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28
    油气地质
    鄂南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尹伟, 郑和荣, 胡宗全, 刘震, 商晓飞
    2012, 33(2):  159-165.  doi:10.11743/ogg20120201
    摘要 ( 2585 )   PDF (7945KB) ( 15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已发现油气与有利相带、局部构造、断裂及裂缝分布等关系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与砂体厚度、储层物性与录井显示关系的统计分析,开展了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提出了本区延长组油气富集"三元主控"的地质新认识——有利相带、局部构造背景、断裂及裂缝共同控制油气富集;油气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北西-南东宽缓鼻状构造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垂直缝及高角度斜交缝是研究区延长组主要的有效裂缝。断裂及裂缝控制油气富集。长6和长8已发现油藏和规模储量主要分布在断距较大的F2和F3断裂带的附近。并指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即区块东南部局部鼻状构造、断裂及裂缝发育带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砂体叠置区是该区油气最富集的地区。

    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三段油气富集规律
    焦里力
    2012, 33(2):  166-172.  doi:10.11743/ogg20120202
    摘要 ( 2747 )   PDF (5396KB) ( 15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宁组三段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是今后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由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富集规律不清楚,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通过对烃源岩、储层、圈闭等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的研究,利用泥岩压实规律进行异常压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阜宁组异常高压为欠压实成因,与干酪根生烃无关,深层优质储层与欠压实密切相关,异常压力高值区是优质储层分布区;②异常压力高值分布在阜三顶-阜四段,高异常压力形成区域性封闭层,油气主要富集于高异常压力之下的低势区;③高异常压力最有利于阜三段油气成藏,而低异常压力区有可能在阜三段的上覆地层戴南组成藏。最终利用高压封闭的区域性盖层和沉积微相研究,认为阜三段向南成藏条件会变好,是下一步勘探的目标区。

    辽中凹陷JZ20-A构造油气成藏特征
    李建平, 郭永华, 周东红
    2012, 33(2):  174-182.  doi:10.11743/ogg20120203
    摘要 ( 2674 )   PDF (7891KB) ( 1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辽中凹陷分布有4套烃源岩,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与沙河街组三段,除东营组二段下亚段多处于未-低熟阶段外均为有效烃源岩。辽中凹陷北洼 和自身的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为JZ20-A油气田的主要供油区和油气来源。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较高。通过JZ20-A井主要产层段的包裹体分析,确定了JZ20-A油气田的油气成藏期次,建立了JZ20-A油气田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120~140 ℃。油气的主要充注期在距今5 Ma以来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约27 Ma)也有少量的油气充注。JZ20-A各油气藏充注程度高,包裹体GOI值(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指标)均大于5%。油气成藏表现为接力供烃,高压泥岩双重封堵,油气叠层式成藏的特征。

    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主要特征
    于学敏, 姜文亚, 何炳振, 王书香, 邹磊落, 汪晓敏
    2012, 33(2):  183-189.  doi:10.11743/ogg20120204
    摘要 ( 2834 )   PDF (4231KB) ( 1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歧口凹陷已发现板桥和千米桥两个中型凝析气田,通过近两年的预探,在埕海潜山和歧口古近系深层天然气勘探又取得了重要突破,显示出歧口凹陷天然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从生储盖等成藏要素方面对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进行了系统的解剖,明确了歧口凹陷古近系天然气藏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歧口凹陷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中深层,浅层次生气藏主要位于构造圈闭中,中深层气藏位于构造岩性圈闭中;天然气成因类型以偏腐殖型气为主;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中深层裂缝发育,双重孔隙介质特征明显;两套最大湖泛期形成的区域盖层发育异常超压,天然气保存条件好;气藏主要位于高生气强度区,以晚期成藏为主,平面上具有"南油北气"、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

