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6-28
    目次
    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机制及生排烃效率差异性——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
    蔡希源
    2012, 33(3):  329-334,345.  doi:10.11743/ogg20120301
    摘要 ( 1534 )   PDF (553KB) ( 1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相断陷盆地所形成的烃源岩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而东营凹陷作为该类盆地的典型代表,其主力烃源岩是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Es4(上))、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Es3(下))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s3(中)),它们来自于咸水和淡水两种沉积环境。在沉积相与有机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3套地层中普通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2%]和优质烃源岩(TOC>2%)残留液态烃产率、生烃潜力指数的演化特征,分析了排烃机制和排烃效率的差异性。由于沉积环境和埋深的不同,3套烃源岩的生排烃潜力、效率均有明显不同,相比较而言,各自的优质烃源岩是供烃成藏的主要贡献者,体现在该类烃源岩不但能形成更充足的物质基础,而且其多层理的结构也利于排烃。此外,针对不同的沉积环境总结了排烃模式。咸水环境烃源岩存在低熟和成熟两个生烃阶段,其排烃周期长、排烃效率高;而淡水环境烃源岩只存在成熟生烃阶段,其排烃周期短、排烃效率较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对资源量的贡献最大,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次之,而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最小。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聚集条件
    聂海宽, 张金川, 包书景, 边瑞康, 宋晓蛟, 刘建斌
    2012, 33(3):  335-345.  doi:10.11743/ogg20120302
    摘要 ( 1675 )   PDF (997KB) ( 1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25处野外露头的观测、采样以及吸附气含量、地化参数和物性参数等测试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黑色页岩的沉积相、厚度及分布、有机质类型及含量、成熟度、孔隙度和含气量等页岩气成藏条件。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相比,研究区发育的页岩具有沉积相有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孔隙度高和含气量高等特点,具备页岩气藏发育的良好地质条件。此外,建立了预测页岩气藏发育有利区的参数模型,采用综合信息叠合法预测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藏的有利发育区位于川南-黔北、鄂西-渝东和川(渝)东北-鄂西北等地。在各个有利区的具体指标中,川南-黔北有利区具有较高页岩含气量,是目前勘探较为现实的地区。根据实测含气量,采用体积法计算研究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页岩气资源量为(2.2~8.5)×1012 m3,中值为5.3×1012 m3

    上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岩储层特征
    刘伟, 余谦, 闫剑飞, 门玉澎, 张海全, 吴剑
    2012, 33(3):  346-352.  doi:10.11743/ogg20120303
    摘要 ( 1511 )   PDF (814KB) ( 1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岩石矿物组成及脆性矿物含量对富有机质泥岩人工造缝能力影响明显,在页岩气储层描述及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以野外工作为基础,针对上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下部富有机质泥岩开展X-衍射分析及显微观察。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泥岩储层脆性矿物平均含量约50%~70%,具有较好的破裂潜力。旺苍双汇、雷波银厂村、习水吼滩等剖面揭示,碎屑矿物主要为石英及少量长石,岩屑极少,矿物棱角分明,星点状分布,无明显定向性;自生脆性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自形-半自形晶,局部相对富集组成宏观可见的细微条纹,黄铁矿含量低但岩石中普遍含有;生物矿物为微量硅质放射虫,有溶蚀现象。区域上,脆性矿物分为石英+长石组合、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组合。沉积中心——四川泸州-宜宾、重庆武隆-石柱地区,以及黔中-雪峰隆起北侧边缘沉积相带,方解石、白云石含量较高。汉南古陆、川中隆起与黔中-雪峰隆起向沉积区供给碎屑沉积物能力不同,造成陆地边缘沉积区矿物组成的差异。可见,寻找富脆性矿物分布区的关键应从重建古地理格局开始,尤其是进行沉积微相分析。

