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9-02-25
    专家论坛
    油气运聚定量模拟技术现状、问题及设想
    石广仁
    2009, 30(1):  1-10.  doi:10.11743/ogg20090101
    摘要 ( 867 )   PDF (11086KB) ( 6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于定量模拟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首先简要讨论初次运移(排烃),然后主要重点放在二次运移(烃类运移聚集)。关于初次运移,建议采用简单但争议少的方法计算排烃,其正确性由二次运移的模拟结果是否接近勘探实际来判别。关于二次运移,目前有4种运聚定量模拟技术:多相达西流法、流径法、混合法(多相达西流法+流径法)和侵入逾渗法。然而,这4个技术近10年来虽然各自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克服各自的最大缺点问题上基本上没有突破:①多相达西流法虽有完整的时间模拟功能,但因受计算机资源所限而实用价值较差;②流径法和侵入逾渗法基本上没有时间模拟功能,即模拟对象通常仅是现今(0 Ma)的地质体,而能在关键时间(≠0 Ma)进行模拟尚在探索中;③由于混合法的实用价值主要来源于流径法,故严格来说混合法也基本上没有时间模拟功能。对于每一技术,概要介绍其技术背景、技术方法和应用效果;通过对比,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为未来研发提出改进方案。通过上述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个具有时间模拟功能的运聚定量模拟技术方案:在全时空的三维网格上,采用单相(水)达西流法技术计算超压,在数据稀少时采用流径法,在数据密集时采用侵入逾渗法。

    石油地质理论
    柴达木盆地东部涩北一号叠置气藏的两种成藏模式
    程付启, 金强, 周廷全, 张水昌, 马凤良
    2009, 30(1):  11-16,25.  doi:10.11743/ogg20090102
    摘要 ( 1108 )   PDF (6704KB) ( 6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柴达木盆地东部涩北一号气田由7个纵向叠置的气藏组成,各气藏中生物气的富集程度相差悬殊。为了查明生物气富集的控制因素,首先以单储系数、储量丰度和试气产量为依据,将7个气藏划分为高富集与低富集两类;然后对两类气藏的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埋深大于950 m的第四—第七气藏为高富集气藏,这些气藏处于最大生气带,能同时接受本区及中央凹陷生物气的供给,加上其储盖组合、圈闭及后期保存条件优越,有利于生物气富集成藏;浅部的第一—第三气藏为低富集气藏,它们埋藏所处层段还未达到生气高峰,主要由下部气藏扩散散失生物气充注成藏,且保存条件较差,生物气难以富集。在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将高、低富集气藏的形成分别归结为气源充注和扩散充注成藏模式。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蔡李梅, 陈红汉, 李纯泉, 李兆奇, 刘惠民, 郝雪峰
    2009, 30(1):  17-25.  doi:10.11743/ogg20090103
    摘要 ( 913 )   PDF (4717KB) ( 5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杨庚, 王晓波, 李本亮, 石昕, 李选, 管树巍
    2009, 30(1):  26-32.  doi:10.11743/ogg20090104
    摘要 ( 1073 )   PDF (8022KB) ( 5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资料、卫星遥感影像地质解译成果、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最新解释以及地震剖面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是由该区发育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组成。其中,达拉布特边界断裂左行走滑作用是形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和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主要控制因素,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与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交合部位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域。

    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吴光华, 王红亮, 林会喜, 汪生好, 高小鹏
    2009, 30(1):  33-40.  doi:10.11743/ogg20090105
    摘要 ( 862 )   PDF (6056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渤海湾盆地埕岛地区东古近系在营组发育有较深水湖-浊积扇、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辫状三角洲、低弯度河-泛滥平原等沉积体系,并分析了其沉积相构成及特征。结果显示,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前的古地貌特征对东营组下部沉积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沉积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并从储集砂体类型、储集砂体的分布位置、有利发育层系及空间展布特征等方面明确了沉积特征研究的油气地质意义。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断块区输导体系特征与成藏规律
    刘华, 任景伦, 蒋有录
    2009, 30(1):  41-46.  doi:10.11743/ogg20090106
    摘要 ( 842 )   PDF (8177KB) ( 7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营凹陷现河庄油田河31区块输导体系特征及其与中浅层油气藏成藏规律的关系表明,对油气运移起重要作用的输导体系主要有断层和砂体,油气的富集不单独受控于砂体和断层的分布,断-砂时空配置关系决定了输导体系的有效性,决定了中浅层(特别是沙河街组一段)油藏的形成与分布,其中二级断层及晚期派生断层对油气的输导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与其连通性较好的砂体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