    扎格罗斯盆地新生界Asmari-Gachsaran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张震, 李浩武, 段宏臻, 徐祥恺, 蒋思芹
    2012, 33(2):  190-199.  doi:10.11743/ogg20120205
    摘要 ( 2845 )   PDF (8252KB) ( 1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smari-Gachsran成藏组合是扎格罗斯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新近纪至第四纪的扎格罗斯褶皱作用使白垩系Kazhdumi组烃源岩埋深加大,大面积进入生烃高峰;同时,构造作用形成了贯穿新生界Asmari组灰岩、Pebdeh组泥岩和白垩系Sarvark组灰岩的开放性裂缝网络,构成油气自烃源岩向储层运移的垂向通道。在大部分地区,Asmari组成藏组合内的油气都是Kazhdumi组烃源岩直接一次充注,而不属于由Sarvark组圈闭中纵向调整而来的次生油气藏。由于裂缝的沟通,Asmari组合Sarvark组储层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在浮力的作用下,浅部的Asmari组储层要比深部的Sarvark组储层更早地充注油气,油气充满度也更高。优质烃源岩、沟通烃源岩与储层的大量开放性垂直裂缝、厚度大的蒸发岩盖层及烃源岩生烃期与构造和裂缝形成期的良好配合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盆地构造
    用钻井地层异常压力参数标定逆断层的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南部逆冲褶皱带为例
    杨庚, 李伟, 白振华, 王晓波, 李本亮
    2012, 33(2):  200-207,224.  doi:10.11743/ogg20120206
    摘要 ( 2735 )   PDF (11511KB) ( 1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噶尔盆地南部逆冲褶皱带地表条件复杂,复杂的构造变形导致地震成像差,地震资料解释难度大。在解释横穿玛纳斯背斜构造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中,首先依据地表地质标定浅部已出露的地层和断层,利用常规钻井玛纳1井和玛纳002井的垂直地震测深(VSP)资料和声波测井资料进行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再根据地震剖面反射特征标定出深部可能的断层。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可识别出探井钻遇的一部分断层点。由于横穿玛纳斯背斜二维地震剖面上、中浅层地震反射杂乱,尤其逆冲断层沿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页岩滑脱,导致地层倾角测井无法识别构造增厚的安集海河地层中发育的逆冲断层断点。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异常和玛纳1井、玛纳002井的断层断点井深对比表明,逆冲断层发育与钻井压力变化有关,因此利用钻井监测的地层异常压力以及地层压力系数变化的特点标定出一系列断点井深,并得到钻井地层压力图及邻井断点资料的相互佐证。这两口井的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器(MDT)实测地层数据均表明,在紫泥泉子组地层存在两套压力系统,分割两套压力系统的仍然为逆冲断层。最终,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结果表明霍玛吐逆冲断裂是由一系列叠瓦扇断层组成。

    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
    张凤奇, 王震亮, 范昌育, 赵雪娇
    2012, 33(2):  208-216,235.  doi:10.11743/ogg20120207
    摘要 ( 2569 )   PDF (6549KB) ( 18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挤压强烈,流体动力分布复杂。为分析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模拟了库车坳陷喜马拉雅晚期最大主压应力的分布;利用建立的构造挤压增压模型,评价了库车坳陷主要构造带喜马拉雅期构造挤压增压;将沉积型超压和构造挤压增压加以叠合,获得了库车坳陷目的层的压力演化历史,并恢复出气势的演化历史;在构造应力场和流体动力恢复的基础上,分析了库车坳陷构造挤压对流体动力的影响及天然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在构造强烈活动期,构造挤压改变了流体动力的大小,流体动力的增大增强了天然气的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运移,流体动力的减小减弱了天然气的运移动力,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构造挤压也改变了流体动力的方向,构造挤压作用下,使局部圈闭成为相对低势区,成为天然气运移的指向区;较强流体动力指向上的弱流体动力区,可成为天然气的有利聚集区。