    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区带评价
    王鹏万, 陈子炓, 贺训云, 董立, 徐政语, 马立桥, 董庸, 黄羚
    2012, 33(3):  353-363.  doi:10.11743/ogg20120304
    摘要 ( 1631 )   PDF (1114KB) ( 1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桂中坳陷泥盆系经历陆内裂陷演化阶段,沉积了一套台盆-深水陆棚相黑色泥页岩。通过野外典型露头、钻井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认为桂中坳陷中下泥盆统泥页岩具备形成页岩气的资源基础和优越的成藏条件,其泥页岩厚度大(最大累计厚度可达1 000 m)、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为0.53%~9.46%)、热演化程度适中(镜质体反射率为1.33%~3.62%)、储层微孔隙-纳米孔及微裂缝发育、粘土矿物成分好、埋深适宜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勘探潜力较大。借鉴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经验,结合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勘探实际,优选现阶段有利区评价相关指标,认为南丹-忻城-马山一线以西地区为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李娟, 于炳松, 张金川, 李玉喜, 武景淑
    2012, 33(3):  364-374.  doi:10.11743/ogg20120305
    摘要 ( 1522 )   PDF (807KB) ( 1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价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的储气性能,对黔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20余个露头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岩石物性、扫描电镜、压汞分析、比表面和孔径等分析测试。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页岩中石英含量平均为56.3%,粘土矿物平均含量为30.5%,有效孔隙度平均为8.24%,渗透率平均为0.127×10-3 μm2,具有低渗致密的储层特征;孔径分布集中在4 nm左右,本区页岩孔隙以中孔为主。孔隙体积与石英、粘土矿物和有机碳含量等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石英含量与微孔和中孔体积成负相关,而与宏孔成弱的正相关关系;粘土物质则正相反,与微孔和中孔体积成正相关,而与宏孔成弱的负相关关系;有机碳含量和中孔体积、宏孔体积成一定的正相关性;镜质体反射率与宏孔体积成弱的正相关性。

    泥质烃源岩的比表面与有机质关系研究进展及意义
    朱晓军, 蔡进功
    2012, 33(3):  375-384.  doi:10.11743/ogg20120306
    摘要 ( 1579 )   PDF (464KB) ( 1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一直备受关注,研究有机质与比表面关系是认识有机质富集机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泥质烃源岩比表面的构成较为复杂,它与烃源岩的孔隙尺寸、岩石组分、矿物成分以及粘土矿物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等因素密切相关;但是,比表面的各检测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如压汞法适用于检测介孔和大孔,氮气吸附法适合于微孔和外表面,EGME法适用于微孔和内表面等,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研究泥质烃源岩的比表面特征至关重要。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方式不同,特别是可溶有机质,或以物理吸附方式附着于矿物的外表面,或以化学吸附方式进入矿物的内表面,这造成了有机质与比表面相关性的变化与差异。因此,在开展泥质烃源岩比表面研究时,既要关注岩石矿物及有机质赋存特征影响,也要依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比表面检测方法。

    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存在的可能性
    王伟明, 卢双舫, 王世辉, 刘世恩, 王贵磊, 穆国栋, 蒋思芹, 徐建军
    2012, 33(3):  385-391,398.  doi:10.11743/ogg20120307
    摘要 ( 1519 )   PDF (718KB) ( 10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西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尤其是对致密砂岩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总结国内外成功地区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从构造、烃源岩以及储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鸡西盆地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条件。依据鸡D8井暗色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资料,使用化学动力学法计算了研究区致密砂岩气的资源量。研究表明,鸡西盆地属于小型断陷盆地,多期构造演化与储层快速沉积等特点,决定了研究区不具备类似北美阿尔伯达等成功地区的大型致密砂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但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大规模发育的煤系地层长期生气,为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烃源岩与储集层紧密叠置接触也有利于致密气的运移和保存。在鸡西盆地的中央凹陷构造稳定区域,寻找致密储层的甜点区,将有机会获得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突破。

