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5-12-25
    论文
    科学大洋钻探的成就和深远影响
    姜衍文, 朱忠德, 吴智勇
    1995, 16(4):  299-306.  doi:10.11743/ogg19950401
    摘要 ( 612 )   PDF (10482KB) ( 5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对过去25年来DSDP/ODP的运行作了概要的历史性回顾,指出大洋钻探是全新的地学思维-全球地质学的摇篮、遍及世界各大洋的总长度182km的深海岩芯为全球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孕育了古海洋学,为全球演化、高分辨率全球地层学、深海沉积理论、全球事件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成因等重大地学课题提供了巨量信息。对新世纪大洋钻探的前景作了展望。

    中国渤海湾海滩-极浅海域油气资源潜力
    郑长明
    1995, 16(4):  307-312.  doi:10.11743/ogg19950402
    摘要 ( 623 )   PDF (6029KB) ( 7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环渤海沿岸众多的油、气田延至海滨,因地表工程环境条件复杂,使油、气勘探开发很困难。但是,该区形成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十分优越,生油层很发育;储油层系及类型多;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储油圈闭类型多,构造成带分布;油、气藏类型丰富多彩,油、气田多为多种油气藏纵横叠置立体分布的复合体,形成复式油气富集区。近几年积极采用地震、钻探和海洋工程等新技术全面展开勘探,已在胜利、大港、辽河、冀东油田滩海地区打出了一批高产井,探明了可观的油、气储量,勘探开发的热潮正在形成。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暗绿色硬粘土的早期成岩作用
    李萍, 陈刚
    1995, 16(4):  313-318.  doi:10.11743/ogg19950403
    摘要 ( 651 )   PDF (5923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暗绿色硬粘土层是一个埋藏的古土壤层。它具有土壤的基本性质:(1)具植物根孔、植物碎屑及网状黑色腐殖质;(2)具粘土化作用;(3)存在淋溶、淀积作用;(4)缺乏层理。但与一般土壤却又有明显的区别;(1)上部致密、坚硬,超固结比2.1~2.2,下部则固结程度较差,与一般土壤剖面正好相反;(2)呈绿色和黄绿色;(3)普遍合形态各异的结核,其成分由上至下为黄铁矿→菱铁矿、菱锰矿→褐铁矿、软锰矿,反映由还原-氧化环境的过渡。原因在于早期成岩作用的改造使其特征发生了变化。富氧的海水在细菌的作用下,使古土壤中的有机质被分解,从而使其具备了早期成岩作用的条件。伴随着游离氧的消耗以及氧化离子的还原作用,形成硫化氢、低价铁、低价锰等,使古土壤的颜色、硬度、结核和粘土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古土壤的整体面貌。

    湖北宜昌下奥陶统分乡组藻-海绵礁
    朱忠德, 姜衍文, 刘秉理, 胡明毅, 肖传桃
    1995, 16(4):  319-323.  doi:10.11743/ogg19950404
    摘要 ( 680 )   PDF (4262KB) ( 9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发现的藻-海绵礁产于下奥陶统分乡组上部,时代相当于Tremadocian晚期。与礁有关的主要为碳酸盐颗粒岩、泥岩等岩相。沉积层序表明藻-海绵礁是一个由浅变深的演化序列,以沙浪底形为礁基,并在生长过程中强化了此一形态。粘结、障积作用为主,构成Calathium-藻群落;藻-Pulchrilamina-Archaeoscyphia群落。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稠油成因
    窦立荣, 杨涛
    1995, 16(4):  324-330.  doi:10.11743/ogg19950405
    摘要 ( 680 )   PDF (6866KB) ( 6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吉尔嘎朗图凹陷位于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西南端,为一北东走向,北断南超型凹陷,是早期沉陷、后期抬升的单旋回断陷。断陷内存在两种成因稠油:原生稠油和次生生物降解稠油。它们的形成机理和地质地化特征不同。原油的地化分析表明,吉尔嘎朗图凹陷西南斜坡区稠油藏是轻度-中度降解的低熟稠油。

