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12-24
    争鸣
    成盆成烃成藏理论思维与有限空间生烃模式
    关德范, 徐旭辉, 李志明, 王捷
    2008, 29(6):  709-715.  doi:10.11743/ogg20080601
    摘要 ( 1520 )   PDF (7819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目前生烃量计算模型的剖析,指出利用残余有机碳计算生烃量的方法在成烃、成藏定量研究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此外,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演化规律着手,分析了盆地持续沉降、整体上升以及全面萎缩3个阶段的演化特征及其对成烃、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探索了盆地中烃源物质演化与孔隙成岩演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限空间生烃的定量研究新模型。

    油气地质理论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油气藏运聚成藏模式
    宋国奇, 卓勤功, 孙莉
    2008, 29(6):  716-720,732.  doi:10.11743/ogg20080602
    摘要 ( 978 )   PDF (6286KB) ( 5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油气藏平面上主要位于盆缘地层超剥带内的大型鼻状构造和凸起的翼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一级不整合面附近。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风化程度及其保存状况,将第三系不整合体划分为3种结构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输导/遮挡能力。第三系不整合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可概括为古地貌、输导体系和遮挡层。根据圈闭发育的构造位置、储层产状和油气运移的方向,建立了斜坡正向运聚和凸起侧向运聚两种不整合油气藏运聚成藏模式。两种成藏模式通常均可发育近源遮挡油气藏和远源超覆油气藏,不整合体结构中的"渗透天窗"是两类油气藏的转折点。

    从模拟实验看致密砂岩储层的石油成藏条件
    肖芝华, 钟宁宁, 黄志龙, 姜振学, 刘岩
    2008, 29(6):  721-725.  doi:10.11743/ogg20080603
    摘要 ( 1368 )   PDF (4599KB) ( 8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不同系列物理模拟实验,对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水倒置成藏的临界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密度约为0.8g/cm3的原油,材质相同的各种毛细玻璃管孔喉半径为1.8 mm时,或砂柱中砂体粒径小于0.35~0.40 mm时,即能够产生稳定的油水倒置现象.油水倒置现象的产生与流体浮力和毛细管力之间的力平衡有关,油的密度在油水倒置关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比表面张力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致密砂岩储层油水倒置油藏形成的临界地质条件,主要取决于储油砂层的孔喉半径及其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寒武系储层与成藏特征探讨
    云露, 翟晓先
    2008, 29(6):  726-732.  doi:10.11743/ogg20080604
    摘要 ( 857 )   PDF (6795KB) ( 7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是中国第一深井,钻探目标是阿克库勒凸起东侧寒武系碳酸盐台地边缘的大型建隆圈闭。通过钻探,建立了奥陶系-寒武系地层层序。经证实,超深层建隆体内储层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有晶间角孔、晶间溶孔和无结构选择性的溶蚀孔洞及网络状裂缝,并且储层呈随深度加深变好、溶蚀孔洞越发育的特征。初步认为,烃源岩生烃时排出的酸性流体产生的溶蚀是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因素;超深层(>7000m)建隆体具多期成藏的特征。特别是在岩心上和荧光薄片中见到液态烃,提示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在不同地区(盆地)的特定地质条件下"液态窗下限"的问题。塔深1井的地质成果将有效指导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勘探。

    碳酸盐岩成岩史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以普光气田为例
    高林
    2008, 29(6):  733-739,747.  doi:10.11743/ogg20080605
    摘要 ( 1092 )   PDF (8561KB)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贯穿沉积物从堆积到埋藏直至抬升的整个历史,碳酸盐矿物对成岩环境的高度敏感性使得岩石原始组构及其物性在长期的成岩作用过程中不断被改造,川东北普光大气田长兴组礁滩云岩和飞仙关组鲕滩云岩储层复杂的成岩史即是例证。综合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和岩心资料对储层的准同生成岩环境进行分析,利用普光气田重点探井薄片资料对埋藏成岩进行研究。上二叠统长兴组至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时期,普光气田主体位于(镶边)台地,长兴组台地镶边礁、飞仙关组台缘滩和台内滩构成该气田的储层相,礁滩后和鲕潍间的局限环境提供了渗透-回流准同生白云石化条件。薄片研究表明普光气田长兴组和飞仙关组经历了大范围白云石化、多期胶结作用、压实、多期溶解、裂缝等成岩作用。白云石化作用产生了晶间孔并提高储层渗透率,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可使岩石原始孔隙度免遭压实作用破坏,鲕粒的选择性溶解形成溶模孔,埋藏期非组构选择性溶解产生溶蚀扩大孔或溶洞,构造裂缝不仅大大提高了储层渗透率而且作为埋藏溶蚀性流体运移通道形成溶蚀扩大缝。尽管多种成岩事件的叠加以及沉积组构的复杂性决定了礁滩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但鲕滩和礁滩岩相的原始沉积组构控制着潜在储层分布。