    油气地质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烃源岩再认识与资源潜力
    吕明久
    2012, 33(3):  392-398.  doi:10.11743/ogg20120308
    摘要 ( 1462 )   PDF (545KB) ( 1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南襄盆地南阳凹陷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核桃园组二段二亚段与核桃园组二段三亚段有机质类型好于核桃园组三段。核桃园组二段以细菌和低等植物来源为主,核桃园组三段的植物来源更丰富。有机质丰度以核桃园组二段三亚段最高,其次是核桃园组三段一亚段,核桃园组三段二亚段与核桃园组二段二亚段相当,达到了中等烃源岩条件,核桃园组二段一亚段最差。南阳凹陷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自下而上逐渐变小,烃源岩分布逐渐向南部深洼带收缩和集中。资源重新复算表明:该区资源量由0.62×108 t增加到1.04×108 t。核桃园组三段二亚段占该区资源量的37.5%,其次是核桃园组三段一亚段、核桃园组二段三亚段及核桃园组二段二亚段。整个核桃园组三段占该区总资源量的59.6%。说明核桃园组三段是南阳凹陷的主力烃源层,因其目前资源探明率低,应还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这为该区加快深层的勘探提供了依据。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侏罗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生烃潜力
    石正勇, 严永新, 金芸芸, 张辉
    2012, 33(3):  399-406.  doi:10.11743/ogg20120309
    摘要 ( 1358 )   PDF (667KB) ( 10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多种分析方法,对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中、下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三工河组(J1s)和八道湾组(J1b)煤系烃源岩进行评价。分析表明,其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都比较高,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评价为中等生油岩,八道湾组评价为好生油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辅以少量的Ⅱ2型;大多数有机质都处于生油门限内,其中西山窑组处于低熟阶段,三工河组烃源岩部分达到成熟阶段,八道湾组烃源岩基本都处于成熟阶段、为油气生成高峰期。通过对三大生烃次凹及三个层组生烃能力的对比研究,确立了八道湾组是焉耆盆地区域性主力烃源岩的地位;同时指出,七里铺次凹的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稍好、热演化程度适中,和八道湾组类似也具备较大的生烃能力,是七里铺次凹油气源的有力补充。结合近年勘探成果,指出七里铺次凹两侧的构造高部位及斜坡带是勘探的有利区带。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输导体系类型及其控藏作用
    李明义, 岳湘安, 江青春, 王洪伟, 吴育林
    2012, 33(3):  407-416,423.  doi:10.11743/ogg20120310
    摘要 ( 1707 )   PDF (958KB) ( 26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空间配置关系的详细分析,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简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生储盖组合类型、油气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有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3种生储盖组合类型,每种生储盖组合中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及有利的油气富集部位均有所差异。在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为孔隙裂缝和梳状输导体系;孔隙裂缝输导体系沟通的洼槽和梳状输导体系沟通的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是该类生储盖组合中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在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为花状输导体系,由其沟通的反转构造是该组合内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在上生下储生储盖组合中,油气运移输导体系为阶梯状或倒U字型输导体系,其所沟通的不整合面古隆起是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

    贵州麻江古油藏成藏期次
    高波, 沃玉进, 周雁, 彭勇民, 刘全有, 李双建
    2012, 33(3):  417-423.  doi:10.11743/ogg20120311
    摘要 ( 1316 )   PDF (606KB) ( 1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麻江古油藏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相古油藏之一,但目前关于其成藏的时间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本次研究中,详细分析了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此为基础,对麻江古油藏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储层沥青的饱和烃色谱图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基线明显上凸且存在25-降藿烷,这揭示出麻江古油藏至少存在两期原油充注;奥陶系-泥盆系储层沥青来自相同的烃源岩,表明该区最大规模的原油充注发生在泥盆系沉积之后。应用储层流体包裹体测温与自生伊利石钾氩法定年,结合烃源岩的热演化史进行了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麻江古油藏经历了加里东晚期的小规模成藏及破坏、海西期大规模油气成藏、印支期油气转化及燕山期大规模破坏的演化过程,其中海西期是其主要成藏期。