    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上侏罗统砂岩的分形孔隙
    王泽中, 钟宝荣, 陈恭洋, 李龙滟, 周丽娟, 李真济, 廖兴明, 吴仁山
    1995, 16(4):  331-336.  doi:10.11743/ogg19950406
    摘要 ( 756 )   PDF (5423KB) ( 5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SEM图片半自动分析方法,对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上侏罗统砂岩储层的28块样品进行的孔隙分形测量表明,该储层孔隙分形分为沉积分形和成岩分形两大类。沉积分形孔隙是由颗粒表面原始的不规则性产生的,分形维数一般小于2.50,分形孔隙度小于5%,分形孔隙占总孔隙的15%以下;成岩分形孔隙是由自生粘土矿物、自生石英和长石溶蚀所产生的,分形维数多大于2.50,分形孔隙度大于5%,分形孔隙在总孔隙中占50%~80%或更高。没有观察到碳酸盐胶结物产生的分形,泥岩中的孔隙几乎全为分形孔隙,而辉绿岩则无分形孔隙。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条件
    陈孔全, 徐言岗, 唐黎明, 肖海燕, 张玉明
    1995, 16(4):  337-342.  doi:10.11743/ogg19950407
    摘要 ( 640 )   PDF (5613KB) ( 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十屋断陷源岩分布的不均一性、复杂性,以及多期构造活动使源岩类型、演化程度的不均一性,是造成不同成熟度石油、油型气、煤型气有规律分布的主因。纵向上多套储盖红合,多类型、多期次圈闭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多层次的场所。断层和不整合面的垂向和侧向输导作用,构成油气运移富集的空间网络。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为嫩江期末,关键因素为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运、聚的配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种类型(油型、煤型),两个期次(早期、晚期),三种方式(跨越式、近源式、混源式)的油气成藏规律和六种成藏模式。

    节点分析在油藏早期评价中的应用
    郭康良, 夏位荣, 周丽娟
    1995, 16(4):  343-347.  doi:10.11743/ogg19950408
    摘要 ( 563 )   PDF (3849KB) ( 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早期勘探的几口探井的中途及完井地层测试数据作节点分析,可为探井提供合理的产能预测和配产方案。本文利用节点分析法原理,针对探井早期预测的测试数据,提出了合理绘制流入、流出曲线的基本方程与适合新探区的摩阻系数,并针对实际井提供了配产方案。经国内西部某油田近五年的开采证实,具有很好的现场指导作用。

    塔里木盆地非构造圈闭特征
    牟泽辉, 杨克明, 肖朝晖, 杨飞
    1995, 16(4):  348-353.  doi:10.11743/ogg19950409
    摘要 ( 579 )   PDF (5294KB) ( 9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非构造圈闭十分发育。有与不整合有关的起覆圈闭和削截圈闭;有与古隆起有关的潜山圈闭;有与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作用有关的岩性圈闭。这些非构造圈闭的形成主控于古构造格局,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及古斜坡地带。海西期、印支-燕山期是塔里木盆地非构造同闭的主要形成期,构成以古隆起-潜山-岩性为主体的圈闭系列。

    蒙古林油田阿尔善组砾岩储层岩石学
    季汉成, 赵澄林, 刘孟慧
    1995, 16(4):  354-359.  doi:10.11743/ogg19950410
    摘要 ( 778 )   PDF (5254KB) ( 6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蒙古林油田阿尔善组砾岩储层,为富含火山岩屑的特殊类型储层,可分为复成分砾岩、凝灰质砾岩及火山角砾岩三大类。具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特点,以粗杂基支撑的砾岩含油物性最好,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基质溶蚀孔隙,为中孔细喉低渗型储层。复成分砾岩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渗透性较好;凝灰质砾岩和火山角砾岩分别以组分内孔隙和残余粒间孔隙为主,渗透性均较差。

