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成矿理论关于油气田的大地构造类型,只有地槽型和地台型。作者根据实践经验和收集的地质资料,运用地洼成矿理论,对中国油气田大地构造类型进行了新的划分。本文仅探讨中国境内分布最广、经济价值很大的地洼型油气田,阐述其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
地史时期与现代的沉积作用是类同的,深刻认识了现代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解释古代沉积。近年来对现代沉积的广泛研究,大大地促进了对古代沉积作用及环境的认识。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东部古代的沉积环境,更好地预测有利于油气储集的砂岩体,加速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我们于1978—1979年曾二次对滦河及北戴河海岸现代沉积进行了观察研究。
作为鉴定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和研究分子结构强有力手段的红外吸收光谱,已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化学各领域中。我国自六十年代以来,已较为普遍地用于研讨生油岩、油源、原油对比、油气运移和原油的后生变化等方面的石油地质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笔者初步分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原油的红外谱线,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原油红外谱线有共性亦有差异。其差异主要受控于原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与保存环境,故据原油红外谱线特征可阐明某些石油地质问题。
根据我国第三纪有孔虫的成分、性质及其丰度最高属种的相似性、差异性、特有属种的分布等,可合理地将它们分成六个动物群,圆盘虫(Discorbis)动物群、货币虫(Nummulites)动物群,面包虫(Cibicides)动物群,圆球虫-中垩虫(Orbulina-Mio-gypsina)动物群,卷转虫(Ammonia)动物群,普林虫-星轮虫(Pulleniatina-Asterorotoa-lia)动物群(图1)。前三个动物群属早第三纪,后三个属晚第三纪。
在研究我国东部乃至东亚濒太平洋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时,规模宏伟的呈北北东方向延展的三对复式隆起、沉降折带格外引人注目。李四光教授依据地质力学理论,从构造体系观点出发,将其命名为新华夏构造体系,即新华夏系。并从这一巨型构造体系成生发展特点的研究中,予见到其中的三个巨型沉降带是十分优越的含油气远景区。
鄂西秭归、当阳盆地陆相侏罗系中,多有黑色固体沥青产出。据我校师生调查,已发现出露点20处,纵向上分布于6个层位,主要集中于蓬莱镇组(表1);平面上,多见于秭归盆地中部和东部,少数见于当阳盆地东部(图1)。
一九七八年,地质科学院物探研究所和我队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合作开展土壤气含汞量测定,研究壤气汞在油藏上方的分布,探讨壤气汞作为找油指标的应用前景。之后,我队相继在华北廊坊一固安凹陷、苏北金湖—来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测定天然气含汞量,发现这几个凹陷与潜江凹陷一样,下第三系天然气中均含有较高的汞量。
晚白垩世早期地层在江西省是否存在,以往虽未见报导,但近年来,由于周志炎等[3]报导了邻近的浙江省金衢盆地等发育有晚白垩世早期地层,这一问题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者在搜集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认为江西省寻邬县留车及吉安—泰和两个中、新生代盆地中可能存在这套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