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绍槐,罗平亚.保护储集层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4~27
[2] 陈丽华,王家华.油气储层研究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7~19
[3] 裘亦楠,薛淑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5~20
[4] 魏立萍,王新海.L10块储层敏感性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28(6):51~53
[5] 王昌军,罗觉生.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6):44~46
[6] 杨勇.桥口气田储层损害因素分析[J].断块油气田,2005,12(2):57~59
[7] 王勇,王长城.桥口构造含凝析气区储层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32(10):123~127
[8] 刘义坤,冯树义.卫星油田储层敏感性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31(5):51~54
[9] 胡常忠,张建东.川北高压异常油藏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及对开发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4):46~48
[10] 邓江明,张茂林.低渗气藏压敏性对合理产能影响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4):107-109
[11] 张风义,岳湘安.低渗透砂岩储层压力敏感性对开采速度的影响[J].石油钻采工艺,2007,29(1):69~71
[12] 李红,柳益群,刘林玉.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209~217
[13] 王敏,秦伟军.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层损伤因素及保护与改造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4):396~400
[14] 李德生.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创新之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