    麻江地区节理发育特征及对应力场转换的指示
    董立, 汤良杰, 卢雪梅, 李仓
    2008, 29(6):  740-747.  doi:10.11743/ogg20080606
    摘要 ( 856 )   PDF (7772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贵州麻江地区发育的麻江古油藏是我国南方海相残留单元中特大型古油藏之一。该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岩层中发育大量节理。节理是地表岩石经历多期构造演化和多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最终表现,而它作为应力场特征的敏感示踪标志,可用来恢复应力场的状态及其演化(转换)过程。通过对麻江地区不同地层中节理的实地测量,统计分析了节理性质、产状以及几何样式等;依据节理交切关系及其与断层的切割关系,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麻江地区主要发育五期节理,由老到新依次为NEE-SE向早期平面X型共轭剪节理、SEE-NNE向X型共轭剪节理、NE向节理、SSE向节理和近EW向节理。这五期节理分别是都匀运动、广西运动早期、广西运动晚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产物。最后依据节理产状要素反演了每期构造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麻江地区主压应力场依次发生了SEE—SE—SSE—EW的顺时针方向的转换。

    松辽盆地升平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岩相及其储集性能控制因素分析
    罗静兰, 林潼, 杨知盛, 刘小洪, 张军, 刘淑云
    2008, 29(6):  748-757.  doi:10.11743/ogg20080607
    摘要 ( 1259 )   PDF (9549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升平气田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的岩性学与岩相学、火山活动机制等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少量火山碎屑熔岩、沉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次火山岩。熔岩以流纹岩为主,少量英安岩。营城组重点含气层段营三段可划分为4个火山喷发-喷溢旋回。火山活动以喷发频率高和喷发迅速、间隔时间短和冷凝迅速、较强烈的中心式爆发与较宁静的裂隙式溢流喷发交替为特征。可识别出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火山侵出相、火山通道相和火山沉积相5个相和溅落熔岩、火山碎屑岩、熔岩、火山重力流、火山颈和次火山岩6个亚相。高产气流井主要位于火山爆发相以及爆发相与溢流相互层地带。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主要受岩性、岩相、火山岩厚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控制,其次受火山活动特点、古地貌、成岩作用与构造作用的影响。

    油气勘探方法实践
    桩海古潜山裂缝预测的方法研究—以胜利油田桩海地区为例
    鹿洪友, 陈小宏, 张如伟
    2008, 29(6):  758-763.  doi:10.11743/ogg20080608
    摘要 ( 895 )   PDF (5472KB) ( 5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裂缝性油气藏的产量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比重较大,对裂缝性油气藏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石油界的热点。由于裂缝分布复杂,其识别工作便成为研究中难题。从胜利油田桩海区块的古潜山裂缝的实际资料出发,利用小波分频处理和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等方法,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一方面不仅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另一方面又压制噪音,突出了有效波,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构造与储层特征,并达到预测裂缝最优的目的。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
    马学军, 李宗杰
    2008, 29(6):  764-768.  doi:10.11743/ogg20080609
    摘要 ( 895 )   PDF (4486KB) ( 6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特点,探索出适应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精细成像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子波一致性处理、速度分析、三维DMO叠加、串联偏移等成像技术。这些技术的精细组合使用,使奥陶系顶风化面及内幕岩溶特征准确成像,提高了钻井的油气产率,为塔河油田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同岗断裂封闭性综合评价
    全裕科, 丁文龙, 余腾孝, 黄太柱
    2008, 29(6):  769-773.  doi:10.11743/ogg20080610
    摘要 ( 887 )   PDF (4824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巴楚隆起西北部同岗断裂构造带发育了同岗断鼻和同岗南断背斜两个构造圈闭,但对圈闭的有效性尚存在疑虑,尤其是同岗断裂的封堵性直接影响着同岗构造圈闭的有效性。本文采用断裂两盘岩性的对置关系、断面图、泥岩涂抹系数、断层面压力计算等方法综合评价了同岗断裂的封闭性。结果表明:同岗断裂的侧向封闭性总体较差,垂向封闭性属于中等~较好,纵向上,断裂的深部(下奥陶统顶界以下地层)封闭性好于浅部;平面上,断裂南段好于北段,封闭性自南向北逐渐变差。

    川西DY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
    谯述蓉, 张虹, 赵爽
    2008, 29(6):  774-780.  doi:10.11743/ogg20080611
    摘要 ( 1675 )   PDF (7426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储层标定为基础、储层波形特征分析为核心、地震反演处理与解释为主要手段、多种技术联合应用的储层综合预测方法。运用此技术查明了川西DY地区主力储层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三段的砂体具有厚度大、含气性较好、横向上分布稳定的展布格局,总结了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三段储层的有利反射波形特征为低频弱振幅,提出了勘探、开发部署地震选点模式及一批勘探、开发评价井位,经实钻证实预测成果可靠,钻探效果十分明显。

