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钱基.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2000,24(4):21~25
[2] 张照录,王华,杨红.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2):133~135
[3] 邱旭明.苏北盆地扭动构造油气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26~29
[4] 杜春国,郝芳,邹华耀,等.断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2007,26(1):51~55
[5] 于翠玲,曾溅辉.断层幕式活动期和间歇期流体运移与油气成藏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2):129~132
[6] 金之钧,张发强.油气运移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263~270
[7] 陈安定.苏北盆地第三系烃源岩排烃范围及油气运移边界[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5):630~636
[8] 陈发景,田世澄.压实与油气运移[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150~162
[9] 毛凤鸣,陈安定,严元锋,等.苏北盆地复杂小断块油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827~840
[10] 牟荣.复杂小断块圈闭识别描述方法——以苏北盆地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269~274
[11] 邱旭明.苏北盆地断块圈闭分类及油气成藏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4):371~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