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3-25
    论文
    断裂开启与地层中温压瞬态变化的数学模拟
    罗晓容
    1999, 20(1):  1-6.  doi:10.11743/ogg19990101
    摘要 ( 771 )   PDF (1163KB) ( 7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莺歌海盆地明显的今古地温异常特征,设计和推导了一个平板断裂开启二维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断裂开启后在断裂面及由其连通的渗透性地层中流体流动和流体压力的瞬态变化过程,得出了一个反映各个地层和水动力学因素对该过程影响效应的时间特征常数。断裂面的流体传输系数和含水层的水动力传导率分别控制了流经断裂面的峰值流量和保持峰值流量的时间长度。开启断裂造成的地下热流体的垂向流动是造成地下热异常的重要原因。但要形成在莺歌海盆地泥拱构造带上观察到的蒙脱石伊利石转化、镜煤反射率等地热指标的异常,则需要沿该构造上部断裂面发生长时间、大流量的热流体流动。

    测井资料约束的波阻抗反演中的多解性问题
    马劲风, 王学军, 钟俊, 许亚军
    1999, 20(1):  7-10.  doi:10.11743/ogg19990102
    摘要 ( 786 )   PDF (726KB) ( 11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井资料约束的波阻抗反演技术,是一种建立于褶积模型基础之上的波阻抗反演技术,由于人们对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认识不清,片面地认为使用该方法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剖面或对地震资料进行提高分辨率处理。通过理论模型试算,证明波阻抗约束反演中存在着多解性问题,表明地震道之间的相似性,并不能代表反射系数序列或波阻抗序列的相似性。在实际资料处理中,不能采用将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地震记录剖面对比,求取相关系数的方法来进行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和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的处理。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气藏储层模式的再认识
    陆正元, 陈立官, 王洪辉
    1999, 20(1):  11-14,29.  doi:10.11743/ogg19990103
    摘要 ( 790 )   PDF (927KB) ( 9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灰岩储层中,较大储量缝洞系统以东吴期暴露溶蚀形成的管道状溶洞系统为主要储集空间。第三纪喜山运动产生构造裂缝,使致密灰岩具有较高渗滤能力,但在深埋条件下不具备产生较强岩溶作用形成大型溶洞的条件。缝洞系统是在东吴期古溶洞系统基础上,经埋藏后充填和溶解,最后由喜山期构造裂缝改造而成。储层地质模式可描述为东吴期管道状溶洞系统与喜山期构造裂缝网络的组合。在东吴期古岩溶发育区,单斜或向斜区同样存在有待于进一步钻探的缝洞系统。

    川东石炭系天然气富集的水化学条件
    徐国盛, 刘树根, 张英俊, 张龙腾
    1999, 20(1):  15-19.  doi:10.11743/ogg19990104
    摘要 ( 717 )   PDF (1315KB) ( 9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据100多口井水质分析,川东地区石炭系地层水具有浓度高、正变质程度深的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地层水以氯化钙水型为主,局部存在重碳酸钠和硫酸钠水型。石炭系地层水化学场经历了由同沉积海水→剥蚀期淋滤水→埋藏期高矿化度浓缩变质水→气田伴生水的演化过程。矿化度高值区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带,氯化钙水型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当地层水钠氯比≤0.65时,一般都含天然气,脱硫系数<1时(膏盐区除外)天然气的保存条件较好。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
    郑荣才, 柳梅青
    1999, 20(1):  20-25.  doi:10.11743/ogg19990105
    摘要 ( 889 )   PDF (2271KB) ( 15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硼、“相当硼”、K+Na含量、K/Na比值、吸附K′+Na′、锶含量以及Sr/Ba比值等地化指标作为古盐度的判识标志,运用亚当斯和科奇古盐度计算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沉积时湖泊水体的古盐度为0.940%~1.016%,属富钠的微咸-半咸水环境。经分析比较,上述古盐度判识标志中,K+Na含量及K/Na比值与长6油层组的古盐度无明显对应关系,不能作为判识标志;而硼、”相当硼“、吸附K′+Na′、锶含量及Sr/Ba比值等地化指标较为灵敏,对古盐度的判识较为可靠。将多种指标判识的结果作回归分析后,认为科奇公式计算的结果最为可靠。古盐度的确定不仅可以判断湖泊水体类型,而且对了解生油岩系的发育情况和分析浊沸石化作用的钠组分来源都大有帮助。

