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2-24
    碎屑岩储层成因机理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张哨楠
    2008, 29(1):  1-10,18.  doi:10.11743/ogg20080101
    摘要 ( 916 )   PDF (11551KB) ( 9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具有高的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和度,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根据致密成因可以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1)由自生粘土矿物的大量沉淀所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2)由胶结物的晶出改变原生孔隙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3)高含量塑性碎屑因压实作用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4)粒间孔隙被碎屑沉积时的泥质充填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有关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的成因有多种理论,但是由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复杂性,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将所有的孔隙成因完全解释清楚,因此次生孔隙的成因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尽管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历史,成岩作用对储层的致密化起决定作用,然而沉积环境依然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基本因素.深入了解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对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预测和评价.

    基浪堆积物(岩)地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刘招君, 苗巧银, 刘祥, 柳蓉
    2008, 29(1):  11-18.  doi:10.11743/ogg20080102
    摘要 ( 873 )   PDF (7932KB) ( 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浪堆积物(岩)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火山碎屑物(岩),主要是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地表水或地下水相作用发生爆炸,冲破上覆岩层,并伴随出现基浪沉积而成的水成火山碎屑物,火山爆炸为基浪堆积物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增生火山砾及发育的大型似沙丘构造是基浪堆积物(岩)的典型指相标志,可以和其他火山碎屑岩相区别;在碎屑结构上基浪堆积中多为火山豆、火山砾,多呈半圆状,少数为圆状,个别呈次棱角状.由于基浪堆积物兼具有火山碎屑及沉积岩的特征,因此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体:而且对其成因的研究可起到防灾预警的作用.

    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带的控砂作用——储层预测的新思路
    王家豪, 王华, 肖敦清, 韦阿娟, 廖远涛
    2008, 29(1):  19-25.  doi:10.11743/ogg20080103
    摘要 ( 890 )   PDF (6933KB) ( 5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陷盆地中常见横向凸起、走向斜坡两种典型传递带类型,与之对应的断层下降盘普遍发育大型扇三角洲或浊积扇砂体,其控砂作用的机制在于同沉积断裂活动导致的古地貌差异,尤其是传递带断层下盘的古地貌低地对物源供给水系起着汇聚和引导作用.此外,在盆地中央的大型纵向隆起带上发育的反向平行型传递带,其形成的断沟、断槽常常成为沉积物轴向输送的通道.

    洪水型浊流砂体形成及分布的沉积模拟实验
    刘忠保, 龚文平, 王新海, 张春生, 罗顺社, 江山
    2008, 29(1):  26-30,37.  doi:10.11743/ogg20080104
    摘要 ( 1141 )   PDF (6265KB) ( 6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大量洪水浊积砂体的原型资料,结合洪水型浊流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设计了洪水型浊流的模拟实验方案,论述了不同斜坡长度、坡度、初始流速、泥沙比例和含沙浓度等参数条件下洪水型浊流的形成过程,剖析了洪水型浊流沉积作用规律,揭示了洪水型浊流砂泥质的分布与沉积特征,分析了湖底地形对洪水型浊流沉积作用的控制,探讨了洪水型浊流砂体形成及发育的水动力机制.实验表明,斜坡带的坡度与高差、湖底地形、湖水位及初始流速等对参数对洪水型浊流沉积有重要影响,洪水型浊流的泥沙含量决定了其流动行为及沉积结构.

