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6-06-25
    论文
    青藏高原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查方向
    何治亮, 刘继顺
    1996, 17(2):  87-95.  doi:10.11743/ogg19960201
    摘要 ( 730 )   PDF (10336KB) ( 5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藏高原位于特提斯构造沉积域东段,晚元古代以来,先后经历了元古洋、古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印度洋四大演化阶段,导致了不同构造部位多成盆期和多种原型盆地的复合与叠置,构成多个潜在的含油气领域。上新世以来,强烈的挤压作用和复杂的变盆改造使高原内部油气保存与成藏条件更为复杂,保存与散失、有效与无效成藏,以及寻找相对稳定的构造区块成为评价的关键。以伦坡拉第三纪陆相盆地和羌塘中生代海相残余盆地为代表,构成了青藏高原两大油气勘探领域。

    盖层类型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
    郑朝阳, 张文达, 朱盘良
    1996, 17(2):  96-101.  doi:10.11743/ogg19960202
    摘要 ( 711 )   PDF (6258KB) ( 10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盖层封盖机理与岩石孔隙结构的关系,把盖层分为微孔型和微缝型两类。微孔型盖层饱压比值曲线呈单峰态,峰值他压比大于3.0×10-2MPa-1,多位于中浅层(源岩生油窗之上),不仅构成油气的直接盖层,而且与流体高能面配合,能形成高效的区域盖层。微缝型盖层由微孔型盖层演化而来,饱压比值曲线具多峰态,峰值他压比小于3.0×10-2MPa-1,多位于中深层(源岩生油窗之下),主要起直接盖层作用,作为区域盖层则效率较低。

    天然气资源成藏模型评价系统的建立
    王川, 黄铮, 樊民星, 李树森
    1996, 17(2):  102-109.  doi:10.11743/ogg19960203
    摘要 ( 717 )   PDF (6750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中成藏模型评价子系统的建立,使复杂的定量计算模型和定性评价模型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系统进入能够描述复杂推理的更高层次。这一系统的关键之一是从天然气成藏各过程的数学及物理机制出发,建立天然气成藏过程中的数学和物理计算模型:关键之二是建立能够合理连接定量和定性评价模型的新的知识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气藏成藏评价模型(以碎屑岩气藏为例),并讨论6种知识逻辑关系的含义及其推理算法模型。

    松南地区断-坳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陈孔全, 朱陆忠, 徐言岗
    1996, 17(2):  110-116.  doi:10.11743/ogg19960204
    摘要 ( 711 )   PDF (6979KB) ( 5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盆地属断、坳叠置型盆地。断陷成藏体系受断陷的分割性和沉陷强度控制,源岩以Ⅲ型、ⅡB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油气形成早,以天然气为主。油气主要以断裂为通道作垂向运移,但T3,T4界面侧向运移的调节、补充作用不能忽视。同生圈闭、早期构造圈闭、多期复合型圈闭是捕集油气的有利圈闭。由于圈闭规模小、源岩分散,后期构造改造较强,断陷成藏效率较低。坳陷盆地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源告分布稳定、面积大,主要为Ⅰ,ⅡA型干酪根,整体演化程度较低,油气形成晚,以石油为主,伴生气次之。油气主要以T1,T2界面和储层的侧向运移为主导,叠置在古隆起、古斜坡之上的各类圈闭是最有利的圈闭,成藏效率高。

    生物气模拟试验的进展
    李明宅, 张洪年, 刘华, 张辉, 邓宇, 连莉文, 尹小波
    1996, 17(2):  117-122.  doi:10.11743/ogg19960205
    摘要 ( 686 )   PDF (5491KB) ( 6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八五”攻关研究在生物气模拟试验方面主要有3个方面的进展:(1)采用了悬浮接种物的方法,即通过弃去一次富集培养物中绝大部分非活性有机质,再经过增殖培养,二次富集提高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降低了接种物本身的产气量和缩短了试验周斯:(2)将试验温度提高到75℃,证明了产甲烷菌仍能存活并产甲烷气:(3)对煤和原油进行了模拟试验,证实了煤和原油在厌氧条件下可以降解产气,同时原油厌氧降解也是形成稠油的原因之一,并在稠油中获得了本源产甲烷菌。