    姬塬延安组储层水驱油效率及影响因素
    孙卫, 何娟
    1999, 20(1):  26-29.  doi:10.11743/ogg19990106
    摘要 ( 754 )   PDF (940KB) ( 7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樊家川、元城油田侏罗系延9、延10油层两相驱替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微观砂岩模型无水期驱油效率低;驱油效率与注入水入口压力成反比,而与渗透率成正比;樊中区驱油效率为三个区块中最高的,延9-2为延9油层组三个小层中驱油效率最高的;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驱替压力、渗透率、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视孔喉体积比。

    川黔桂二叠系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
    覃建雄, 陈洪德, 田景春, 杨作升
    1999, 20(1):  30-33.  doi:10.11743/ogg19990107
    摘要 ( 787 )   PDF (679KB) ( 7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川黔桂二叠纪的5种不同类型盆地有不同的层序充填,因此,其油气前景也不相同。总体而言,海侵体系域、凝缩层、台盆和盆地的高水位、低水位体系域以及混合台地和孤台高水位体系域上部含煤岩系是重要的烃源层。上述层序也是重要盖区,其中以海侵体系域最为重要。有利储集体及相应的潜在圈闭主要包括:(1)低水位体系域中盆底扇-斜坡扇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冲积扇砂体、河道充填砂体、进积复合砂体、丘滩礁组合、钙屑及混屑浊积岩等;(2)海侵体系域中的障壁滩砂体、滨岸砂体、河口湾砂体、潮控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浊积扇砂体、滞留型陆棚砂体、海侵型生物丘礁组合、火山碎屑浊积岩等;(3)高水位体系域中的河控、浪控三角洲砂体、冲积扇-河道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浊积扇砂体、陆屑滩坝砂体、碳酸盐滩坝砂体、丘滩礁组合、钙屑重力流沉积、白云岩等;(4)与界面有关的古岩溶储集体。

    黔桂泥盆、石炭系白云岩的形成模式
    方少仙, 侯方浩, 董兆雄, 朱晓惠
    1999, 20(1):  34-38,45.  doi:10.11743/ogg19990108
    摘要 ( 784 )   PDF (1220KB) ( 1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黔桂地区泥盆、石炭系层状白云岩,厚度大,层位稳定,主要分布于与陆相连的碳酸盐岩台地外缘及孤立碳酸盐岩台地上。研究认为,白云岩的形成模式主要有5种,即潮汐泵汲白云石化模式、正常海水白云石化模式、近地表混合(水)白云石化模式(可分为海水较高和海水较低二种模式)、埋藏成岩环境白云石化模式(又可分为压实排挤流和热(盐)水为主混合的二种模式)及构造热液白云石化模式。不同的白云石化模式具有各不相同的机理和特点。

    湘西北杨家坪寒武纪事件沉积
    郭成贤, 朱忠德, 靳涛, 谢宏
    1999, 20(1):  39-45.  doi:10.11743/ogg19990109
    摘要 ( 904 )   PDF (1349KB) ( 8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湘西北杨家坪处于鄂中碳酸盐台地西缘,寒武纪期间区内先后出现大洋缺氧事件、浊流事件、风暴事件等突发性灾变沉积。根据黑色岩系的岩石学特征和它产于急速海侵的层序底部,以及它在我国南方和世界性广泛分布等事实,表明它的出现是与震旦-寒武纪之交的外星撞击地球、泛大陆解体、全球性海平面突然上升有关。浊流事件和风暴事件均为强烈的地方性灾变事件,前者的产物为磷质浊积岩和钙质浊积岩,其诱发因素与风暴活动有关;后者为具冲刷底界的近源风暴岩和具刨蚀底界的原地风暴岩。

    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
    任战利, 赵重远, 陈刚, 王世成
    1999, 20(1):  46-48.  doi:10.11743/ogg19990110
    摘要 ( 858 )   PDF (672KB) ( 10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沁水盆地中,通过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和裂变径迹等方法恢复得到的古地温和古地温梯度有较好的一致性。沁参1井的古地温梯度达每百米4.73~6.10℃,古大地热流在82~106mW/m2之间。这样高的古地温梯度肯定与构造热事件有关。经分析,沁水盆地Ro值在纵向剖面不存在错断现象,在平面分布上与中生代晚期的盆地形态相一致,并且Ro高值分布区与岩浆活动有关;盆地内岩体同位素年龄大都在95.34~166.45Ma之间,周边地区岩浆活动带中的500多个同位素年龄的最大丰度值也介于124~153Ma之间。这些都说明这次构造热事件发生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是燕山中期运动的反映。

