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2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9-06-25
    论文
    伊蒙混层粘土I/S比加大方式及成分控制──以珠江口盆地两口井为例
    邬金华, 余素玉, 许仕策, 刘丽华
    1999, 20(2):  99-103,119.  doi:10.11743/ogg19990201
    摘要 ( 1103 )   PDF (1599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珠江口盆地两口井泥质岩中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资料的分段定量研究证实,在渐进成岩过程中,伊-蒙混层粘土的伊利石层和蒙皂石层的含量之比(I/S)的加大,与钾长石的溶解有关。有三种形式:若沉积有机质和钾长石足够丰富,加大将优先以伊利石层净增加的方式进行,其出现的温度大致与生油门限温度相当或稍高;低于该温度,蒙皂石层将按溶解-沉淀机理伊利石化;若无K+供给,加大方式将是蒙皂石净溶解。一般情况下的渗透率均可保证离子的通畅输导而与加大方式无关;仅当渗透率低到只对较大的铝的有机络合离子具有过滤作用时,才可能使净增伊利石层被伊利石化反应所取代;更低渗透率或体系封闭将使所有加大行为趋于停止。

    煤层气的封存与富集条件
    桑树勋, 范炳恒, 秦勇, 唐书恒, 叶建平, 贾社屯
    1999, 20(2):  104-107.  doi:10.11743/ogg19990202
    摘要 ( 736 )   PDF (839KB) ( 10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煤层气的封存主要取决于煤层气富集区的构造及盖层岩性。通常情况下,压性断层可使煤层甲烷增多,张性断层使其降低。但在远离张性断层面的两侧,一般形成两个对称的平行条带状构造应力高压区,使得煤层甲烷含量相对升高,成为阻止煤层甲烷进一步向断层运移的天然屏障。背斜构造的中和面以上及向斜构造的中和面以下常会出现煤层甲烷的富集。依据煤层气盖层的排驱压力、渗透率等值,盖层可分为屏蔽层、半屏蔽层和透气层,它们在不同的构造发育区,其封盖性能不同,由此可划分出9类不同的构造封盖层岩性组合类型。平顶山矿区的实例分析表明:Ⅰ类组合煤层气含气性最好,其次为Ⅱ类、Ⅳ类、Ⅴ类,其它类型含气性最差。

    中国陆源碎屑盆地层序地层与储层展布
    邓宏文, 王洪亮, 翟爱军, 徐长贵
    1999, 20(2):  108-114.  doi:10.11743/ogg19990203
    摘要 ( 643 )   PDF (764KB) ( 9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类型盆地的层序充填样式、展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前陆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逆冲挠曲变形和负载释放的交替作用,层序展布上表现为极度的不对称;克拉通盆地因地形平坦,海平面升降对层序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层序特征在较大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断裂不同规模、不同级次的幕式活动控制了陆内裂谷盆地层序各级次旋回的发育,因此,盆地层序往往具有多级旋回的特征;大型坳陷盆地由于水体广阔,层序特征可与被动陆缘类比;山间坳陷盆地的层序发育主要受幕式构造活动、古气候以及物源等因素的影响;山前断陷盆地的层序发育则主要受走滑拉分作用的控制。上述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盆地的生储盖类型及其配置关系有较大差别。就一般而言,各级次旋回中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换位置是烃源岩发育的位置;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中形成的各类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许广明, 徐怀大, 孔祥言
    1999, 20(2):  115-119.  doi:10.11743/ogg19990204
    摘要 ( 766 )   PDF (999KB) ( 11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首先通过识别测井曲线和岩芯资料的相序来进行基准面旋回的识别;然后根据合成记录进行时深转换,将测井层序划分标定在地震剖面上,按照地震反射同相轴和内部反射特征进行追踪对比,形成油藏储层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在此基础上,将划分的中期旋回作为油藏储层物理模型的分层;在每一个分层中,依据中期旋回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来划分非均质分区,储层在每个分区内都可近似认为是均质的。这样建立起来的油藏储层物理模型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从而使油藏数值模拟的生产史匹配变得比较容易,使油藏数值模型更符合客观实际。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张抗
    1999, 20(2):  120-124,132.  doi:10.11743/ogg19990205
    摘要 ( 684 )   PDF (1060KB) ( 15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河油田是由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等多个不同性质油藏组成的油田(群),主体是奥陶系灰岩岩溶缝洞网络型油气藏。这种油藏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期次、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岩溶洞、缝、孔,并以复杂的形式联通而形成网络。因为网络发育程度不同、成藏和改造经历不同,各储集体在储量、产能、油质上可有较大差别。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特征与成因
    邬光辉, 漆家福
    1999, 20(2):  125-128.  doi:10.11743/ogg19990206
    摘要 ( 777 )   PDF (538KB) ( 9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骅盆地一级构造变换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与主体伸展构造高角度相交的复杂断裂带,位于盆地伸展量变化区段,具有扭动的特点,并造成盆地结构与沉积特征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盆地基底结构的差异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均匀斜向伸展是区域性构造变换带形成的主导因素,盆地裂陷作用的迁移及其活动的强弱变化是区域性变换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在预测石油可采储量上的应用——以胜利樊家油区为例
    彭敦陆, 徐士进, 王汝成, 郭延军
    1999, 20(2):  129-132.  doi:10.11743/ogg19990207
    摘要 ( 851 )   PDF (1523KB) ( 9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响石油可采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很难用一简单的表达式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具体过程为(1)选取储层参数(累积厚度、温度、有效孔隙度、有效渗透率、压力)和原油参数(含油饱和度、地下原油粘度和密度)等8个参数作为特征参数;(2)将参数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3)以樊家油田8个已知采油区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4)运用已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对未知油区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很好,误差都在允许范围之内。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夏日元, 唐健生, 关碧珠, 罗伟权, 马振芳, 周树勋, 于忠平, 潘令红
    1999, 20(2):  133-136.  doi:10.11743/ogg19990208
    摘要 ( 954 )   PDF (785KB) ( 10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形态对天然气储集起着控制作用,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二级和9种次一级(三级)类型。岩溶台地的岩溶作用最强烈,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中的平台、岩溶台地中的缓丘、岩溶盆地中的残丘层状岩溶比较发育,主力气层保存完整,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接触部位,为水动力转换带,天然气比较富集。沟槽两侧上方的斜坡地带是高产气井的有利分布区。