    四川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地质条件专属性问题分析
    刘树根, 汪华, 孙玮, 代寒松, 秦川
    2008, 29(6):  781-792,818.  doi:10.11743/ogg20080612
    摘要 ( 880 )   PDF (12573KB) ( 5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川盆地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叠合盆地,其海相领域油气地质条件具有3个专属性问题:(①叠合盆地,其特征是盆地基底具三层构造和三分性、沉积盖层纵向演化经历了台地(海相)、盆地(陆相)和褶皱隆升改造三大阶段、现今盆地构造特征可分为4大区11小区;②碳酸岩盐储层,其特征表现为储集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较低、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③天然气,具来源多样化、运移相态多样化、赋存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四川盆地海相领域天然气多由原油裂解而来。影响和控制四川盆地现今油气藏分布最直接的因素及其作用是:烃源控区,储层控层,圈闭控位。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呈现多样性特征,因此其勘探策略也应多样化。

    时频分析技术在层序旋回划分中的应用
    李小梅, 俞娟丽
    2008, 29(6):  793-796.  doi:10.11743/ogg20080613
    摘要 ( 788 )   PDF (3495KB) ( 9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阐述了时频旋回分析在理论上能够精细反映地质沉积粒序特征的优势,然后根据滤波器理论上的实用特性,优化设计频率递归的时频响应滤波器,再利用正演模拟方法得到理论构造地质旋回模型的地震响应,对该记录模型进行时频分析试验,最后通过解释对比其旋回特性给出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应用偏相关+灰关联方法进行致密砂岩气藏压裂地质选层
    谢润成, 周文, 高雅琴, 郭新江, 葛善良, 张凌子
    2008, 29(6):  797-800,805.  doi:10.11743/ogg20080614
    摘要 ( 923 )   PDF (4721KB) ( 5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压裂选层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而复杂,并且具有高度非线性特征,选层时除了利用经验类比外,还需要运用非线性数学理论才可能满足现场需要。通过对现有备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建立了偏相关+灰关联压裂地质选层方法。依靠提取待压层段有效厚度、孔隙度、地应力差及顶底隔层平均厚度等14项特征参数进行的优选压裂层段的偏相关+灰色关联度计算,其结果与现场压裂测试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并对于同类型气藏的压裂评井选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次
    三重介质部分射开渗流模型研究与试井曲线分析
    陈方方, 贾永禄, 张福祥, 雷胜林, 杨向同, 覃芳
    2008, 29(6):  801-805.  doi:10.11743/ogg20080615
    摘要 ( 953 )   PDF (4577KB) ( 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部分射开这一情形,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在封闭顶边界、封闭底边界、定压顶边界和定压底边界的相互组合边界条件下的不稳定渗流物理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分离变量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再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进而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版曲线。从物理渗流机理上对曲线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流动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与部分射开相关的参数只影响压力导数曲线的早期形态;若用完全射开模型对部分射开井进行试井解释,将会解释出一个较大的表皮,产生一种井底污染严重的假象而得出不准确的判断;对打开程度较小的部分射开井,若选用完全射开模型进行试井解释,误差较大。所获得的结果可用于研究三重介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部分射开井的渗流规律,进行压力动态和试井分析。

    石灰岩、白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研究
    徐维胜, 赵培荣, 聂鹏飞, 王先德
    2008, 29(6):  806-811.  doi:10.11743/ogg20080616
    摘要 ( 1141 )   PDF (4669KB) ( 8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发现可能是在深埋藏条件下,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比石灰岩高,然而,目前表明这种差异的定量信息却很少。虽然大多数研究实例表明白云岩的孔隙度更高,但是也有少量的不同观点。利用来自不同沉积背景、不同年代、不同埋藏深度的5个碳酸盐岩台地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分析了石灰岩和白云岩互层储层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在浅埋藏的台地中,石灰岩和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很接近,而白云岩的渗透率要比要比石灰岩的高。3个深埋藏的台地岩心的主要特征是石灰岩的平均孔隙度比相邻的白云岩要低很多,但是它们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却十分相近。

    基于毛管压力曲线的储层渗透率估算模型—以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某砂岩组为例
    童凯军, 单钰铭, 王道串, 杨露, 陈文玲
    2008, 29(6):  812-818.  doi:10.11743/ogg20080617
    摘要 ( 818 )   PDF (6208KB) ( 7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渗透率是反映储层渗流能力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储层渗透率的获取主要是基于室内岩心分析,但它又受取心及测试成本的限制。另外,其它常规渗透率解释模型也有预测误差较大的缺陷,难以满足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要求。毛管压力曲线表征了储层岩石孔喉大小和分布,大多数情况下,岩石绝对渗透率主要取决于孔喉分布。由此,在前人提出的大量经验公式的基础上,根据一种反映理想岩石孔隙结构的毛细管束模型和达西渗流理论,利用压汞曲线实验数据资料推导出了一种储层岩石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了一种新的渗透率估算模型。通过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某砂岩段的实例实践表明,用该模型估算的渗透率与岩心实测渗透率值符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