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8-12-25
    论文
    陆东凹陷上侏罗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邓宏文, 徐长贵, 王洪亮
    1998, 19(4):  275-279,284.  doi:10.11743/ogg19980402
    摘要 ( 681 )   PDF (1056KB) ( 1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钻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上侏罗统中可识别出7个钻井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与之对应的7个地震层序。7个中期旋回可合并成两个长期旋回LSC1和LSC2,并分别与盆地的稳定沉降阶段和强烈断陷阶段相对应。运用旋回对比原理,可建立起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格架。经研究,基准面旋回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十分密切。基准面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发育的大套泥岩段是区内的主要烃源层和良好的区域盖层。基准面旋回上升和下降阶段形成的各类砂体是区内主要的储集体。生储盖组合在纵向上的配置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基准面上升阶段易形成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组合;基准面下降阶段易形成下生上储组合。基准面上升阶段形成的储盖组合更有利于油气聚集。

    岩石压缩系数测量方法的理论研究
    李传亮
    1998, 19(4):  280-284.  doi:10.11743/ogg19980403
    摘要 ( 702 )   PDF (448KB) ( 10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岩石压缩系数的常规测量方法是以Terzaghi方程为理论基础的。该理论将外压与内压的差值作为净围压是不妥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孔隙度的影响。正确的公式应是Po=PeffPi.有效压力是一个等效压力,变换围压或内压都能达到理想效果。据此,可将原有测量程序改进为:(1)保持内压Pi=Pair;(2)令Po=Pair,测量初始孔隙体积Vpo;(3)逐步升高Po,测一系列Vp;(4)将PoPi用改进后的公式换算成Peff,将得到Vp-Peff关系曲线,进一步可求出岩石压缩系数。经实际应用,改进后的方法有如下优点:(1)更正了原有效压力计算的错误;(2)避免了因围压过高带来的危险;(3)消除了因内压变化对体积系数的影响。

    桩52断块沙I油藏沉积微相与油水关系
    孙卫, 蒲仁海, 程顺有, 罗静兰, 张庆国, 陈振新, 刘泽俊, 马英俊
    1998, 19(4):  285-290,295.  doi:10.11743/ogg19980404
    摘要 ( 656 )   PDF (2429KB) ( 7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桩52断块沙I油藏位于沾化凹陷五号桩近岸浊积扇中扇-外扇的沉积相带中。依据对油藏单井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在三维地震连井剖面上对标志层的对比标定结果发现,不同井中油层组顶、底界面由南向北依此被标定在时代较新的同相轴上,系统规则的跳穿相位现象预示油层组处于由南向北的前积反射体中。应用反射同相等时原理,确定出相邻井中油层组顶界等时关系,从而也就可划分对比出各井沉积旋回间小层的序列关系。经对各井间小层穿层数目在纵横连井剖面上的对比标定,将研究区近岸浊积体划分出由南向北、由老到新呈叠瓦状排列的20个前积小层,同一小层在空间上的展布为东西方向延伸较远且连通较好,南北方向延伸相对较短。由于穿时作用,垂向上一口井一般多可钻遇4个小层。各小层南缘位于浊积体上超面附近,储层粒序多呈正韵律特点,小层北缘位于下超面附近,具反韵律特点,小层中部一般为块状均质沉积。在研究区由南向北各小层的储集物性及含油性有逐渐变好的趋势,储集体中的高孔、高渗、高含油饱和度带多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聚集史
    王屿涛, 谷斌, 王立宏
    1998, 19(4):  291-295.  doi:10.11743/ogg19980405
    摘要 ( 665 )   PDF (471KB) ( 9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三排背斜带。第一排背斜带于印支期形成三叠系油藏,喜山期形成侏罗系油藏。喜山运动使第一排背斜带抬升、破坏,凹陷一侧的侏罗系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进入第二、三排背斜带,形成煤型天然气藏,二叠系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因上覆盖层巨厚,未能进入上覆地层。呼图壁气田的发现预示着深部地层具广阔的含油气前景。