    汤原断陷下第三系构造活动对层序的控制作用
    杨玉峰, 王孔伟, 王始波, 孙德君
    1999, 20(1):  49-54.  doi:10.11743/ogg19990111
    摘要 ( 714 )   PDF (637KB) ( 8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汤原断陷下第三系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由于这些层序在形成时经历了拉张裂陷、快速沉降、挤压回返等不同的构造阶段,因此层序发育特征各有特点。在拉张背景下形成的简单裂陷层序发育巨厚的粗碎屑低位沉积体系域;在快速沉降背景下形成的层序发育下细上粗的湖泊收缩体系域;而在挤压回返背景下形成的简单坳陷层序规模较小,湖泊相不发育。在断裂活动和基底沉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快速坳断层序和快速断坳层序都能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但快速坳断层序的生储盖组合更好。

    莺歌海盆地充填史及中—深层储层特征
    王华, 朱伟林, 王彦
    1999, 20(1):  55-57,61.  doi:10.11743/ogg19990112
    摘要 ( 758 )   PDF (727KB) ( 9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莺歌海盆地为前第三系基底上发育的断坳转换伸展盆地。纵向上总体显示海进充填序列。自始新世以来,该盆地经历了3次由快到慢的沉积过程,Tg-T70(280Ma以前)阶段为快速沉降期,最大总沉降率达600m/Ma,T70-T30(2.8~5.2Ma)阶段为500m/Ma,T30至现今(5.2Ma至现今),最大总沉降率又达600m/Ma.构造作用产生的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1/2~1/4,其他主要为均衡沉降所致。三角洲砂体、海滩砂体和浊积砂体是本区中-深层主要储集层。黄流组沉积时期,分流河道发育,可能形成良好的储层。

    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成岩作用
    刘林玉, 邸世祥, 薛祥煦
    1999, 20(1):  58-61.  doi:10.11743/ogg19990113
    摘要 ( 739 )   PDF (933KB) ( 8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的成岩作用强烈。河口组-大通河组上段机械压实作用较强,主要为方解石胶结,粘土矿物虽分布普遍但含量较低,大通河组下段、窑街组机械压实作用较弱,自生粘土矿物和硅质胶结为主,破裂作用较为强烈,有效裂缝发育,是主要的原油产层和高压气层。

    小拐油田夏子街组冲积扇沉积微相
    曹宏, 姚逢昌, 宋新民, 陈军
    1999, 20(1):  62-65,77.  doi:10.11743/ogg19990114
    摘要 ( 1002 )   PDF (965KB) ( 8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小拐油田夏子街组冲积扇分为3个亚相和10个微相,扇顶亚相沉积物最粗,电阻率高,分为主槽、侧缘槽、槽滩、漫洪和泥石流微相;扇中亚相沉积物偏细,成熟度增高,分为辫流线、砂岛和漫流微相;扇缘亚相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分为水道径流和片流微相。并根据冲积扇具有多源叠置、周边火山活动显着和玻屑凝灰质沉积普遍的特点,建立了沉积模式。

    轻烃地球化学场的形成和特征
    李广之
    1999, 20(1):  66-69.  doi:10.11743/ogg19990115
    摘要 ( 757 )   PDF (484KB) ( 10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轻烃地球化学场是油气藏地球化学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场源和场作用构成。场源是轻烃进行运移的物质基础,场作用则是轻烃与环境介质的各种反应,主要受地层水溶解度和围岩性质的影响。轻烃在运移过程中具有动态平衡和分异效应的特点,其运移方向取决于运移通道和运移阻力的对比。因此,在进行地球化学勘探时,不仅要考虑场源的性质,而且更应注意轻烃的赋存状态、组成及含量,在时空上进行综合分析。

    Fischer图解及其沉积响应的计算机模拟──以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胡受权, 陈国能, 王英民, 童崇光
    1999, 20(1):  70-75.  doi:10.11743/ogg19990116
    摘要 ( 748 )   PDF (1092KB) ( 10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包括三个跨时分别为1.08,1.40,1.02Ma的陆相层序,在双河赵凹地区表现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配置。在这三个陆相层序中,共发育13个小层序组,其中可识别的小层序达50多个,其内部沉积微相达10余种。据此,采用Fischer图解法,求取了其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模拟了研究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沉积时期,可容空间变化过程与陆相层序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泌阳断陷湖盆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的三个陆相层序,均为高匀速物源供给条件下形成的,其中S4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应列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段。