    储层与层序
    柯坪露头区柯坪塔格组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白振瑞, 邢凤存, 李会宪
    2012, 33(2):  217-224.  doi:10.11743/ogg20120208
    摘要 ( 2710 )   PDF (7773KB) ( 16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海相碎屑岩储层是一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在塔中和塔北地区勘探已有突破。但有关这套储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利于下一步的勘探。通过野外露头精细沉积学观察及室内镜下分析,揭示柯坪露头区柯坪塔格组由3个三级层序构成,其内发育以大型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等沉积。同时,层序底界大型下切水下分流河道的发现,预示着深水区可能存在大型深水浊积砂体。柯坪塔格组该类三角洲沉积组合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碎屑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较好的油源条件、面状分布的砂体及多套储盖组合构成了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而其深水区可能存在的浊积砂体也是潜在的油气勘探区。

    滨里海盆地肯基亚克地区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
    王瑞, 朱筱敏, 陈烨菲, 李孔稠
    2012, 33(2):  225-235.  doi:10.11743/ogg20120209
    摘要 ( 2663 )   PDF (12089KB) ( 15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岩心、岩矿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和地化等多种资料,对滨里海盆地肯基亚克地区A井取心段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为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开阔台地相颗粒灰岩和泥晶灰岩储层,可划分为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的Ⅰ类好储层和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的Ⅱ类中等或差储层。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两类储层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前者主要包括正常海水叶片状-纤维状方解石胶结作用、埋藏期镶嵌状、粒状、半自形方解石胶结作用,后者主要包括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埋藏期溶蚀作用。其中,埋藏期溶蚀作用是形成Ⅰ类储层的关键,Ⅱ类储层则具胶结作用发育的特征。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集性能
    吴颜雄, 王璞珺, 边伟华, 于淼, 王鹏, 王波
    2012, 33(2):  236-247,264.  doi:10.11743/ogg20120210
    摘要 ( 2690 )   PDF (12728KB) ( 16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盆地深层发育多种类型的火山岩,勘探实践表明,在不同类型的火山岩中均有油气显示。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区有利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利用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开展了对比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生气孔在不同类型火山岩中的分布极不均匀,次生孔缝次之,原生微孔和原生裂缝分布较均匀;火山岩孔隙结构可分粗孔喉、中-粗孔喉、偏粗孔喉、细孔喉和极细孔喉5种类型;火山岩储层孔隙度分布特征分单峰高孔、双峰高孔、中孔、中-低孔、偏低孔和低孔6种类型;火山岩储层渗透率分布特征可以概括为高渗、中-高渗、中渗、中-低渗和低渗5种。综合以上4种参数,认为气孔流纹岩、流纹构造流纹岩、球粒流纹岩、熔结凝灰岩、角砾熔岩和火山角砾岩是有利储层发育带,凝灰岩、块状玄武岩、沉凝灰火山角砾岩和沉凝灰岩相对而言储集性能较差。

    辽西低凸起中南段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及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意义
    郭涛, 王军, 石文龙, 郑敬贵, 王保全, 徐春强
    2012, 33(2):  248-255,264.  doi:10.11743/ogg20120211
    摘要 ( 2609 )   PDF (8051KB) ( 1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控砂研究较为成熟,但由同沉积构造的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动态变化对沉积物砂分散体系控制的研究较少。通过对辽西低凸起中南段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开展整体和系统性研究,依据体系域界面和各体系域内三角洲地震反射构型的变化,有效地识别了东二层序的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起研究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单元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古地貌和沉积体系发育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辽西低凸起边界断层从北向南依次发育3个调节带,调节带的平面和空间差异活动控制了三角洲朵体的迁移。根据对各体系域砂体特征的描述,在东二层序识别了断层-岩性、上倾尖灭、岩性和地层超覆等4种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下石盒子组8段为例
    张海涛, 时卓, 石玉江, 王亮亮, 贺陆军
    2012, 33(2):  256-264.  doi:10.11743/ogg20120212
    摘要 ( 3058 )   PDF (9503KB) ( 1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典型代表,根据碎屑成分、成岩矿物组合、填隙物成分、成岩作用类型等特征,将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划分为粒间孔+火山物质强溶蚀相、晶间孔+火山物质溶蚀相、晶间孔+岩屑溶蚀相、晶间孔+石英加大胶结相、水云母胶结+岩屑微溶蚀相和压实胶结致密成岩相6种成岩相类型,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密度及深侧向测井等参数与成岩相的对应关系,建立了连续定量识别储层成岩相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Z65井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通过与薄片鉴定及压汞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利用单井成岩相判别结果划分苏里格气田盒8段成岩相展布,其中气田中部主要以粒间孔+火山物质强溶蚀相和晶间孔+火山物质溶蚀相为主,是有利的成岩相带。