    渤海南部海域莱州湾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牛成民
    2012, 33(3):  424-431.  doi:10.11743/ogg20120312
    摘要 ( 1463 )   PDF (864KB) ( 15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在近期勘探获得亿吨级油气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凹陷构造特征分析,揭示莱州湾凹陷同时具有断陷和走滑反转的双重构造特点;根据断裂活动特点和强度,将凹陷内断层划分为3类,它们分别对凹陷格局形成、沉积体系与输导系统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并将莱州湾凹陷演化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孔店组(Ek)至沙河街组三段(Es3)的早期断陷、沙河街组一、二段(Es1+2)至东营组(Ed)的中期走滑和晚期活化阶段(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对凹陷内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演化控制了各种类型圈闭的形成;控制了凹陷沉积充填、沉降中心迁移以及烃源岩形成演化;另外,由于晚期强烈的构造和火山活动,对莱州湾凹陷的晚期成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古油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马文辛, 刘树根, 黄文明, 张长俊, 徐国盛, 袁海锋
    2012, 33(3):  432-441.  doi:10.11743/ogg20120313
    摘要 ( 1511 )   PDF (1094KB) ( 1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四川盆地周缘志留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地表地质和地下地质相结合,应用岩相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对四川盆地东南缘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礁滩相沉积特征和古油藏进行了精确刻画和深入解剖,认识到石牛栏组由3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构成,其中第三个旋回在林滩场-良村-丁山构造一带发育有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相沉积,礁滩相储层内部沥青发育,为礁滩型岩性古油藏,但古油藏分布较零星、规模较小,恢复古油藏量约为6.62×103 t。古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震旦系古油藏原油逸散跨层充注,但可能存在志留系烃源岩的生烃充注。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过程如下:震旦系古油藏遭受破坏,原油充注到石牛栏组,形成古油藏(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持续深埋,原油裂解,形成古气藏(中侏罗世-中白垩世)-褶皱及快速隆升作用,古气藏遭受破坏(80 Ma至现今)。川东南地区志留系油气勘探前景不容乐观,而川东-渝东地区将是志留系最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层序与储层
    四川盆地北部栖霞组-茅口组热液白云岩特征与成因
    舒晓辉, 张军涛, 李国蓉, 龙胜祥, 吴世祥, 李宏涛
    2012, 33(3):  442-448,458.  doi:10.11743/ogg20120314
    摘要 ( 1733 )   PDF (776KB) ( 1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川盆地北部广元峡沟煤矿剖面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剖面由下部地层向上,白云岩化程度逐渐增强,颜色由深到浅,岩性由生屑灰岩逐渐过渡到斑状白云岩,然后再到中-粗晶白云岩,上部覆盖茅口组泥灰(云)岩。中-粗晶白云岩发育于栖霞组顶部和茅口组底部,由中晶到粗晶的半自形-自形白云石组成,其中可见鞍状白云石。岩石中溶蚀孔洞发育,孔隙内有沥青充填。微晶灰岩的δ13C(PDB)值为3.23‰,δ18O(PDB)值为-5.03‰;白云石样品的碳、氧同位素具有一定的差异,δ13C(PDB)值为3.29‰~4.14‰,δ18O(PDB)值为-6.07‰~-6.75‰。流体来源可能为岩浆热液,或者是经历了深循环的大气降水。在断裂活动时,深部热液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当运移到栖霞组和茅口组时,由于吴家坪组泥灰岩和泥云岩的封堵,流体的运移被减缓甚至停滞,促使围岩发生白云岩化,溶蚀作用也同时发生,产生溶蚀孔隙。由此,在栖霞组顶部和茅口组底部可能形成热液白云岩储层,该储层具有一定的储集意义。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珠江组控砂机制及地层-岩性圈闭发育模式
    陈维涛, 杜家元, 龙更生, 陈淑慧, 李小平, 张尚锋, 张昌民
    2012, 33(3):  449-458.  doi:10.11743/ogg20120315
    摘要 ( 1359 )   PDF (1165KB) ( 10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惠州地区是目前珠江口盆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珠江组作为主力产油层段,具有寻找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惠州地区珠江组砂岩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盆地转换期的古地貌特征、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展布、海陆过渡相区的水动力条件和后期构造运动都对砂体的形成和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沉积相决定了砂体的宏观展布,层序结构影响砂体在不同体系域平面上的分布和纵向上的发育程度及叠置样式,二者是控砂的主要因素。在对控砂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岩性圈闭油气藏的解剖分析,建立了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模式,分析了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区带和类型,认为沉积坡折附近和海进体系域退积砂岩岩性尖灭圈闭是惠州地区珠江组最为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及预测——以A油田PZ段为例
    王兆峰, 陈鑫, 王鹏, 于文文, 李强
    2012, 33(3):  459-466.  doi:10.11743/ogg20120316
    摘要 ( 1594 )   PDF (1148KB) ( 1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A油田Pz段储集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井震联合技术进行精细连井标定可以增强层位标定横向上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引入现代岩溶理论指导基底顶面构造解释,落实尖灭线及构造圈闭。研究区重新落实碳酸盐古潜山构造52.7 km2,增加了勘探开发的面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展现古地貌特征,将古地貌分为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和古侵蚀沟3种类型。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将研究区储集体分为溶洞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3种类型。综合地震反演和蚂蚁体追踪建模技术,明确了研究区3类储集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认为Ⅰ类溶洞孔隙型储集体主要沿古构造高部位发育,而且位置越高储层厚度越大;Ⅱ类裂缝孔隙型储集体发育于构造斜坡部位;Ⅲ类裂缝型储集体受断裂影响明显,发育于断裂附近。

