斜的大型铲式扇正断层连锁系,整个裂陷盆地是在该断层系上盘发育形成的。走滑构造分布在盆地东部边缘,由高角度或近直立的基底走滑断层系及其各式伴生构造组合而成。走滑构造改造了伸展构造。

    苏南五通组风暴沉积与三脊波痕
    吕洪波, 夏邦栋, 涂涛
    1992, 13(3):  284-292.  doi:10.11743/ogg19920306
    摘要 ( 691 )   PDF (6992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南五通组风暴沉积,以无锡、江阴一带为最,发育在滨海带,为近源风暴沉积。风暴层面上发育一种特殊的大波痕,作者称其为三脊波痕(tri-ridge ripple marks)。这种波痕为风暴旋涡流在水底相互干涉的结果,应视为风暴沉积的重要标志之一。

    米脂内台地坳陷的发育及其含油气性
    易士威
    1992, 13(3):  293-302.  doi:10.11743/ogg19920307
    摘要 ( 912 )   PDF (9598KB) ( 4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奥陶世在广阔的鄂尔多斯浅水陆表海碳酸盐台地内发育了米脂内台地坳陷。它是由台地内部差异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坳陷经历了三次主要的海进—海退旋回,构成了三套生储盖组合。坳陷的构造稳定性决定了其圈闭型式以地层圈闭为主。作者建立了该坳陷发育的地质模型,并提出其可能存在的四种地层圈闭类型。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型
    何向阳, 演怀玉
    1992, 13(3):  303-313. 
    摘要 ( 793 )   PDF (10168KB) ( 5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北为大型古隆起控制油气区域性聚集,它与生油坳陷紧邻,油气源充沛;古隆起上的大型凸起、重叠复合构造、不整合面、断裂、地层楔形体,对油气运移、聚集和分布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沙雅隆起具有纵向上的三层结构特征和横向上的三大油气聚集领域。
    山西临汾奥陶系石膏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
    王泽中, 翟永红
    1992, 13(3):  314-321.  doi:10.11743/ogg19920309
    摘要 ( 737 )   PDF (6903KB) ( 4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西临汾奥陶系石膏岩可分为原地沉淀型、异地沉积型、成岩交代型和脉状充填型四种。原地沉淀型石膏岩形成于浅水台地地势相对低洼的盐湖中;成岩交代型石膏岩形成在浅水台地地形相对隆起的部位,交代作用发生于大气淡水渗流带;异地沉积型石膏岩的形成环境介于低洼的盐湖和较高的隆起之间;脉状充填型石膏岩是充填在白云岩中的石膏脉,其形成与石膏-硬石膏相互转化时,脱水产生异常高压和吸水膨胀有关。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地区油气藏形成地质条件研究
    郭彧, 高善平, 牛成, 郑虎臣, 李纯林
    1992, 13(3):  322-331.  doi:10.11743/ogg19920310
    摘要 ( 1026 )   PDF (8894KB) ( 3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梨树地区是发育在前中生代变质基底之上于晚侏罗-中白垩世形成的多层叠置的断-坳型盆地。十屋断陷中生界总厚近10000m。五家子组为主要烃源岩,泉头组砂岩为主要储集层,长期在杨大城子古隆起控制下形成的各类圈闭为重要的油气勘探靶区。

    中国南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保存条件
    潘国恩, 杨传忠
    1992, 13(3):  332-343.  doi:10.11743/ogg19920311
    摘要 ( 867 )   PDF (9027KB) ( 4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南部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保存区:①古生界裸露区;②中新生代盆地覆盖区;③推覆构造的锋带区。中三叠统一侏罗系、志留系和下寒武统均为有效的区域性盖层。有利保存区必须同时具备纵向上良好的封盖条件和横向封闭性的水文条件。全区以石柱复向斜和赤水地区的保存条件为最佳。

    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
    张昌民
    1992, 13(3):  344-350.  doi:10.11743/ogg19920312
    摘要 ( 752 )   PDF (6910KB) ( 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包括层次表征和层次建模两方面的内容。考虑油气储层的层次性规律,以地层学、沉积学、事件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为理论依据,以露头调查、现代沉积研究、室内实验、地震地层和层序地层学解释、测井解释、地层测试为手段,以现代数学地质和计算机模拟、图形显示技术为工具,通过层次划分、层次描述、层次解释、层次建模和层次归一五个步骤实现储层研究的目的。

    综合述评
    石油地质学新进展
    张厚福
    1992, 13(3):  351-354.  doi:10.11743/ogg19920313
    摘要 ( 1240 )   PDF (3934KB) ( 10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大量数据及实例,在阐述世界油气勘探趋势及特点的基础上,引出石油地质学新进展的若干重要方向: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地震地层学的应用、储层评价技术研究、数学地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

    油气史料
    地质调查所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
    王仰之
    1992, 13(3):  355-358.  doi:10.11743/ogg19920314
    摘要 ( 552 )   PDF (4594KB) ( 4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旧中国的地质调查机构中,地质调查所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个。我国许多有成就的地质学家,都曾经在那里工作过。这个机构所做的工作,包括石油地质勘查在内,无论是野外勘查、室内研究,都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