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4-09-25
    论文
    对圈闭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的认识
    李树森, 王川, 樊民星
    1994, 15(3):  187-192.  doi:10.11743/ogg19940301
    摘要 ( 702 )   PDF (6300KB) ( 9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于油气地质领域,应根据油气地质知识的特点来建立专家系统.作者认为,利用油气藏的成藏模型来评价圈闭的含油气状况,应作为建立圈闭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的知识领域;该系统应能模拟地质专家的思维方式,并具有专家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应减少系统用户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对系统输出结果的再加工;对于油气地质知识的庞大数量,采用"调入生成"方式来建造系统的知识库;应采用不确定性推理和正反向混合推理作为推理的方式,深入认识地质规律,正确建立油气藏成藏模型.

    下扬子区中生代走滑活动带初析
    夏邦栋, 李培军, 尚彦军, 顾连兴
    1994, 15(3):  193-200.  doi:10.11743/ogg19940302
    摘要 ( 795 )   PDF (7666KB)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沉积学特征表明,下扬子区中生代具有走滑活动带性质.控制这一走滑活动带的主要构造是位于该区中部的长江断裂带,北部以郯庐断裂为主于断裂的楔状断裂系统,以及南部以青阳广德断裂为主干断裂的马尾状断裂系统.它们在中生代均发生过左行走滑.

    广西贵州二叠纪生物礁古生态学
    吴亚生
    1994, 15(3):  201-207.  doi:10.11743/ogg19940303
    摘要 ( 645 )   PDF (6541KB) ( 7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从类群古生态学、群团古生态学和群落古生态学的角度对我国广西隆林、祥播和贵州紫云的二叠纪生物礁的古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广西、贵州的二叠纪礁中可识别出7种结构相.这些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硬海绵、纤维海绵、串管海绵、水螅、四射珊瑚、苔藓虫、钙藻、疑源小生物等.这些礁中可划分出6种群团.它们都分布在特定的结构相中.这些礁中可划分出7种群落型14种群落.这些群落的演替以旋回性为特征.

    冀中饶阳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砂岩次生孔隙形成机制
    张以明, 侯方浩, 方少仙, 朱连儒, 陶洪兴
    1994, 15(3):  208-215.  doi:10.11743/ogg19940304
    摘要 ( 645 )   PDF (8227KB) ( 4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河街组第三段砂岩在纵向上存在三个次生孔除发育带,借集空间均以长石的次生溶孔为主.有机质脱羧产生的酸性组分、特定成岩环境中矿物相之间的平衡反应和局部有利的孔隙保存条件,是研究区次生孔除发育和保存的主要原因.结合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特点、埋藏成岩史,预测划分出三个有利地带.

    西昌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覃建雄, 张长俊, 李天生, 李云岗
    1994, 15(3):  216-225.  doi:10.11743/ogg19940305
    摘要 ( 644 )   PDF (9929KB) ( 8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研究证实,储层成岩演化和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每一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是储层孔隙形成环境、发育阶段以及油气演化、运移、聚集的直接标志.不同世代胶结物和不同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西昌盆地下二叠统烃源告演化及储层孔隙的发展经历了准同生期、成岩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7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期深部溶蚀孔洞缝和中晚期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聚烃期储集空间.石油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晚二叠世(再埋藏早期),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三叠纪(再埋藏中期),天然气大量运移聚集发生在侏罗纪及其之后(再埋藏晚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海西期玄武岩喷发(热)事件、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及岩浆多期侵入活动紧密相关.

    鄂尔多斯地区西缘及南缘中奥陶统平凉组重力流沉积
    吴胜和, 冯增昭, 张吉森
    1994, 15(3):  226-234.  doi:10.11743/ogg19940306
    摘要 ( 684 )   PDF (8179KB) ( 6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和南缘的中奥陶统平凉组重力流沉积十分发育.重力流可分为碎屑流、浊流、颗粒流三类.浊流沉积一为碳酸盐岩型,一为碎屑型.重力流的沉积、分布受同生断裂和四种沉积格局(裂堑型、裂坡型、台坡型及台堑型)的控制,可成为重要的油气储集岩.本文着重讨论了这种重力流沉积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桌子山中奥陶统公乌素组等积岩的确认及沉积环境
    李日辉
    1994, 15(3):  235-240.  doi:10.11743/ogg19940307
    摘要 ( 692 )   PDF (5550KB) ( 9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蒙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公乌素组为一套含浮游生物和丰富遗迹化石的薄层灰岩、砂页岩为主的沉积.本文根据岩性、结构构造、遗迹化石组合等特点,初步确认其上部的砂质岩石为等积岩.由此,并结合古生物类型及其古生态特点等探讨了公乌素组的沉积环境.认为其沉积位置为有等深流活动的大陆斜坡,沉积时水深至少为200-600m.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地震相
    蒲仁海, 梅志超, 唐忠华
    1994, 15(3):  241-247.  doi:10.11743/ogg19940308
    摘要 ( 735 )   PDF (7245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中煤系的广泛发育对地震速度和振幅的变化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利用地震相研究薄层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但在较密的二维测网上组合振幅异常在平面上的展布形态和延伸趋势,对于预测某些适当厚度的沉积体仍有较好的效果.根据侏罗系的各种反射标志,总结出该区八种地震相类型,解释为冲积扇、河道、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相."湖沼相"是该区侏罗系主要的生油相带,主要的储集相为河道相.

    潜江凹陷新沟咀组三油组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吴光红, 姚小明
    1994, 15(3):  248-256.  doi:10.11743/ogg19940309
    摘要 ( 659 )   PDF (7735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岩作用明显地改变了本区砂岩孔隙结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孔隙由大变小,成为微孔隙、晶间孔隙,使喉道由粗变细,成为片状与管束状,从而使砂岩许多孔喉变为非渗流孔喉,储油物性和生产能力降低;而溶蚀作用则相反,使孔隙由小变大,喉道由细变粗,微孔隙、晶间孔隙变为大孔隙,片状、管束状喉道变为粗喉道,多数砂岩孔喉就是渗流孔喉,储油物性和生产能力增大.

    松辽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地震地层学
    杨长清
    1994, 15(3):  257-263.  doi:10.11743/ogg19940310
    摘要 ( 659 )   PDF (6796KB) ( 7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盆地上侏罗一下白垩统,可划分出两个地震超层序和四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的内部结构、几何形态,划分出水下扇与扇三角洲、湖泊、河流、浊积扇和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等5类沉积体.

    信息报道
    中国西部地区首次发现硅硼钠石
    孙玉善
    1994, 15(3):  264-265.  doi:10.11743/ogg19940311
    摘要 ( 700 )   PDF (1197KB) ( 5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91年9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在风南1井中发现了硅硼钠石.该井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区以东13km处.

    成都平原浅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金晓华
    1994, 15(3):  266-266.  doi:10.11743/ogg19940312
    摘要 ( 727 )   PDF (799KB)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都平原浅层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1987年在勘探孝泉气田时,通过川孝113井DST中途测试,在井深610m蓬莱镇组上部发现了工业气流,引起了这里石油地质家的广泛关注.1990年在孝泉气田之东发现了新场气田,在评价勘探和滚动开发中,证实该气田自上而下有侏罗系蓬莱镇组、上沙溪庙组和千佛岩组三个天然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