    塔里木盆地断裂的输导和封闭性
    杨克明, 龚铭, 段铁军, 伍泓
    1996, 17(2):  123-127.  doi:10.11743/ogg19960206
    摘要 ( 671 )   PDF (5145KB) ( 6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断裂极为发育,它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输导性和封闭性。输导性表现为(1)沿断裂带有丰富的油气显示:(2)输导油气具交替性:(3)沟通下伏生油层与上覆储集层的联系:(4)断层切割众多的不同母质类型的生油层,造成圈闭中不同性质的源者混合。封闭性则因断裂系统及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正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断层内的物质流动,以及下盘储油层与上盘泥质岩对接有关:道断层的封闭性主要与断裂带断层泥、糜棱岩和断层一盘储集告与另一盘非渗透告对接有关。较高级别的大断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较低级别的小断裂对油气主要起封闭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

    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
    郜建军, 李明宅, 胡惕麟, 戈葆雄
    1996, 17(2):  128-133.  doi:10.11743/ogg19960207
    摘要 ( 719 )   PDF (5798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是中国海相碳酸盐者最主要的沉积类型,其沉积环境有利于生物的繁殖,而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由于沉积界面附近多为氧化环境,所以有机质在其沉积和浅埋阶段被大量分解,丰度较低,类型变差。虽然有机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但生烃潜力,特别是液态烃生成潜力较低,因此浅水台地相碳酸盐岩一般不能作为重要的油源岩而主要作为气源岩。

    川东北二叠、三叠系天然气勘探方向
    龙胜祥, 曾涛, 李检龙
    1996, 17(2):  134-139.  doi:10.11743/ogg19960208
    摘要 ( 711 )   PDF (6823KB) ( 7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优越,已找到沙罐坪等多个气田和含气构造,是重点勘探区。用天然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和模糊集合法分别对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中、下三叠统共88个圈闭进行资源评价,并加以综合分析,然后,应用勘探决策系统对具Ⅰ、Ⅱ级有利含气的21个圈闭构造进行了勘探决策分析,提出了两套勘探部署方案。

    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测井相分析
    刘翠荣, 冉启佑, 游秀玲
    1996, 17(2):  140-145. 
    摘要 ( 734 )   PDF (6368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建立岩相-电相-沉积相图版基础上,将高尚堡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二、三亚段扇三角洲砂体划分为9类自然伽马曲线形态与组合(M),8类岩石类型(N),构成M/N形式的测井相,以表征不同类型的砂体。并利用两口井的地层倾角测井资料,通过短对比矢量图的对比,区分出显示大红模式的河道砂体,大蓝模式的砂坝型砂体和低角度小蓝小绿模式的远端席状砂体。确定古水流NNE和NW,砂体延伸方向和古水流方向一致,由NNE向SW或由NW向SE延伸,砂体加厚方向为SEE和SW,沉积时水深不超过15m.
    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演化与油气藏形成史
    张建球
    1996, 17(2):  146-149.  doi:10.11743/ogg19960210
    摘要 ( 651 )   PDF (3074KB) ( 9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扬子区是一个多旋回沉积实体相叠置的复合型含油气区,有古生界和中下三叠统稳定背景下的海相沉积:有上三叠统一下白垩统挤压背景下的山间盆地沉积:也有晚白垩世以后拉张背景下的断陷沉积。其中,海相烃源岩在地史中发生了两次主要生油高峰期:第一次是加里东期,第二次是晚白垩世之后。三大主要成藏期: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其中,燕山晚期-喜山期形成的油气藏是该区最现实的勘探对象。