    火山岩中脱玻化孔及其对储层的贡献
    赵海玲, 黄微, 王成, 狄永军, 齐井顺, 肖勇, 刘杰
    2009, 30(1):  47-52,58.  doi:10.11743/ogg20090107
    摘要 ( 1004 )   PDF (8305KB) ( 6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岩相学研究表明火山岩中玻璃的脱玻化作用可以产生相当数量的微孔隙,所观察到的微孔隙为脱玻化孔和脱玻化形成的矿物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孔隙之和,统称为脱玻化孔。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中脱玻化孔是仅次于气孔的第二大孔隙类型,球粒流纹岩和熔结凝灰岩中脱玻化孔分别占相应岩石中所有类型孔隙的20%,30%左右。脱玻化孔是凝灰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占凝灰岩中所有类型孔隙的70%左右。运用火山玻璃脱玻化作用的物理过程及质量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可估算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凝灰岩中流纹质玻璃脱玻化作用产生的孔隙。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原理和方法计算出长石溶蚀至少可以产生20 cm3/mol的孔隙。

    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致密砂岩孔隙的保存机制—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包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为例
    刘金库, 彭军, 刘建军, 汪彦, 刘建锋
    2009, 30(1):  53-58.  doi:10.11743/ogg20090108
    摘要 ( 1288 )   PDF (6535KB) ( 8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川中-川南过渡带荷包场、界市场地区(简称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产状、形成条件及其对储层孔隙的保存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泥石环边胶结物以等厚环边方式垂直颗粒表面生长,此类胶结物形成于早成岩阶段,其形成过程主要受沉积环境和物源条件控制;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的存在提高了岩石的抗压实能力,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促进了溶蚀作用,形成了有利的孔隙结构。因此,绿泥石环边胶结物对该区致密砂岩储层残余原生孔隙的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次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侵入体温度场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储层的关系
    聂保锋, 于炳松, 刘永顺, 许哲平, 阳效法, 杨永恒
    2009, 30(1):  59-67,73.  doi:10.11743/ogg20090109
    摘要 ( 908 )   PDF (1139KB) ( 10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钻遇侵入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的详细研究,探讨了其热效应及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塔中-巴楚地区碳酸盐岩中的层状侵入体为紫苏辉长岩和辉绿岩,紫苏辉长岩主要矿物有拉长石和紫苏辉石,副矿物有磷灰石等,辉绿岩主要矿物组合以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为主。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辉长岩的SiO2含量介于44.58%~45.39%,K2O+Na2O含量为3.91%~4.67%,Na2O/K2O含量比为2.16~4.23,属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LaN/YbN比值为5.010~5.980,铕异常参数δEu值为0.910~1.002,Eu负异常很弱甚至没有Eu异常。塔中-巴楚地区层状侵入体热能传输理论模型与计算表明,层状侵入体温度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侵入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热影响范围与其厚度密切相关,厚度越大影响范围越大。