    海安凹陷曲塘、海北次凹戴南组—三垛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魏祥峰, 张廷山, 梁兴, 姚秋昌, 汤兴友
    2012, 33(2):  265-276,301.  doi:10.11743/ogg20120213
    摘要 ( 2842 )   PDF (11528KB) ( 1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取心井岩心的精细观察和描述,在戴南组一段和三垛组一段共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根据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岩相组合的特点,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研究认为戴南组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三垛组一段属于河流沉积体系,其中下亚段为辫状河,上亚段为曲流河。戴南组一段沉积期,曲塘次凹北部断阶带以及曲塘次凹南-东斜坡带、海北次凹南-西斜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格架。三垛组一段下亚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辫状河河道和洪泛平原亚相沉积,河道内心滩砂体发育;上亚段沉积期演变为曲流河河道、堤岸和泛滥平原亚相沉积,河道凸岸一侧发育边滩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以及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砂体物性较好,是研究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三段中亚段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远光辉, 操应长, 王艳忠
    2012, 33(2):  277-286.  doi:10.11743/ogg20120214
    摘要 ( 2744 )   PDF (10124KB) ( 1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沙三中亚段砂砾岩扇体类型认识的不统一,在工区26口取心井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及沉积物粒度特征等资料,对民丰地区沙四段—沙三中亚段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深水浊积扇等砂砾岩扇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民丰地区沙四下亚段底部和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沙四下亚段中上部、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在各个时期均有发育,但规模较小。在识别不同层段砂砾岩扇体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民丰地区各时期构造活动特征、边界断层形态、气候条件、水体深度及湖盆的"敞-闭"状态等,分析了不同时期主要沉积相的沉积演化及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中"板式高角度断层-铲式高角度断层"继承性控制的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演化模式,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以大邑地区为例
    罗文军, 彭军, 杜敬安, 杜垒, 韩海臣, 刘焕, 李剑波, 唐勇
    2012, 33(2):  287-295,301.  doi:10.11743/ogg20120215
    摘要 ( 2824 )   PDF (7161KB) ( 15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我国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其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度大等因素,阻碍了该类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为基础,结合大量镜下薄片鉴定成果,确定了胶结物充填的序次及各期胶结物相对含量;并在各期胶结物中找出特征包裹体进行温度检测,结合储层埋藏史、热史等资料,确定了各期胶结物的形成时间与油气充注的时间及次序;此外,描述了储层孔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率与变化原因,从而再现了储层的形成历史,确定了储层致密化时间。最后,结合油气充注史,提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油气开发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分注工艺现状
    李海成
    2012, 33(2):  296-301.  doi:10.11743/ogg20120216
    摘要 ( 2702 )   PDF (2530KB) ( 7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大庆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需要,形成了3种成熟配套的聚合物驱分注工艺技术。同心分注技术,其井下管柱采用单管同心分注形式,通过同心配注器对分层注入压力的调节,控制各个层段的注入量。偏心分注工艺,其井下管柱采用单管偏心分注形式,通过偏心配注器形成足够的节流压差,调节注入压力,控制限制层注入量。分层分质注入工艺,其井下管柱采用单管偏心形式,通过分子量调节器或压力调节器,控制注入层段的分子量或注入量。同时,详细阐述了这3种分注工艺技术的工艺原理、技术参数、应用规模以及效果等。依据油田实际的注聚阶段,提出了合理的分注时机与原则,并制定了不同的测试周期。此外,针对不同的油层类型,指出了选择分注技术的原则。最后,根据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对聚合物驱分注工艺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与攻关思路进行了探讨,认为小卡距聚合物分注技术与聚合物驱分注井高效测调技术应是重点攻关方向。