    大牛地气田盒一段低孔渗砂岩储层特征
    侯瑞云
    2012, 33(3):  467-478.  doi:10.11743/ogg20120317
    摘要 ( 1534 )   PDF (1045KB) ( 1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一段辫状河道砂岩储层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中等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偏高,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分别在4%~14%和0.05×10-3~2×10-3 μm2,属低孔低渗至致密砂岩储层。研究区砂岩储层成岩阶段达到晚成岩阶段A2亚期至晚成岩阶段B期,机械压实以及石英加大和方解石胶结是降低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有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根据沉积微相、储层宏观和微观特征等多种参数,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开展了储层综合评价,将盒一段砂岩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为相对高孔高渗天然气储层,Ⅱ类为相对中等孔渗储层,并预测了3类储层的分布区带,建立了盒一段砂岩储层评价标准体系。

    油气开发
    聚合物溶液对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
    李朝霞, 夏惠芬
    2012, 33(3):  479-483.  doi:10.11743/ogg20120318
    摘要 ( 1286 )   PDF (392KB) ( 10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水驱、聚合物驱及后续水驱实验,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通过常规压汞实验,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岩心孔隙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质量浓度的聚合物溶液驱替对岩心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聚合物溶液在岩心孔隙中的吸附滞留,随聚合物溶液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的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大,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毛管压力曲线从左下方到右上方逐次排列,孔隙体积在大孔道处减少,而在下一级的小孔道处增加,岩心的平均孔隙半径、半径均值、歪度、结构系数、均质系数各参数降低,其结果对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塔里木盆地塔河4区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程度
    杨坚, 程倩, 李江龙, 刘中春
    2012, 33(3):  484-489,496.  doi:10.11743/ogg20120319
    摘要 ( 1690 )   PDF (525KB) ( 1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和构造运动形成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溶洞呈离散状分布,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流动通道。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和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例举塔河4区S48单元7口井的生产动态干扰特征,由静态资料分析油藏的4种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洞型、裂缝型、缝洞组合型和致密岩块型。据此,提出井间洞连通、裂缝连通、复合连通和不连通4种井间连通模式。最后,由类干扰试井理论结合示踪剂扩散理论分析井间综合流量系数,初步定量表征井间连通程度。由此倡导,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析方法与挖潜措施需要结合井间连通模式和连通程度。

    开发地震在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王琦, 李红梅
    2012, 33(3):  490-496.  doi:10.11743/ogg20120320
    摘要 ( 1387 )   PDF (691KB) ( 9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为例,阐述了地震属性技术和重构地震反演的实践与应用。地震属性技术适合于刻画"泥包砂"型萨一组等的储层特征,尤其是井网控制程度较低的外扩区主河道预测。重构地震反演技术主要适用于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挖潜的研究,从而实现高精度井间砂体预测。研究认为,井震联合下的沉积相修正共归纳为河道侧积体、河道连续性(由连续变为间断、由间断变为连续)、河道规模(宽度、延伸长度、走向)、河道组合和河道期次5种模式。由此,利用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和高程差等特征,辅助反演切片研究河道垂向演化,最终确定单期河道边界。早期河道和晚期河道错综复杂叠置关系,构成了复杂剩余油空间关系,从而为下一步剩余油采出以及完善注采关系提供了良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