    变尺度分形技术在裂缝预测和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刘丽丽, 赵中平, 李亮, 陈文龙, 何右安
    2008, 29(1):  31-37.  doi:10.11743/ogg20080105
    摘要 ( 775 )   PDF (6172KB) ( 6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声波时差(AC)数据与其他测井资料,运用分形几何中的变尺度分析技术,预测了长庆铁边城油田元48井区长4+521-2储层的天然裂缝分布,并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油井初期产能的关系.根据裂缝相对发育区的分布特征及其地层系数,对该区长4+521-2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分类结果与实际生产吻合性好.此研究成果对低渗储层裂缝描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罗东明, 谭学群, 游瑜春, 刘建党, 冯琼, 刘忠群
    2008, 29(1):  38-44.  doi:10.11743/ogg20080106
    摘要 ( 1437 )   PDF (6987KB) ( 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采用标志层法(引入煤层作为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厚度法(相邻井地层厚度相当)、层序地层学法、密井网解剖法(从密井网解剖入手,认识地层变化规律,进而推广到稀疏井网)4种方法相互结合、闭合对比,并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只针对砂组)和层面建模进行校验,形成了一套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综合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统一了地层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西部油气地质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实践与发现规律探讨
    金晓辉, 闫相宾, 李铁军, 邹元荣
    2008, 29(1):  45-52,60.  doi:10.11743/ogg20080107
    摘要 ( 723 )   PDF (11060KB) ( 5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50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分为3大时期、6个不同阶段.第一个时期主攻山前,主要是在构造圈闭理论指导下,以油苗为线索,以前陆盆地山前构造带为勘探对象,获得了油气的首次突破;第二个时期突破塔北,主要以岩性圈闭理论和碳酸岩盐生烃理论为指导,以克拉通古隆起、古斜坡为勘探对象,拉开了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序幕;第三个时期立体勘探,主要以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以克拉通古隆起、古斜坡和前陆冲断褶皱带为勘探对象,形成了盆地的整体评价.盆地勘探实践表明,新理论、新认识是油气发现的基础,有目的层、不唯目的层是油气发现的催化剂,相邻、相似探区的启示是油气发现的捷径,工程技术进步是油气发现的桥梁,科学的勘探决策是加快油气发现的关键.目前,塔里木盆地油气产量已经超过了2000×104t油当量,标志着塔里木油气勘探即将进入快速发现阶段,为实现中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奠定了基础.

    塔河油田三叠系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
    石玉, 李宗杰
    2008, 29(1):  53-60.  doi:10.11743/ogg20080108
    摘要 ( 887 )   PDF (9714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表明,三叠系目的层埋深大,局部构造幅度低,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的复合圈闭等隐蔽型圈闭.结合三叠系油气勘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3个层次、9种方法的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研究思路.3个层次及有关方法是:进行区域上的整体、动态、综合研究,寻找有利油气聚集带;在有利油气聚集带上,开展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地震振幅提取技术为核心的塔河油田非构造圈闭地震识别与评价的系列技术研究,寻找、识别有利的非构造圈闭;在可能的圈闭基础上,利用地震烃类检测技术进行圈闭评价.3个层次、9种方法的全面研究和有机结合是减小非构造油气藏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
    樊政军, 柳建华, 张卫峰
    2008, 29(1):  61-65.  doi:10.11743/ogg20080109
    摘要 ( 844 )   PDF (4969KB) ( 7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多期构造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溶蚀的孔、洞、缝,具低孔、各向异性强、非均质性强三大特点,储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与砂岩油藏有很大的差别.以岩心标定为基础,总结了成像测井可识别的主要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种类型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及储层的测井识别方法,分析了影响储层判别的各种假储层现象及识别方法.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综合概率模型、双孔介质模型,实现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在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测井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稀、稠油反序分布成因探讨
    沈扬, 李茂榕
    2008, 29(1):  66-71.  doi:10.11743/ogg20080110
    摘要 ( 756 )   PDF (5961KB) ( 5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油密度分布大都有下稀上稠、心稀边稠的特征,而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车排子凸起的原油分布却有上稀下稠的特征.通过油源对比及区域构造、烃源岩演化和保存条件的研究认为,该区有二叠系、侏罗系两个层系、多种类型烃源岩的油源供给,具有多个生、排烃高峰期.多期构造与沉积造就了不同封盖能力的盖层.多期成藏以及各成藏期不同的保存条件是形成车排子凸起稀、稠油反序分布的重要原因,晚期注入和一定的保存条件是形成该凸起新近系沙湾组稀油油藏的必要条件.勘探中应考虑"稠油之上有稀油"的可能性.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地层水研究
    姜林, 宋岩, 查明, 曲江秀, 薄冬梅
    2008, 29(1):  72-77.  doi:10.11743/ogg20080111
    摘要 ( 810 )   PDF (6398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莫索湾地区地层水发育情况十分复杂,存在苏林分类的Na2SO4,NaHCO3,MgCl2和CaCl2型水.在纵向上的两个压力系统中,下部高压层地层水发育为反向水化学沉积序列,上部常压层的水化学沉积序列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结合研究区区域构造特征,通过对地层水水型、矿化度特征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莫索湾地区地层水处于NaHCO3型水的水文地质体系中;CaCl2型水来自于深部地层,通过断裂构造的沟通运移至目的层;而Na2SO4和MgCl2型水是由较高矿化度CaCl2型水与较低矿化度NaHCO3型水混合而成的;盆5井区与盆参2井区地质条件的差异造成了两井区常压层水化学沉积序列的不同;而成岩作用和生烃作用造成了高压层的反向水化学沉积序列.