    南堡凹陷主动裂谷多幕拉张与油气关系
    丛良滋, 周海民
    1998, 19(4):  296-301.  doi:10.11743/ogg19980406
    摘要 ( 733 )   PDF (928KB) ( 10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北侧的一个小型含油气凹陷,其构造演化在渤海湾的诸多断陷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凹陷不仅具有明显的主动裂谷演化特征,而且是一个中、新生代叠合发育,经多幕裂陷演化,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的小型含油气凹陷。印支期,本区处于裂谷前的基底隆起剥蚀阶段。燕山-喜山期,凹陷经历了四幕裂谷作用演化和一幕构造再活化作用的改造。其四幕裂谷作用包括燕山早期裂谷一幕发育期、燕山晚期裂谷二幕发育期、早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中期裂谷三幕发育期及早第三纪渐新世中晚期-晚第三纪中新世早期裂谷四幕发育期。晚第三纪中新世中期以来,该区构造性质发生明显转变,即由中新世早期的构造衰弱期转化为新的构造活化期,主要表现在:断裂作用加剧、拉张作用增强、沉积速率加快。上述各幕构造过程对南堡凹陷的油气生成及富集规律具有明显不同的作用。

    沁水盆地向斜型水封气藏形成条件探讨
    陈刚
    1998, 19(4):  302-306.  doi:10.11743/ogg19980407
    摘要 ( 780 )   PDF (769KB) ( 8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沁水盆地具备形成古生界向斜型水封气藏的基本条件:(1)复式向斜型盆地结构;(2)复向斜主部充足的气源(3458.6×108m3)及其与盆地构造的良好时空配置;(3)复向斜边缘常规储层沿下倾方向渐变为低孔渗致密储层;(4)复向斜边翼水动力封堵与区域盖层联合构成的有效封存与圈闭条件。由此预测盆地腹部向斜轴部附近,上、下古生界当分别构成水动力圈闭条件下的两大天然气赋存系统。

    烃源岩生烃潜力的恢复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例
    夏新宇, 洪峰, 赵林
    1998, 19(4):  307-312.  doi:10.11743/ogg19980408
    摘要 ( 725 )   PDF (693KB) ( 8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烃源岩生烃潜力的不同恢复方法(热模拟实验法、元素法、降解率法、动力学法)都限于干酪根降解生烃理论的范畴。原始有机质类型较好、烃产物平均H/C较低以及高成熟烃源岩中间生成的液态烃排出较完全时,计算出的有机碳恢复系数要比相反的情况大很多。生烃量的计算是否准确依赖于上述条件确定得是否合理。生烃潜力恢复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较差的烃源岩。

    济阳坳陷新老第三纪地层间断面研究
    吴智平, 史卜庆, 周瑶琪, 李建明
    1998, 19(4):  313-317.  doi:10.11743/ogg19980409
    摘要 ( 688 )   PDF (582KB) ( 8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济阳坳陷新老第三纪地层间断面是一个下剥上超面。界面之下为断陷沉积,受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地层受到强烈剥蚀,从凸起到凹陷地层时代由太古代逐渐变化为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由非整合接触逐渐变为平行不整合;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反映出地层剥蚀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凸起上约6000~8000m,凹陷内不到100m.界面之上为坳陷沉积,馆陶组下段为填平补齐沉积,上段为披覆沉积,盖在所有凸起和凹陷之上。这些特征体现了济阳坳陷由断陷阶段断块掀斜运动到整体抬升、剥蚀夷平再到坳陷阶段整体沉降运动的演化过程。

    生物扰动构造与塔中东河砂岩储集性能的关系
    齐永安
    1998, 19(4):  318-320.  doi:10.11743/ogg19980410
    摘要 ( 733 )   PDF (847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储层中发育有大量的遗迹化石Thalasinoides及其形成的扰动构造。根据生物扰动特征及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分析,生物扰动构造与储层物性呈负相关,即生物扰动越强,储层物性越差;而弱扰动或未扰动部位原生孔隙得以最大程度保存下来,形成高孔高渗优质储层。

    沁水盆地煤层储集性能
    单秀琴
    1998, 19(4):  321-325.  doi:10.11743/ogg19980411
    摘要 ( 659 )   PDF (559KB) ( 7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沁水盆地煤层孔隙分为5种类型,孔渗性较高,煤层吸附回线以密闭型为主,毛管压力曲线主要为裂隙孔隙型,孔隙分布以大孔为主,孔容及孔比表面积大,具中等吸附能力。因而该地区煤层储集性能较好,煤层气易于开采。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动力学特征
    曾溅辉, 郑和荣, 王宁
    1998, 19(4):  326-329.  doi:10.11743/ogg19980412
    摘要 ( 650 )   PDF (731KB) ( 1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和砂岩上翘尖灭油气藏。受地层压力的影响,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表现为不同的成藏动力学特征。在正常压力系统,岩性油气藏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浮力,油气沿断裂、不整合面或储集岩向上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游离相;而在异常高压系统,油气运移的驱动力主要为压实和欠压实作用下产生的地层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可以驱动油气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并在岩性圈闭中成藏,运移相态主要为混(溶)相和游离相。