    油气藏不同部位ΔC差异性分析
    汤玉平, 蒋涛, 刘运黎
    1999, 20(1):  76-77.  doi:10.11743/ogg19990117
    摘要 ( 743 )   PDF (570KB) ( 7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藏不同部位的ΔC分布具有边缘井高于油井,油井高于干井的变化特征,但纵向上ΔC并不随梯度变化。因此在油气化探分析中,ΔC作为横向环境对比指标较为合适,而不宜用作油气纵向上的运移指标。

    成都洛带气田蓬莱镇组储层特征
    曹伟, 刘纪常, 陈伟明
    1999, 20(1):  78-80.  doi:10.11743/ogg19990118
    摘要 ( 662 )   PDF (1702KB) ( 8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洛带气田蓬莱镇组浅层气藏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压缩规律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围限压力增加,孔隙度及渗透率相应降低,当围限压力增加到10MPa时,测得的孔隙度、渗透率与常温、常压下测定的孔隙度、渗透率相比最大可分别下降7.39%和80%.储层孔隙度的变化与钙质、硬石膏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据岩芯薄片资料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结构参数描述说明,该气藏的Ⅰ~Ⅲ类储层喉道半径主峰分布在0.4~4.0μm喉道半径之间,而90%以上的累积渗透率贡献则分布在喉道半径为1.0μm以上,说明大喉道对气体的运移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前馈神经网络的岩性识别方法
    卢新卫, 金章东
    1999, 20(1):  81-84,93.  doi:10.11743/ogg19990119
    摘要 ( 784 )   PDF (809KB) ( 10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井资料的地质解释是测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岩芯资料少,测井资料较多及测井参数分布的模糊性,是岩性识别中的困难所在。在引入前馈神经网络方法的基础上,以取芯井岩芯与测井参数的对应关系作为识别模式,经过向识别模式学习获得模式识别智能知识,从而利用这些智能知识去识别未取芯井的测井岩性。通过对胜利油田永一地区沙河街组四段测井岩性的计算机判识,正确判别率达100%.应用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性能良好,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断块油藏的测井储层评价
    杨少春, 信荃麟
    1999, 20(1):  85-89.  doi:10.11743/ogg19990120
    摘要 ( 776 )   PDF (1155KB) ( 1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块油藏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资料的处理及储层评价应始终考虑地质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储层、不同沉积相带以及不同开发时期的测井响应、岩性、物性、韵律性、电性及含水率等均不相同,根据这些差异和特点,分别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参数的解释模型和计算模型,提高了解释精度。勘探和开发阶段测井资料的处理除应考虑岩性、沉积相带、注水后储层结构变化外,还应考虑断块的复杂性及断块之间的联系。依据处理出的储层参数,结合断块油藏的特点,引入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并总结出了定性、定量两种测井储层评价方法,与钻井结果吻合较好。

    沉积盆地碎屑岩原始厚度恢复经验图版──一种快速实用的方法
    魏永佩, 陈会鑫
    1999, 20(1):  90-93.  doi:10.11743/ogg19990121
    摘要 ( 794 )   PDF (1454KB) ( 9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前,对沉积盆地地层原始厚度的恢复主要有压实法、压实系数法、脱压实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地质统计模型法。纵观这些方法,大多数受应用条件、适用范围的限制,难于推广;有的方法虽很精确,但计算过程繁杂,应用起来十分不便;有的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和较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有鉴于此,在系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某人工井地层原始厚度恢复结果为蓝本,充分考虑碎屑岩的岩性特征,绘制了地层原始厚度恢复经验图版。运用该图版,只要知道盆地地层现今的观察厚度和岩性,便可直接查到地层的原始厚度。

    地学研究的相似类比
    贺自爱, 杨建超
    1999, 20(1):  94-98.  doi:10.11743/ogg19990122
    摘要 ( 748 )   PDF (665KB) ( 9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相似类比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是发现、创新、预测的一条途径。地学研究的一条基本原理是以今论古,更离不开相似类比。类比是一种逻辑方法,但却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形象是相似类比的基础,是联想、概括的出发点。相似类比必须掌握的原则是:(1)动态高于静态,也就是说要将静态的结构类比,提高到系统、层次的动态类比;(2)神似胜于形似,形似发挥的功能是再造,神似的功能是创造;(3)整体大于总和是指知识的积累,必须采用衍生方式,即对积累的相似信息不断组合和探寻现象后面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