    普通稠油油藏渗流特征实验研究——以新疆油田九4区齐古组油藏为例
    王子强, 张代燕, 杨军, 寇根, 杨飞
    2012, 33(2):  302-306.  doi:10.11743/ogg20120217
    摘要 ( 2748 )   PDF (1313KB) ( 16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其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根据稠油油藏渗流特点,设计了合理确定稠油启动压力的实验测试方法。通过对新疆油田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天然岩心的渗流实验,研究了束缚水饱和度下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速-压差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启动压力梯度、流速-压差曲线参数与岩石气测渗透率、流体粘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测试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稠油油藏的启动压力。原油粘度对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大于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及描述流速-压差曲线的参数和岩石气测渗透率与流体粘度比值有很好的相关性。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敏感性评价
    宫清顺, 寿建峰, 姜忠朋, 黄革萍, 王艳清, 倪国辉
    2012, 33(2):  307-313.  doi:10.11743/ogg20120218
    摘要 ( 2705 )   PDF (3795KB) ( 1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三叠系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的冲积扇储层,储层天然能量较差,未经储层改造难以获得工业油流的问题,采用水基压裂液改造后试油未能获得成功,而在W36井采用油基压裂液压裂后试油获得成功。依据储层分析技术和实验分析技术,参照碎屑岩储层评价标准,分析大量岩心流动实验测试数据,针对百口泉组冲积扇砂砾岩储层敏感性深入研究,指出分析储层敏感性和改善压裂工艺将对油层保护及开发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伊/蒙混层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含量高是造成储层具有较强敏感性的主要原因;百口泉组储层水敏感性、盐敏感性和体积流量敏感性中等偏强,速度敏感性较弱。通过研究结果和生产试验,建议采取脱水油基压裂液、压裂液盐度控制在6 000 mg/L以上、控制流速和体积流量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不同敏感性造成的储层伤害,提高油气产量。

    合采井分层产量贡献地球化学实验监测技术
    税蕾蕾, 彭平安, 黄合庭, 刘玉明
    2012, 33(2):  314-320,328.  doi:10.11743/ogg20120219
    摘要 ( 2735 )   PDF (4442KB) ( 14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单组分分离、多内标绝对浓度色谱定量分析、生物标志物质谱分析、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地球化学产能监测实验方法,能快速有效识别分层原油差异。首次利用原油非均质性评价结果,采用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和原油混合配比实验选取了多套地球化学产能监测指标,评价了各类地球化学产能监测指标的适用性。所选色谱指纹化合物经过色谱-质谱定性鉴定,证实非混合化合物。运用原油色谱指纹技术在W1和W2油田4口合采油井上进行了现场分层产能监测,色谱指纹法的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结果相对误差在10%~15%左右,能准确判别主力油层。地球化学产能监测技术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结合生产测井使用,对油田的生产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水敏实验及损害机理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为例
    廖纪佳, 唐洪明, 朱筱敏, 任明月, 孙振, 林丹
    2012, 33(2):  321-328.  doi:10.11743/ogg20120220
    摘要 ( 3016 )   PDF (6486KB) ( 16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砂岩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及全岩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储层特征,应用室内岩心流动驱替实验进行水敏实验研究。与此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分别定性和定量研究水敏实验前、后岩心内部粘土矿物产状和孔隙结构参数等微观特征的变化,以此探讨水敏损害机理。研究表明,西峰油田延长组第8油层属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其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不含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少(仅为11.4%),主要体现为伊利石的化学性质。储层水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强,膨胀性粘土矿物引起的损害程度有限,岩心水敏损害机理主要为:次生非晶态物质缩小有效喉道半径;多种粘土矿物共生结构破坏或分散;非膨胀性粘土矿物集合体的分散和单晶碎裂;孔隙杂基结构坍塌及微粒运移加剧喉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