    松辽盆地高含CO2气藏储层包裹体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米敬奎, 张水昌, 王晓梅, 陶士振
    2009, 30(1):  68-73.  doi:10.11743/ogg20090110
    摘要 ( 831 )   PDF (434KB) ( 1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松辽盆地高含CO2气藏储层包裹体及其气体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储层中CO2包裹体不发育,包裹体中CO2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气藏中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别,包裹体中的CO2显示有机成因,而气藏中的CO2显示无机成因;但包裹体中与气藏中的烃类气体的同位素特征却比较一致。造成包裹体上述特征的原因一是无机幔源CO2的充注速度快,包裹体来不及生长;二是在CO2充注以前,储层已经被烃类气体所饱和,在储层缺水的地质环境下不适宜包裹体的形成。最后结合地质特征认为,CO2的充注发生在烃类气体充注以后。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有机相
    姚素平, 张科, 胡文瑄, 房洪峰, 焦堃
    2009, 30(1):  74-84,89.  doi:10.11743/ogg20090111
    摘要 ( 1215 )   PDF (13466KB) ( 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沉积有机相基本的有机岩石成分组成,结合三叠系延长组地层的沉积相和富集及分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煤和烃源岩划分为陆地森林(沼泽)有机相(A)、湿地森林(沼泽)有机相(B)、湿地草本混生(沼泽)有机相(C)、覆水草本(沼泽)有机相(D)、异地残殖(漂浮沼泽)有机相(E)和开阔湖盆藻质有机相(F)6类沉积有机相。其中,A和B相成煤,F相为油气源岩,而C,D,E相具有成油和成煤的共性。通过不同有机相有机质的热解实验,分析了各有机相的油气生成潜力,提出沉积有机相是综合评价煤、油、气、油页岩等多种有机可燃矿产共存共生的有效方法,并运用沉积有机相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煤和烃源岩的成烃方向及转化能力进行了综合判识。

    济阳坳陷民丰地区天然气成因
    胡晓庆, 金强, 王秀红, 林腊梅, 王力, 王娟, 王婷婷
    2009, 30(1):  85-89.  doi:10.11743/ogg20090112
    摘要 ( 1296 )   PDF (8982KB) ( 8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济阳坳陷民丰地区天然气存在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成因的争议,利用古近系沙四段烃源岩、原油样品的热模拟实验与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鉴别标志。源岩热解气以甲烷的快速生成为特征,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的环烷烃和苯含量低,高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均以环烷烃和苯含量高为特征。民丰沙四段凝析油和天然气的ln(C1/C2)比ln(C2/C3)变化大,且环烷烃、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具有高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的特征,研究认为民丰地区天然气为源岩热解成因。

    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判识
    宋成鹏, 张晓宝, 汪立群, 徐子远, 马立协
    2009, 30(1):  90-96.  doi:10.11743/ogg20090113
    摘要 ( 1224 )   PDF (6022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试并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9个油气田(圈闭构造)第三系和白垩系35个天然气样品的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建立了柴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指标,划分其热演化阶段,并进行了气源判识。研究结果表明:1)柴北缘天然气可划分为煤型气、油型气和混合气3种成因类型。伊克雅乌汝、南八仙、冷湖五号、鄂博梁以及马北的部分样品具有煤型气特征;冷湖三号、冷湖四号及冷湖五号和马北个别样品具有油型气特征;葫芦山和马北部分样品属于混合气。2)伊克雅乌汝、南八仙、冷湖五号和鄂博梁等煤型气样品大多数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冷湖三号和冷湖四号部分油型气样品的成熟度较煤型气的偏低,大多数处于成熟演化阶段;葫芦山的天然气为接近过成熟阶段的高熟气;马北天然气样品的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3)冷湖三号、冷湖四号、冷湖五号、鄂博梁、葫芦山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昆特依凹陷,其中冷湖三号的天然气应源于昆特依凹陷偏腐泥型母质,而冷湖四号、冷湖五号、鄂博梁、葫芦山的天然气应源于昆特依凹陷偏腐殖型母质;南八仙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侏罗统(J1)伊北凹陷偏腐殖型母质;马北的天然气来源比较复杂,可能来自于伊北、赛什腾、尕西等多个生烃凹陷。