    高阳地区下第三系油藏描述与评价
    陈刚, 曲志浩, 赵圣亮
    1999, 20(2):  137-139,151.  doi:10.11743/ogg19990209
    摘要 ( 660 )   PDF (734KB) ( 5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薄层砂体横向预测是油藏描述的关键性技术环节,运用地质、测井约束条件下的地震综合反演技术,提高了波阻抗剖面的分辨率和砂岩储层物性参数的预测精度,对高阳三维地震区下第三系薄层砂岩储集岩系进行了以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为主要内容的油藏描述与评价,综合分析并初步预测了该区下第三系油藏的圈闭类型、富集规律及其有利勘探方向。

    中国天然气储层的岩石、古地理类型与勘探方向
    杜韫华, 钱凯, 张守鹏
    1999, 20(2):  140-143.  doi:10.11743/ogg19990210
    摘要 ( 720 )   PDF (1179KB) ( 7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据统计,我国大、中型气田数量只占20.8%,储量却占83.44%,特别是大型气田只占总数的4.3%,储量却占50.35%.大、中型气田又以砂岩气田和碳酸盐岩气田占绝对优势,总储量占99.65%,与世界趋势一致,这就决定了我国天然气的勘查始终应以大、中型砂岩气田与碳酸盐岩气田为追寻目标。储层的构造古地理分布对勘探具指导意义,可分为四区:中部克拉通盆地区;西部复合盆地区;东南陆缘断坳盆地区;东部裂谷盆地区。并分别对应于气区、含油气区、富气油区、含气油区。据此,今后的勘探战略应是加强中部、发展西部,重视海域、加深东部。

    深水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郭成贤, 王正允, 王方平
    1999, 20(2):  144-147.  doi:10.11743/ogg19990211
    摘要 ( 649 )   PDF (831KB) ( 10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稳定同位素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深水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研究。根据早古生代中扬子台地东南缘斜坡带上碳酸盐岩的氧、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对几种成岩作用的环境因素和成岩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下奥陶统瘤状灰岩瘤体的δ18O值均重于基质,证实了瘤状灰岩的早期雏形是灰泥沉积物经海底溶解 胶结的反复交替作用而形成的;(2)下寒武统厚层状白云岩具有δ18O和δ13C值相对集中,且δ18O略偏负的特点,而下奥陶统层状白云岩的δ18O具有很高的负值,反映了二者分别是高盐度卤水流交代白云岩化和埋藏白云岩化的产物;(3)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不同岩石类型或不同结构组分均呈现18O明显亏损,而13C无明显变化的特征,说明受到了较强的埋藏重结晶作用的影响。

