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春波, 张亚雄, 于英华, 袁红旗. 断裂诱发砂体输导油气变径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5): 1300-1307. |
[2] |
李威, 徐建永, 刘志峰, 李友川, 朱文奇. 幔源CO2对渤海海域秦皇岛29构造带油气成藏的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2): 418-428. |
[3] |
严刚, 徐耀辉, 刘保磊, 孙砚泽, 李姗姗, 赵守钰, 钟鸣.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运移示踪:基于驱替实验和分子模拟的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2): 510-520. |
[4] |
李美俊, 刘晓强, 韩秋雅, 肖洪, 方镕慧, 何大祥, 高志伟. 分子模拟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4): 919-930. |
[5] |
梅啸寒, 张琴, 王雅芸, 吴欣松, 刘景彦, 赵家宏, 王武学.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扶杨油层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2): 328-338, 358. |
[6] |
孙同文, 高喜成, 吕延防, 付广, 王海学, 王浩然. 断裂转换带作为油气侧向、垂向运移通道的研究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5): 1011-1021. |
[7] |
冉建斌, 张艺山, 李海银, 陈佳, 李文阁, 邢红阁, 代瑜. 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效果[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4): 725-737. |
[8] |
王浩然, 付广, 宿碧霖, 孙同文, 汤文浩. 下生上储式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6): 1237-1245. |
[9] |
唐文斌, 徐胜林, 陈洪德, 陈安清, 梁杰, 肖冬生.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部地区喀拉扎组一段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2): 345-354. |
[10] |
江宁, 何敏, 刘军, 薛怀艳, 郑金云, 张青林. 珠江口盆地靖海凹陷多边形断层系统成因及油气成藏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2): 363-370. |
[11] |
王伟, 孙同文, 曹兰柱, 吕延防, 付广, 鲁秀芹, 邓玮, 张桓. 油气由断裂向砂体侧向分流能力定量评价方法——以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留楚构造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 37(6): 979-989. |
[12] |
王君, 楼章华, 朱蓉, 何钰, 朱振宏, 王同军, 钱月红.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现今地层水化学与油气运聚[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4): 449-455. |
[13] |
王伟明, 赵旭, 孙计文, 段胜强, 王洋, 王贵磊, 闫旭, 田伟超. 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关键参数确定方法——以吐哈盆地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2): 258-265. |
[14] |
李爱荣, 王维喜, 武富礼, 赵靖舟, 张惠.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三角洲长4+5和长6油气聚集模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5): 667-671. |
[15] |
代寒松, 洪亮, 张明军, 张静, 张亚军, 王鑫. 南图尔盖盆地Doshan地区底辟构造的发现及勘探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4): 528-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