    伊陕斜坡北区天然气勘探决策
    赵儒, 金彦君, 龙胜祥, 曾涛
    1996, 17(2):  150-155.  doi:10.11743/ogg19960211
    摘要 ( 725 )   PDF (4430KB) ( 6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区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圈闭决策分析表明,以残台、残丘为代表的10个圈闭中,11号、8号、6-7号和4号圈闭累计面积大、资源量丰富、经济效益值高、第一口井为发现井的概率高,是具有远景的圈闭,15号、13号和12号次之,14号和9号较差。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的关系
    宁正伟, 陈霞
    1996, 17(2):  156-160.  doi:10.11743/ogg19960212
    摘要 ( 708 )   PDF (4219KB) ( 8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关系密切。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级。低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微孔隙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渗透率和解吸率虽然较高,但吸附性和甲烷含量较低,对煤层气的扩散、运移不利。高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因受高温高压的影响,亦是微孔隙较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虽然吸附性和甲烷含量高,但渗透率和解吸率都低,是储层评价中不利的煤级。中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因温度和压力适中,产生大量的内裂隙,大中孔隙十分发育,增加了渗透性和孔隙连通性,大量的气体生成后得以吸附保存,在勘探开发中易降压、解吸、扩散和运移,是煤层气勘探中最有利的煤级。太原-长治-郑州弧形高演化变质带的内外翼及弧形内侧太行山东麓含煤区是寻找煤层气的有利地区。

    塔北中、新生代油气藏分布及勘探远景
    张希明, 刘青芳, 王贵全, 叶德胜
    1996, 17(2):  161-163.  doi:10.11743/ogg19960213
    摘要 ( 610 )   PDF (2244KB) ( 8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北中、新生代油气藏的分布主要与古隆起、斜坡区和与之伴生的断裂和逆掩褶皱带有关。油气藏纵向上呈双层结构,形成3个聚集成藏模式:天山山前逆掩褶皱带模式、坳陷区模式和隆起区及斜坡带模式。勘探和地质条件分析表明,库车坳陷是本区唯一能发现大油气田的地区,雅克拉断凸-沙西北部、沙西凸起、阿克库勒凸起及隆起斜坡地区是寻找新的中小型油气田(藏)的有利地区。

    信息综述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解释评价的思路走向
    陈力
    1996, 17(2):  164-166.  doi:10.11743/ogg19960214
    摘要 ( 638 )   PDF (2444KB) ( 10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化探已由地表化探进入了井中化探、三维化探领域,并且在区域勘探、区域评价、三维详查、储层评价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油气化探解释评价技术的发展,指标的优化、异常的确定、异常的筛选、地质-地球化学拟合、信息的挖掘及综合评价构成了当前全新的油气化探思路。

    测试技术
    酸解烃的Al2O3填充毛细柱分离分析技术
    蒋启贵, 熊良华, 唐少凡, 吴尊喜
    1996, 17(2):  167-168.  doi:10.11743/ogg19960215
    摘要 ( 545 )   PDF (1363KB) ( 4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Al2O3填充玻璃毛细柱来分离分析岩屑酸解烃,分析速度快,可反映C1~C9的烃类物质信息。丰富的烃类信息可弥补Porapak-Q分离分析技术的不足。

    新书评介
    来自实践超越实践──评《酒泉盆地陆相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实践》
    贺自爱
    1996, 17(2):  169-169.  doi:10.11743/ogg19960216
    摘要 ( 656 )   PDF (1252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酒泉盆地陆相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实践》是一部来自实践的科学论著,两位作者都为酒泉盆地的油气勘探献出了青春,尤其是第一作者霍永录从50年代步出大学校门后,扎根酒泉盆地一干就是40年,那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曾与他为伴,度过油气勘查历程的风风雨雨。

    浓绿万枝一点红──喜读《深水牵引流沉积》
    贺自爱
    1996, 17(2):  170-170.  doi:10.11743/ogg19960217
    摘要 ( 648 )   PDF (1223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部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的专著即将面世,它是高振中教授及其同事们的力作,定名为《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潮汐、内波和等深流沉积研究》,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