    非构造成藏的储集与封堵条件
    吴金才, 刘兰兰, 周卓明, 卿崇文, 杨长清
    1999, 20(2):  148-151.  doi:10.11743/ogg19990212
    摘要 ( 685 )   PDF (671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盆地南部非构造圈闭中的储集体大都由各体系域中不同类型砂体构成,主要有低水位体系域中的湖底扇砂体、前积楔状砂体;湖盆扩张体系域中的扇三角洲砂体、水进砂体及河道砂体;高水位体系域中的三角洲前缘砂体、趾部浊积砂体及扇三角洲砂体。这些砂体中除个别外,大部分规模较小、分布局限。虽然这些砂体往往无须构造条件配合就能形成圈闭,但对封堵条件要求较高。根据封堵的层位以及与层序界面的关系大体可将非构造圈闭的封堵型式划分为E-S-H-H型、E-E-S-H型、E-L-S-H型、E-S-B型、E-L-L型、E-E-E型和H-H-H型等7种。其中以E-E-E型、H-H-H型和E-L-S-H型最好,为一类封堵。

    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在八面河油田中的应用
    马晓昌, 崔勇, 赵澄林
    1999, 20(2):  152-154,163.  doi:10.11743/ogg19990213
    摘要 ( 784 )   PDF (711KB) ( 7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是将储层地质学与测井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多信息、完整表征储层三维地质特征的优点。通过对八面河油田GB8-X2断块油藏不同井别测井资料的标准化,依据取芯井资料建立了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的平面变化特征,并编制高精度的构造图,进而识别出低阻油层。以此为指导,可以在细分储层单元的基础上对储层流体进行动态预测,达到寻找剩余油的目的。应用此项技术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识别低阻油层、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取得了成功,累计新增探明储量248×104t,增加可采储量50×104t.

    利用地震层速度和声波时差预测盖层封闭能力
    佘晓宇, 吴亚军, 罗开平, 陈德卿, 曾涛, 高尚海
    1999, 20(2):  155-159.  doi:10.11743/ogg19990214
    摘要 ( 816 )   PDF (938KB) ( 8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盖层封闭的最常见形式是毛管封闭和压力封闭。这两种形式的封闭能力与岩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砂泥岩含量比以及流体压力有密切关系。有鉴于此,可利用地震层速度和声波时差资料进行盖层封闭能力的预测。首先,运用拟合的经验公式计算岩层的孔隙度、剩余流体压力等物性参数;最后求取地层压力;然后进行盖层封闭能力的纵横向预测和评价。经与实测结果比较,盖层孔隙度的预测值绝对误差为-1.32%~1.39%,相对误差为3.07%~15.4%;突破压力的预测值绝对误差为-0.23~0.63MPa,相对误差为1.81%~12.27%,均属允许范围。盖层封闭能力的纵横向预测结果都表明,由欠压实带形成的地层压力异常系统对油气的分布及运、聚、保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昌图凹陷层序地层与油气储层预测
    王洪亮, 邓宏文
    1999, 20(2):  160-163.  doi:10.11743/ogg19990215
    摘要 ( 678 )   PDF (683KB) ( 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昌图凹陷九佛堂组-阜新组可划分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MSC2和MSC3.除MSC1旋回为一对称旋回外,其它两个旋回均只发育上升半旋回。经井-震对比,这3个中期旋回与地震剖面上划分出的SA,SB和SC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经分析,MSC1中扇三角洲前缘沼泽化的煤层、浅湖相泥岩和MSC3中最大洪泛期暗色泥岩是最有利的烃源岩;各旋回中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水下扇扇中亚相是较好的储集相带。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应将MSC3上升半旋回的中上部和MSC1上升半旋回作为主要的勘探层系。