    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成因判识与分布规律
    鲁雪松, 王兆宏, 魏立春, 柳少波, 洪峰
    2009, 30(1):  97-101,107.  doi:10.11743/ogg20090114
    摘要 ( 971 )   PDF (7361KB)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CO2碳同位素、3He/4He和CO2/3He比值判断松辽盆地高含量的CO2皆为幔源成因。松辽盆地CO2的分布具有极大的不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的分布特征;受区域盖层和储层性质的控制,CO2在层位上主要富集于白垩系营城组和泉头组四段地层中;在平面上CO2呈多个点状或狭长带状局限分布,明显受控于深大断裂,与基底大断裂和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生关系。常规烃类气和幔源CO2因同受基底大断裂控制,并共享某些圈闭和储层要素而耦合混杂分布在一起。幔源CO2运聚通道组合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火山岩气藏中烃类气和CO2相对含量的大小以及含CO2天然气的赋存层位。

    勘探开发技术
    文东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油藏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赵良金, 黄新文, 王军
    2009, 30(1):  102-107.  doi:10.11743/ogg20090115
    摘要 ( 1013 )   PDF (6425KB) ( 6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文东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油藏利用岩心、薄片观察、压力恢复试井研究了天然裂缝的存在。通过凯塞效应、波速各向异性、古地磁、井孔崩落掉块等方法研究了地应力特征。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大断层、天然裂缝走向垂直或近于垂直,人工裂缝方向基本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运用主曲率法定量预测天然裂缝走向,长度和强弱。天然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主要形成于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时期。在不同的开发阶段,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对注水开发影响程度不同。针对目前天然裂缝已经基本闭合的事实,在进行注采井网部署时重点考虑人工裂缝对开发的影响。

    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潜力与方法技术
    侯连华, 邹才能, 匡立春, 王京红
    2009, 30(1):  108-115.  doi:10.11743/ogg20090116
    摘要 ( 1119 )   PDF (9042KB) ( 5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分布特征及剩余油气资源量分布规律,提出富油气凹陷中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勘探重点,主力勘探层系及上、下层系是精细勘探重点层位。在分析制约老油气区勘探关键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思路,建立了针对不同储层及油藏类型的精细勘探方法技术(油气层识别、油气层保护、油气藏规模预测、提高油气产能等)。近几年,该方法技术在老油气区精细勘探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新增油气储量不断提高,加快了老油气区油气发现速度,与海上或新区相比勘探与开发成本明显降低,投资回收周期缩短,提高了勘探效益。

    塔里木盆地牙哈断裂构造带寒武系白云岩潜山储层预测
    崔海峰, 张年春, 郑多明, 滕团余
    2009, 30(1):  116-121.  doi:10.11743/ogg20090117
    摘要 ( 1296 )   PDF (6342KB) ( 7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牙哈断裂构造带寒武系潜山地层剥蚀严重,由上寒武统、中寒武统和下寒武统白云岩组成。寒武系潜山储层主要分布在潜山风化壳,厚度不超过100 m,总体上属于裂缝-孔洞型复合型储层,储层孔缝洞级别较小,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储层横向非均质性较强,基于模型的储层反演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潜山储层横向展布规律,利用保幅的三维地震纯波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结果较为可信。通过属性相关性分析,选取了均方根振幅、反射强度斜率和弧长3种属性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寒武系潜山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构造高部位和北部斜坡区,呈星点状而非片状分布,与钻井结果相吻合。

    非线性渗流地层水平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
    袁迎中, 张烈辉, 王健, 普艳伟
    2009, 30(1):  122-126.  doi:10.11743/ogg20090118
    摘要 ( 1527 )   PDF (4344KB) ( 6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平井是开发低渗透气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低渗透气藏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效应以及高速非达西渗流时的紊流效应。通过建立和求解包含水平气井井身结构参数、近井区高速非达西渗流条件下气体紊流因素以及启动压力梯度效应的水平气井渗流模型,推导出描述水平气井产能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在此基础上,依据理论推导和计算,对水平气井和直井的产能进行对比,研究启动压力梯度以及非达西渗流对水平气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水平气井产量影响呈一线性下降关系,非达西流动引起水平气井产能的降低,并且非达西流动对水平井的影响小于对直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