    松南十屋断陷储层孔隙结构及在油藏评价中的应用
    朱陆忠, 赵秀梅, 王广运, 刘建
    1998, 19(4):  330-336,345.  doi:10.11743/ogg19980413
    摘要 ( 742 )   PDF (1022KB) ( 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形态,研究区孔隙结构可分为Ⅴ类,根据孔喉分布曲线,孔喉分布可分为单峰、双峰或多峰型;不同的相带孔隙结构不同,以浅层泉头组河道、漫滩、浅水湖、砂坝等相带的中细砂岩孔隙结构为最好,为Ⅰ,Ⅱ类,深层扇三角洲、水下扇的砂岩孔隙结构较好,为Ⅰ~Ⅲ类。在油藏评价中,孔隙结构愈差,临界油柱高度和油水过渡带厚度就愈大,在相同油气柱高度下,小五家子构造所需孔隙度下限值最低,储集空间较大,利于油气聚集,艾家窝堡、西丁家皮家窝堡构造以登娄库组产油所需喉道半径最小,应以找气为主。

    甘肃北山公婆泉盆地钻孔5005地层时代讨论
    吴洪峰, 赵澄林, 时健民
    1998, 19(4):  337-339.  doi:10.11743/ogg19980414
    摘要 ( 761 )   PDF (644KB) ( 7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公婆泉盆地钻孔5005的7块样品分析表明,其孢粉组合是单脊周囊孢阿里粉单肋联囊粉,为三叠系中常见分子,因此认为将其归属为上三叠统为妥。

    川南香溪群四段低渗裂缝性砂岩储层保护
    陈忠, 唐洪明, 沈明道, 李涛, 李其荣, 杨茂康
    1998, 19(4):  340-345.  doi:10.11743/ogg19980415
    摘要 ( 668 )   PDF (830KB) ( 9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南香溪群四段为一套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微裂缝为其主要的运移通道。地层微粒运移、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泥浆滤液同地层水作用产生的沉淀物等是储层伤害的主要方式。速敏和碱敏实验显示,地层水临界流速最好取1.0ml/min,工作液的临界pH值以10为好。储层岩石与泥浆滤液的长期静态分析表明没有新的物质出现。

    古构造对新场气田沙溪庙气藏的奠基作用
    黎邦荣, 黎从军, 徐炳高
    1998, 19(4):  346-350.  doi:10.11743/ogg19980416
    摘要 ( 633 )   PDF (879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场气田沙溪庙气藏现今的产气井全部落在古构造范围内,说明古构造对气藏分布范围和边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构造低部位到高部位,天然气中甲烷含量、重烃含量、干燥系数、ΔR3值以及CO2和H2S含量均呈现规律性变化,说明古构造对天然气的运移方向也有很强的控制作用。今构造对古构造虽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但基本上没有改变天然气的分布格局,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不明显,仅在局部地区(古今构造高点叠合部位)有所反映。

    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滩坝砂体
    周丽清, 邵德艳, 房世瑜, 李兆泽, 张建国
    1998, 19(4):  351-355.  doi:10.11743/ogg19980417
    摘要 ( 799 )   PDF (1792KB) ( 10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滩坝沉积十分发育,为成熟度很高的中、细砂岩,分选磨圆较好,常见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形成于湖进或湖退阶段。滩砂体多呈正旋回层序,坝砂体多呈反旋回层序,以后者居多。滩坝孔隙度、渗透率都高,物性明显好于其他沉积相,是很好的油气储层。

    石油勘探工作的系统观
    何治亮, 朱虹
    1998, 19(4):  356-360.  doi:10.11743/ogg19980418
    摘要 ( 554 )   PDF (731KB) ( 9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现代石油勘探中,传统的机遇几乎不再存在,新的挑战需要新思维。要实现油气勘探的最大经济效益,需要各种自然因素优越配置的含油气系统、结构合理与功能齐全的勘探系统和准确高效的管理决策系统内在的统一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