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贺自爱,杨建超.地学研究的相似类比[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1):94~98
[2] 周堃,原始海相盆地类型与含油气条件[A].见:石宝珩,关德范.杨子海相地质与油气[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3~12
[3] 孙肇才,邱淑玉,郭正吾.板内形变与晚期次生成藏——扬子区海相油气总体形成规律的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1991,13(2):107~140
[4] 翁文波.展望我国天然气工业[A].见:李天相.翁文波学术论文选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338~346
[5] 邓运华.渤海实现稳产100万吨石油资源分析及勘探战略方向[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1,11(6):415~419
[6] 张义纲.天然气动态平衡成藏的四个基本条件[J].石油实验地质,1991,13(2):143~154
[7] 胡晓凤.湘鄂西地区油气藏类型及勘探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3):300~302
[8] 李晓清,汪泽成,张兴为.四川盆地古隆起特征及对天然气的控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347~351
[9] 袁政文,许化政,王百顺,等.阿尔伯达深盆气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10] Magara K.压力封闭——烃圈闭的重要因素[J].陈炜,译.油气地质译丛,1993,(4):1~11
[11] 彭秀美.用岩石力学试验方法研究区域盖层的埋深和厚度标准[A].见:石宝珩,关德范.扬子海相地质与油气[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262~269
[12] 赵宗举,冯加良,陈学时,等.湖南慈利灯影组古油藏的发现及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2):114~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