    车排子地区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机制
    邢凤存, 陆永潮, 刘传虎, 向奎
    2008, 29(1):  78-83,106.  doi:10.11743/ogg20080112
    摘要 ( 847 )   PDF (7344KB) ( 6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剥蚀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层序低位体系域、古近系层序低位体系域及新近系中新统沙湾组层序湖扩体系域的底界面同沉积期古地貌.并分析了3个时期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下切谷砂砾岩体、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及滩坝砂体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3个时期地貌控砂模式,认为吐谷鲁层序低位期具隆起区供砂,低隆起区和"梁"分砂,沟谷输砂,凹陷聚砂的特点;古近系层序低位期古地貌控砂机制与吐谷鲁层序低位期的相似,但沟谷输砂特点不明显;沙湾组层序湖扩期具坡折带控砂和低隆起区控砂的特点.

    压降法在涩北一号气田的应用
    罗万静, 唐海龙, 王晓冬, 范新文
    2008, 29(1):  84-87.  doi:10.11743/ogg20080113
    摘要 ( 723 )   PDF (3993KB) ( 6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涩北一号气田压力资料丰富,适合用压降法计算定容气藏的动态储量.利用涩北一号气田不同开发时刻的P/Z和Gp数据作图,得到3种类型的压降曲线,分别是直线型、后期上折型、后期下折型.其中,直线型表明生产中压力波及区域储层物性均匀以及生产平稳;后期上折型主要是受补孔所致,后期下折型主要是由边界效应和井间干扰所致.压降直线外推至P/Z=0时的储量即是动态储量,对后期上折型、后期下折型选取后期直线段外推得到其动态储量.

    东部油气地质
    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力分析
    翟中喜, 白振瑞
    2008, 29(1):  88-94.  doi:10.11743/ogg20080114
    摘要 ( 754 )   PDF (7679KB) ( 5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石油储量最多的大型油气盆地,它有三个大的油气富集带:西部的冀中坳陷带、中部的黄骅-临清坳陷带和东部的济阳-渤中-辽河坳陷带.通过大量勘探实例和储量增长规律研究,剖析各个油气富集带与地质特征的关系,认为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与勘探对策是:海域的储量探明程度仅为29.7%,是下步储量增长的重要潜力区;陆上以寻找构造+岩性的复合隐蔽油气藏为勘探重点,针对不同层系采取不同勘探策略,浅层以重新部署三维地震和老资料处理发现新的含油区带,中层开展老井复查、实行滚动勘探发现新层新块,深层开展有效储层研究、寻找碳酸盐岩油气藏.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渤海湾盆地的储量将会出现新一轮增长高峰.

