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4-03-25
    论文
    新疆三大沉积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赵文智, 龙道江, 买光荣
    1994, 15(1):  1-11.  doi:10.11743/ogg19940101
    摘要 ( 1194 )   PDF (12498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疆三大盆地油气生成、运移有四大高峰期,且与圈闭形成高峰期相对应,因而造就了盆地成藏的四大高峰期.那些在多期成藏过程中不断获得油气供给的圈闭,可形成大型油气藏.油气分布受大型隆起带、断裂背斜带与斜坡带的控制,形成隆起被覆背斜型、前陆掩冲带型与斜坡断阶带型三大复式油气聚集组合.

    川南地区地震反射波强弱与二、三叠系气藏气水分布关系
    陈宗清
    1994, 15(1):  12-22.  doi:10.11743/ogg19940102
    摘要 ( 776 )   PDF (10683KB) ( 5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顶界和二叠系阳新统顶界两个碳酸盐岩反射层的气水分布与地震反射波强弱有关:地震弱反射和异常反射井数与强反射井数之比值,成功率和孔缝发育率嘉陵江组分别为2.2及2.1,阳新统皆为1.6;其高、中产的弱反射和异常反射井数与强反射井数之比值,嘉陵江组为1.6,阳新统为2.3.这是地腹岩层孔缝发育程度在地震反射记录上的反映,故根据地震反射波可寻找孔缝发育带.

    十屋组──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的一个新地层单位
    裘松余, 王立夫, 崔皓, 张文瑾, 卢兵力
    1994, 15(1):  23-39.  doi:10.11743/ogg19940103
    摘要 ( 650 )   PDF (15432KB) ( 4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十屋断陷十屋组十分发育,分布稳定,顶底界线、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和厚度清楚,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具备建组条件.十屋组的建立必将有助于松辽地区深部地层划分对比.十屋组产Classopollis-Cyathidites-Tricolpopollenites孢粉组合,可与我国南方馆头组、葛村组对比,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

    塔北库车坳陷的变形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
    汪新文, 陈发景, 李光, 陶国强
    1994, 15(1):  40-50.  doi:10.11743/ogg19940104
    摘要 ( 629 )   PDF (11828KB) ( 6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库车坳陷是在南天山海西褶皱带的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发育四个褶皱和逆冲断层带;在浅部的逆冲-褶皱构造之下常发育"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构造变形由山前向陆腹扩展.坳陷具良好的油气生、运、储条件,从油气保存观点考虑,勘探重点应瞄准深部层系.

    塔北东段下奥陶统白云石化作用
    郭建华, 沈昭国, 李建明
    1994, 15(1):  51-59.  doi:10.11743/ogg19940105
    摘要 ( 748 )   PDF (9859KB) ( 4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北隆起东段下奥陶统中的白云石化岩石类型可划分为四类:(1)层状藻纹层白云岩,(2)条带状白云质灰岩,(3)残余内碎屑角砾状含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及(4)班块状含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组成以上四种岩石类型的白云石,主要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白云石、自形菱面体细晶白云石及自形菱面体细粉晶白云石.通过对白云石的矿物学、阴极发光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白云石化作用均是在有淡水参与的作用下进行的,划分出两期白云石化作用,并相应地提出两个白云石化模式:(1)近地表浅埋藏淡水稀释白云石化及(2)深埋藏压实淡水-孔隙卤水混合白云石化.

    应用层间速度差分析直接检测油气藏
    陈开远, 沈林克, 杜宁平, 韩革华
    1994, 15(1):  60-69.  doi:10.11743/ogg19940106
    摘要 ( 596 )   PDF (11389KB) ( 4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地层孔隙发育时,其层速度必然降低.故可据低速异常预测孔隙发育带;当地层中富含油气而不是水时,也会使层速度降低.如选择一套岩性较稳定、孔隙度变化较小的储层,便可根据其速度参数的变化来检测油气是否存在.

    下扬子区寒武纪斜坡-盆地相沉积的成岩作用及储集类型
    陈学时, 周进高
    1994, 15(1):  70-79.  doi:10.11743/ogg19940107
    摘要 ( 700 )   PDF (9910KB) ( 4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扬子地区寒武系的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及差异压实作用,是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的重要成岩作用,形成裂缝-孔隙型硅质岩、微晶灰(白云)岩、裂缝型泥岩、微裂缝-缝合线型泥质灰岩和碎屑流砾屑灰岩、浊积岩等多种储集空间,构成斜坡带油气聚集的有利条件.

    内蒙西南部石炭系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特征
    蔡进功, 李从先
    1994, 15(1):  80-86.  doi:10.11743/ogg19940108
    摘要 ( 647 )   PDF (6714KB) ( 9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西南部石炭系广泛发育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可划分出五种类型,其形成的陆源物质供给量、海岸性质、泻湖开放程度、事件作用的特点均不相同,其中事件性作用是贯穿整个混合过程的主线,致使滨海、内陆架浅海和外陆架浅海的混合沉积又各具特色,以内陆架浅海区的混合沉积发育最佳.

    东营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李春光
    1994, 15(1):  87-93.  doi:10.11743/ogg19940109
    摘要 ( 833 )   PDF (6886KB) ( 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营凹陷的断裂十分发育.其中,基岩张性断裂控制凹陷边缘地层油气藏分布;盖层重力滑塌断裂控制凹陷陡坡滚动背斜油气藏分布;底辟拱张断裂控制凹陷内部和缓坡复杂断块油气藏分布.这些断裂控制了一系列伴生圈闭的大规模油气聚集,并在凹陷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含油气特点.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天然气扩散量及其地质意义
    傅广, 姜振学
    1994, 15(1):  94-99.  doi:10.11743/ogg19940110
    摘要 ( 595 )   PDF (5037KB) ( 9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地史恢复的基础上,利用费克第一定律对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天然气扩散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其天然气扩散量占其气源岩总生气量的27.39%,充分证实了扩散作用是天然气远景评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