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战利, 祁凯, 李进步, 霍小菊, 崔军平, 杨鹏, 王琨, 陈占军, 杨桂林. 鄂尔多斯盆地热动力演化史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富集的控制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5): 1030-1042. |
[2] |
李晓剑, 王毅, 李慧莉, 高山林, 张仲培, 岳勇, 闫全人, 江文.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新元古代造山型基底拼合带——来自深钻孔的碎屑记录证据[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6): 1131-1145. |
[3] |
佘晓宇, 陈洁, 张士万, 舒志国, 郁飞, 李冬冬, 龚晓星. 焦石坝地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页岩气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6): 828-837. |
[4] |
高顺莉, 徐曦, 周祖翼. 南黄海北部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与盆地成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6): 924-933. |
[5] |
盛秀杰, 金之钧, 肖晔, 王义刚, 蒋瀚. 圈闭评价中含油气性风险依赖性的概念、方法及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1): 154-161. |
[6] |
丁道桂,邓 模,朱文利. 大南盘江地区晚古生代拗拉槽盆地的改造变形[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4): 393-402. |
[7] |
谢其锋, 周立发, 何明喜, 杨文静, 杜建波, 田光辉.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构造特征与下白垩统勘探前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5): 643-647. |
[8] |
丁道桂, 潘文蕾, 彭金宁, 陆永德. 扬子板块中、古生代盆地的改造变形[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5): 597-606. |
[9] |
蔡利学, 金晓辉, 肖文玲. 成岩演化作用对油气运移方式的影响————以松辽盆地西部齐家-古龙凹陷扶杨油层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4): 460-465. |
[10] |
丁增勇, 王良书, 张鹏, 钟锴, 刘绍文. 济阳坳陷及鲁西隆起区中、新生代伸展与断裂活动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1): 107-112,140. |
[11] |
庞雄奇, 陈冬霞, 姜振学, 张俊, 李素梅. 隐伏砂岩透镜体成藏动力学机制与基本模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28(2): 216-228. |
[12] |
丁文龙, 王燮培, 李衍达, 郑求根. 柴西地区尕斯断陷同生逆断裂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25(6): 634-638. |
[13] |
任延广, 陈均亮, 冯志强, 林春华, 冷鹏华. 喜山运动对松辽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25(2): 185-190. |
[14] |
何治亮, 毛洪斌, 周晓芬, 龚铭, 佘小宇. 塔里木多旋回盆地与复式油气系统[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3): 207-213. |
[15] |
王素华, 钱祥麟. 中亚与中国西北盆地构造演化及含油气性[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4): 32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