    冀东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构造对扇三角洲的控制作用
    刘延莉, 邱春光, 邓宏文, 李茗
    2008, 29(1):  95-101.  doi:10.11743/ogg20080115
    摘要 ( 823 )   PDF (7918KB) ( 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边界断裂特点和东营组地层发育特征,南堡凹陷划分为陡坡带、凹陷带和缓坡带3个构造地貌单元.钻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受制于古构造-古地貌背景的不同,储层粒度、发育规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进一步划分出断-台、断-阶和断-崖3类扇三角洲成因模式,3种模式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油气储集能力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断-台地貌形成的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断-阶地貌形成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有利相带.

    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特征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以金县地区为例
    邓津辉, 周心怀, 魏刚, 孙书滨, 王刚
    2008, 29(1):  102-106.  doi:10.11743/ogg20080116
    摘要 ( 913 )   PDF (4452KB) ( 8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郯庐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活动,影响和控制走滑断裂带内的油气成藏.金县地区处于走滑断裂带内,并且位于富生烃凹陷——辽中凹陷的北段,广泛发育来自其东侧的胶辽隆起区的三角洲、扇三角洲砂体,成藏条件优越,是近年来渤海海域的重大发现之一.伴随着走滑断层的活动,断层较发育,可将其划分为3组不同走向的断层组合,其中NNE向走滑断层和近EW向走滑调节断层分别是金县地区东盘及西盘的主要油气运移通道,控制古近系油气的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

    济阳坳陷及鲁西隆起区中、新生代伸展与断裂活动特征
    丁增勇, 王良书, 张鹏, 钟锴, 刘绍文
    2008, 29(1):  107-112,140.  doi:10.11743/ogg20080117
    摘要 ( 781 )   PDF (7063KB)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具有相同类型的结晶基底.选取这两个地区近年来3条有代表性的大跨度深层反射地震剖面,重建盆地沉积岩层埋藏史,通过反复拟合盆地内部构造形态,定量计算各主要构造演化阶段的构造运动学参数,详细解析了基底伸展变形过程.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与鲁西隆起区基底伸展及断裂活动在时空上很不均衡,两个地区古近纪伸展变形强度均显著大于中生代;古近纪济阳坳陷南北向地壳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均为东西向的两倍以上.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实践与勘探领域
    谢晓安, 周卓明
    2008, 29(1):  113-119.  doi:10.11743/ogg20080118
    摘要 ( 259 )   PDF (7746KB) ( 5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盆地的油气勘探经历了构造油气勘探、非构造油气勘探和深层油气勘探3个阶段.在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实践中,随着徐深1井、长深1井和腰深1井等的相继突破,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工业基地初具端倪.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勘探得到了3点启迪:1)深化地质认识、创新勘探思路是取得深层勘探突破的基础;2)应用先进、适用的工程技术是深层勘探突破的关键;3)坚持勘探、强化管理、联合作战是实现深层勘探突破的保障.松辽盆地深层勘探程度还很低,可供勘探的领域广阔,具有火山岩勘探、碎屑岩勘探和石炭-二叠系海相勘探3个勘探领域.大力加强深层勘探有望获得更多发现,勘探潜力很大.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区深层构造特征与天然气聚集
    张玮, 李洪革, 李明杰
    2008, 29(1):  120-127.  doi:10.11743/ogg20080119
    摘要 ( 265 )   PDF (8550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充分利用二维地震大剖面、三维地震资料以及钻/测井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高精度重磁电信息,系统的解剖了长岭断陷的区域地质结构,认为长岭断陷非单一简单断陷,而是由多个主次断陷组成的复式断陷群,且与北部的古龙断陷连为一体.在连片工业制图的基础上,进行了构造单元及区带划分.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研究了断陷构造演化,将其分为断陷基底形成期、断陷发育期及断陷改造期等3个阶段.在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天然气的成藏特征,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