    陆东凹陷交南构造九佛堂组下段储层预测
    陈恭洋, 李龙滟, 钟宝荣, 王泽中, 周丽娟, 李真济, 廖兴明
    1995, 16(4):  360-367.  doi:10.11743/ogg19950411
    摘要 ( 686 )   PDF (7249KB) ( 4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陆东凹陷交南构造上侏罗统九佛堂组下段的地质条件、储层分布及地震反射特征,提出以组段为单元,通过速度谱资料处理,建立大层段沉积分布模式的储层预测;以砂组为单元,通过地震资料特殊处理的储层综合预测和以井间分形理论与地质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单层砂体预测等针对性预测方法,预测了储层及其分布范围,认为在构造高部位油藏受构造控制,而在倾没端明显受砂体控制,具有岩性-构造油藏的特点。交2、交12、交15井区块的北端及交2、交15井区块的西南端,砂体较厚、物性较好,属可能含油区,具有圈闭油气的条件。

    储层测井多井评价技术及应用
    周丽娟, 陈恭洋, 王泽中, 郭康良
    1995, 16(4):  368-373.  doi:10.11743/ogg19950412
    摘要 ( 646 )   PDF (4981KB) ( 8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测井资料与仅有的地质资料相结合。研究其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的对应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区块,进行逐井逐层段分析运算,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区块目的层储集参量值。储集层参量主要包括泥质含量、岩石骨架内各类岩性的相对含量、粒度中值以及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厚度等。这些参量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直接反映了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变化特征,以及油气水的分布特征。

    松辽南部早白垩世断陷期沉积相与成岩相
    陈振林, 王果寿, 王筠, 卿崇文
    1995, 16(4):  374-378.  doi:10.11743/ogg19950413
    摘要 ( 618 )   PDF (5400KB) ( 4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南部早白垩世断陷期地层地震相分析显示,该时期冲积扇、三角洲、水下扇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十分发育,是深部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登娄库组可分出:浅埋弱压实成岩相、晚表生溶蚀成岩相、深埋溶蚀成岩相、深埋压溶成岩相,以前二者为油气聚集的有利成岩相。

    储层孔隙结构分形分析计算机实现
    钟宝荣, 王泽中, 李龙滟, 陈恭洋
    1995, 16(4):  379-383.  doi:10.11743/ogg19950414
    摘要 ( 581 )   PDF (3817KB) ( 6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形技术是一种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的新方法,其计算机实现步骤包括;(1)制作SEM图片;(2)SEM图片数字化;(3)统计特征体;(4)拟合特征体的概率与计算分形孔隙度。此文阐述了在计算机上实现上述各步骤的原理和技术过程,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并在实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及油气勘探方向
    韩殿杰, 孙新波
    1995, 16(4):  384-389.  doi:10.11743/ogg19950415
    摘要 ( 643 )   PDF (6708KB) ( 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尽管层序地层立体模式的适应性较差,在陆相盆地中、其原理和方法仍是可用的。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可划分出五个不整合(T5、T4、T3、T1-1、T03)以及三个层序。通过综合分析岩芯、测井、地质等资料,确立了首次潮泛面,最大湖泛面。在此基础上,对各层序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层序1为一发育不全的层序,只有低水位体系;层序2、层序3为发育齐全的层序。层序地层研究可进一步明确以往解释的反射界面性质和意义,对各种沉积体(如砂体)的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为在松辽盆地中寻找更多后备储量,开展层序地层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陆东凹陷交南断鼻九佛堂组储层特征
    李龙滟, 王泽中, 陈恭洋, 钟宝荣, 李真济, 廖兴明, 吴仁山
    1995, 16(4):  390-393.  doi:10.11743/ogg19950416
    摘要 ( 622 )   PDF (2934KB) ( 4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九佛堂组砂岩储层为水下扇沉积,研究区内可见中扇和外扇。水下扇经历了发育、成熟和衰亡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Ⅲ、Ⅱ、Ⅰ三个砂组,相当于外扇、中扇外缘叶状体和中扇内缘沟道相。储层孔隙度变化不大,但渗透率变化剧烈,反映砂体强烈的非均质性。根据毛管压力特征,可分出中孔中渗型、中孔低渗型和低孔特低渗型三类储层。

    新书评介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评介
    贺自爱
    1995, 16(4):  394-394.  doi:10.11743/ogg19950417
    摘要 ( 665 )   PDF (1117KB) ( 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罗志立教授等主编的《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一书,已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问世。这是一部以论文形式构成的专著,分四编容纳50篇学术论文共90余万字的巨篇,是一部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多维面的学术专著,反映我国学者、专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是一部代表当代研究水平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