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油多具陆相成因特点:硫、微量元素及饱和烃含量均低.严重生物降解等稠变作用对甾萜化合物和多环芳烃均产生影响,并造成原油及族组分较大幅度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重质油藏多为新构造运动产物,与常规油藏有一定共生关系.中国重油沥青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大陆岩石图对造山带的挠曲响应是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机制.中、新生代时,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入前陆盆地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塔北地区的沉降机制,模拟的结果表明,弹性模型基本上能够较好地解释塔北地区自晚二叠世以来的沉降机理.
在开钻之前,预探构造上除了地震测网和地震剖面外,几乎再没有其它能够揭示地下储层性质的探测资料.鉴于钻前储层预测的巨大意义,本文将模式识别引入到这个领域,力图通过“由已知到未知”这一途径来预测预探井内的岩性分布.实际资料证实,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使用价值.
苏北如东地区泰州组中,产有较多类型的沼、水生植物孢粉、藻类,均与漫流、静水的湖泊、沼泽有关.通过与现代湖泊生物带模式的对比,泰州组经历了藻类带萌芽阶段,挺水植物带、浮水植物带形成阶段,沉水植物带和水底无植物带发展阶段,及浮游植物带衰退阶段、轮藻植物带消亡阶段的完整水盆演变过程.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为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按照赋存形式可分为溶解气、气顶气和凝析气.天然气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油型气主要分布在八区以东、克一乌断裂上盘主体含油区的各层系中;煤型气主要分布于五区南克75井区上二叠统和下二叠统;混合气则分布于油型气与煤型气接合部的八区546井区上二叠统.
本文对广西百色、南宁、合浦第三系褐煤中的饱和烃馏分作了研究.生物标志物参数和镜质体反射率(Ro)表明,这些褐煤中的烃类是不成熟的.但是,在未成熟阶段,高等植物的树脂和蜡质,特别是细菌可形成大量未成熟烃类.
本文以水-岩作用的观点,从历史的、岩溶的角度,对四川威远构造二叠系阳新统天然气储巢空间一溶隙孔洞系统(以下简称隙洞系统)的演化过程分期(沉积期、暴露期及埋藏期)进行了探讨.大量溶蚀迹象表明阳新灰岩至少发育有沉积型、暴露型及埋藏型三种岩溶.现今阳新统的隙洞系统是岩溶长期作用叠加产物.阳新统储层主要为岩溶控制性储层.
塔里木盆地北部柯坪地区奥陶系可分为浅水台地和深水台盆两个相区以及5种不同类型的相带.化学分析表明该区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无论是常量元表,还是微量元表,在浅水台地相区其含量均较低,而在深水台益相区其含量明显增加.(2)随着水体加深,由局限台地相过渡到盆地相,Sr/Ca×1000比值由2.9逐渐增加到6.4.上述特征表明该区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相分析的标志之一.
松辽盆地北部变换构造包括交换断层和变换带.变换断层与正断层系直交或斜交.变换带包括同向超接、伺向平行、同向趋近、共轭发散超接、共轭会聚超接及共轭平行六种.变换断层由基底先存断层活化或薄弱带活化所造成.它们对断陷盆地轴向构造变化起控制作用,对沉积物和油气分布有重要影响.
阳信洼陷在老第三纪存在陡坡带、洼陷带及缓坡带,属左旋张担应力场作用下的箕状断陷;新第三纪转变为右旋压扭应力场作用下的整体拗陷.洼陷经历了幔隆张裂、初始裂谷、裂谷裂陷及坳陷四个发育阶段,发育三期基性超基性岩浆喷发,其演化趋势是从孔店期到馆陶期碱质增加、酸度减少,反映岩石圈不断扩张变薄的过程.注陷最有利于油气生成聚集的构造演化期是裂陷期.
古沉积厚度和古地层压力的恢复是研究沉积盆地发育史、排烃史、油气运移聚集历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从QDN盆地泥岩声波时差资料出发,用泥岩压实的不可逆原理,建立单层组地层的孔隙度一深度,孔隙度-时间的正常压实趋势线,推导出了一套适用于异常高压区的古厚度和古地层压力恢复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该区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机制、时间,以及油气运移聚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