    方法、技术与应用
    高含水期地震约束储层建模技术
    胡水清, 韩大匡, 夏吉庄
    2008, 29(1):  128-134.  doi:10.11743/ogg20080120
    摘要 ( 273 )   PDF (7468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油田高含水期,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和井资料分别在平面和纵向上具有高密度采样的特点,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开发领域的迫切需要.文中提出了利用高精度油藏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成果为约束,建立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理论.实例研究表明,地震约束储层建模方法能够发挥地质统计学对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有机地融合地震、测井和地质等信息,有效地降低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提高储层地质建模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Biot系数和岩石弹性模量的实验研究
    马中高
    2008, 29(1):  135-140.  doi:10.11743/ogg20080121
    摘要 ( 347 )   PDF (5665KB) ( 8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地层87块砂岩样品进行了模拟地层条件(温度、压力)的实验测试,结合岩心薄片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有效压力、岩性对Biot系数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iot系数随着有效压力和钙胶结物增加而减小,随着孔隙度增加而增大;体积模量随着有效压力增加而增大;建立了Biot系数模型和岩石弹性模量与孔隙度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的岩石弹性模量或速度上限更接近实验测量数据,可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合理的岩性模型参数.

    频谱成像技术在采穴构造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盛秋红, 肖兰雄
    2008, 29(1):  141-145.  doi:10.11743/ogg20080122
    摘要 ( 229 )   PDF (4977KB) ( 1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每个薄层产生的地震反射在频率域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特定的频率成分,该频率成分可以指示薄层的时间厚度.频谱成像技术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技术,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振幅谱描绘时间地层厚度变化,而相位谱则显示了地质体的横向不连续性.在预测的储层体内,提取度量高频端能量衰减的衰减梯度属性,预测储层的含油性.江汉盆地西南缘采穴构造主力含油层系为古生界白垩系渔洋组的网状河道砂体,其最佳频谱响应位于25~45Hz之间,应用频谱成像技术预测主要含油有利区位于采穴构造东部,呈北北东向展布,钻探揭示,该区具有工业油流,表明频谱成像预测结果与钻探成果相吻合.

    咔唑、酚类和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周树青, 黄海平, 徐旭辉, 朱建辉, 刘玉明
    2008, 29(1):  146-150,156.  doi:10.11743/ogg20080123
    摘要 ( 226 )   PDF (6652KB) ( 8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油和源岩中咔唑、酚类和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为油气运移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工具.烷基咔唑浓度、屏蔽和半屏蔽异构体-暴露异构体比值和苯并咔唑比值是很好的运移指标,但源岩有机质输入、沉积环境、热成熟度、初次和二次运移及生物降解作用都可能对这些化合物分布产生影响.不同沉积环境的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分布差异很大,咔唑类化合物运移参数在成熟度较低时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在成熟度较高时随成熟度增加而降低,限制了其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的适用性.烷基酚浓度可以指示油气运移方向,但同样受相和沉积环境、成熟度和生物降解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源石油的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参数(如4-/1-MDBT,2,4-/1,4-DMDBT和4,6-/1,4-DMDBT)可应用于不同成熟度的原油、生物降解原油和同源石油两期充注的混合油的油气运移示踪,是很好的油气运移评价工具.断陷盆地生成的油气成熟度差异大,相和沉积环境变化快,因此利用分子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油气运移示踪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确定饱和型煤层气藏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方法的推导及应用
    陈元千, 胡建国
    2008, 29(1):  151-156.  doi:10.11743/ogg20080124
    摘要 ( 206 )   PDF (5288KB)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常规的煤层气藏又称为煤层甲烷气藏,其储集空间是由原生基质孔隙系统(微观孔隙)和次生裂缝孔隙系统(宏观孔隙)所组成.在煤层中存在的气体一部分是以分子吸附状态储存于基质系统中,另一部分则是以自由状态存在于裂缝系统中.对于原始地层压力等于临界解吸压力的饱和型煤层气藏,King利用气藏在开采过程中气体摩尔数平衡的原理提出了一个物质平衡方程式.但由于该方程存在不完善性,在实际中没有得到有效应用.Ahmed应用King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一个可以用于确定定容饱和型煤层气藏含气面积的直线关系式,并已应用于实际.文中基于King和Ahmed的研究方法和气藏工程原理提出了一个新的直线关系式,该公式可以同时确定吸附气和自由气的地质储量,同时还提出了确定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已被实例的应用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