    南堡凹陷烃源岩的显微组分与生油门限的关系
    周海民, 郑红菊, 张春梅, 尹文庆
    1999, 20(2):  164-166.  doi:10.11743/ogg19990216
    摘要 ( 755 )   PDF (575KB) ( 1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堡凹陷东营组及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富氢显微组分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荧光光谱峰波长λmax值增加,红绿光相对强度比值增大,荧光强度I546降低,且均在埋深3400m左右出现阶段性变化。因此,可以确定南堡凹陷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在3400m左右。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裂缝特征
    曾联波
    1999, 20(2):  167-169.  doi:10.11743/ogg19990217
    摘要 ( 645 )   PDF (630KB) ( 8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中的裂缝分为节理型裂缝和断层型裂缝2种类型,其中断层型裂缝又可分为穿层、顺层裂缝。节理型裂缝垂直分布于岩层内,裂缝面两侧无错动,断层型裂缝面两侧有明显的错动,其中穿层裂缝呈高角度切割岩层,具有与区内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或组合样式,而顺层裂缝与层面近平行分布在泥岩夹层中。它们主要在伸展构造作用下形成,近东西向水平挤压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性、岩层厚度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在低渗透储层的泥质夹层中,由于穿层裂缝及顺层裂缝发育,并相互连通组成三维裂缝网络系统,对油气的储渗有重要意义。岩层中裂缝的平均间距与层厚呈线性相关关系。伸展断层附近裂缝的发育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断层上盘的裂缝较下盘更发育。

    建立储层流动单元模型的新方法
    尹太举, 张昌民, 陈程, 鲁国甫, 姜建伟, 李庆明, 刘丽娜
    1999, 20(2):  170-175.  doi:10.11743/ogg19990218
    摘要 ( 1274 )   PDF (1310KB) ( 8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流动单元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基于流动单元的层次性,建立流动单元模型可分5步来完成:(1)取芯井段流动单元划分;(2)未取芯井段流动单元划分;(3)建筑结构模型的建立;(4)建立参数模型;(5)形成流动单元模型。对双河油田的研究表明,该区可划分出极好型、好型、一般型和差型4种流动单元。极好型流动单元具有最好的储层物性,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而差型流动单元则有最差的物性,主要位于席状砂体中。地层系数是决定流动单元的最主要的因素,对于未取芯井,可以用这个参数来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

    井间不同流动单元生产压差预测方法
    孙来喜, 孙建平, 杨凤波, 姚国平
    1999, 20(2):  176-178.  doi:10.11743/ogg19990219
    摘要 ( 708 )   PDF (1690KB) ( 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油水两相中,流体渗流服从达西定律,由此可以建立流动单元的生产压差计算公式。流动单元主要依据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半径和岩性特征来进行。双河油田可划分为4种不同的流动单元。计算结果表明:双河油田不同流动单元的理论压差值与实测值吻合。

    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砂体预测
    李龙滟, 陈恭洋, 钟宝荣, 张振顺, 韩木森
    1999, 20(2):  179-181.  doi:10.11743/ogg19990220
    摘要 ( 703 )   PDF (660KB) ( 8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地质统计学和分形几何学,提出了一种井间砂体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克立格插值场对储层进行大尺度的趋势估计,储层小尺度的变异特征则利用随机分形场来刻划。然后对生成的二维克立格插值场和随机分形场进行叠加处理得到预测结果,实例研究表明,对于砂岩储层,应用该方法进行井间砂体分布模拟可以定量判断井间砂体分布,误差分析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油气成藏动力学中的流体动力场
    叶加仁, 王连进, 邵荣
    1999, 20(2):  182-185.  doi:10.11743/ogg19990221
    摘要 ( 679 )   PDF (527KB) ( 10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温度场、压力场、能量场和应力场是流体动力场研究的主要内容。现今温度场一般根据钻井实测地温及大地热流测试确定,古地温场主要依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压力场的研究方法颇多,主要有声波测井、实测地层压力和地震层速度方法,前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已钻探区,后者则重点应用于非钻探区。在进行能量场分析时,应注重在三维烃源岩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恢复古流体势。通常情况下,应力值较大的地域,其流体压力值也较高,对某一具体地区而言,首先应划分单井纵向压实-压力带,然后划分压力系统,最后进行正演模拟,探讨压力形成机制。地下流体动力场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彼此耦合的关系,因此,须用整体的观点系统研究。

    万壑有声含天籁──评《断块开合与油气勘探》
    贺自爱
    1999, 20(2):  186-186.  doi:10.11743/ogg19990222
    摘要 ( 603 )   PDF (235KB) ( 6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0年代后期,在一次学术会上初识张抗教授,那时他风华正茂,意气飞扬,有多产作家之称。他的着述十分丰厚,用“着作等身”形容固然有点夸张,但硕果累累确是事实,为石油地质系统的佼佼者。地质出版社出版的《断块开合与油气勘探》就是他的众多着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