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28
    目次
    2013年第34卷 第3期 中英文目录
    2013, 34(3):  0-0. 
    摘要 ( 524 )   PDF (337KB) ( 10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地质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运移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唐宇, 吕正祥, 叶素娟, 孟万斌
    2013, 34(3):  281-287.  doi:10.11743/ogg20130301
    摘要 ( 1274 )   PDF (7413KB) ( 8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为次生气藏,其中的天然气来自纵向上距其3 000多米的下伏上三叠统,储层和烃源岩层的远距离纵向分隔使得运移条件在成藏诸要素中尤为关键。蓬莱镇组中含气砂体较为发育且分布非均质性较强,认识其非均质性特征需要深入分析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地质因素。通过气源分析,纵向上各气藏产出天然气的同位素组成、原始组分、干燥系数、iC4/nC4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蓬莱镇组气藏天然气运移通道主要为气源断层和储集砂体,运移方式为借助断裂系统和纵向上较为发育的多套渗透性砂体进行立体式高效运移。勘探开发成果分析表明:发育气源断层是成都凹陷蓬莱镇组成藏的必要条件;气源断层与储层的合理配置、砂岩的储集性好坏进一步影响天然气富集程度,储层下倾方向与气源断层相接或与之邻近、砂岩物性好的地区天然气富集程度高。天然气在气源断层与储层合理配置带内的有利储层中最为富集的部署思想,大大提高了钻获高产井和工业气井的成功率。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与油源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牛小兵, 冯胜斌, 刘飞, 王成玉, 郑庆华, 杨孝, 尤源
    2013, 34(3):  288-293.  doi:10.11743/ogg20130302
    摘要 ( 2149 )   PDF (3129KB) ( 6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明确低渗透储层孔隙分布及不同尺度孔隙中石油微观赋存状态是认识致密油特征的关键。应用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研究,发现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普遍发育纳米孔隙,具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及纳米孔多尺度孔隙发育特征。通过对近源与远源油藏储层多尺度孔隙中石油的微观赋存状态分析,明确了近源油藏储层具从大孔到纳米孔隙连续性赋存石油特征,且微孔至纳米孔隙含油饱满;远源油藏储层石油有选择性地赋存在大至中孔隙中,纳米孔隙不含油。延长组7段(长7)生烃增压产生的异常压力,控制石油在具多尺度孔隙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中差异性赋存,这为认识盆地致密油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指出长7烃源岩分布区的长8油层组上部、长7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下部致密砂岩是今后致密油研究和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
    时保宏, 姚泾利, 张艳, 张雷, 杨亚娟, 李慧
    2013, 34(3):  294-300.  doi:10.11743/ogg20130303
    摘要 ( 1271 )   PDF (7826KB) ( 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长9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油层组和其本身两套烃源岩,但志丹地区长9油藏原油来源于长9烃源岩,无长7烃源岩的混入。长9油层组含油段主要集中在长91亚段,储集体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部分为半深湖亚相浊积岩砂体。长9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渗透率总体较低。平面上储层物性分布差异性较大,姬塬地区砂岩粒度粗,粒间孔发育,物性最好;而发育碳酸盐胶结物的洛川地区孔隙不发育,物性最差。根据源-储关系,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上生下储、自生自储两种成藏组合类型。据综合分析,姬塬地区成藏条件较好,为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区。
    四川盆地东南部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分布特征及封盖有效性
    徐美娥, 张荣强, 彭勇民, 陈霞, 冯菊芳
    2013, 34(3):  301-306.  doi:10.11743/ogg20130304
    摘要 ( 1603 )   PDF (5359KB) ( 6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野外剖面、钻井剖面的精细对比,结合宽带约束的地震资料反演,对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四川盆地及周缘构造演化的基础之上对中、下寒武统膏岩盖层的封盖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连片分布,呈北东向展布,发育两个膏岩厚度中心,膏岩展布和圈闭分布完全匹配。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四川盆地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层未遭受破坏,能够有效封盖震旦系古油(气)藏;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则膏岩层遭受破坏,失去了对丁山-林滩场地区古油(气)藏的封盖作用。同时指出,七跃山断裂以西地区膏岩层在后期构造运动中未被完全破坏,能够对盐下油气藏起到封盖作用,是川东南地区寒武系盐下的有利勘探区带。
    致密砂岩气田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以四川盆地广安气田为例
    史集建, 李丽丽, 吕延防, 杨军, 李寿英
    2013, 34(3):  307-314.  doi:10.11743/ogg20130305
    摘要 ( 2020 )   PDF (5304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其成藏保存条件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与盖层封闭能力密切相关的评价参数,如盖层厚度、排替压力、气藏压力系数、断裂对盖层的破坏程度及垂向封堵性,并结合盖层封闭能力有效性概念,建立了盖层封气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致密砂岩大气田储量丰度及盖层属性数据进行了统计,厘定了高储量丰度大气田形成所需的各盖层评价参数下限作为其各自均一化标准值。以四川盆地广安气田须家河组五段区域盖层为例,研究发现盖层厚度为30~200 m,排替压力为5.5~9.5 MPa,气藏压力系数为1.05~1.50,断裂活动性较强,断层垂向封闭能力较弱,但盖层封气有效性好;最后,利用综合评价公式计算后得到须五段盖层能够封盖特低储量丰度的气田,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为0.04~0.24,在工区内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展布特征。该方法预测保存有利区与目前须四段气藏的勘探现状较吻合。
    Orinoco重油带重油成藏特征
    刘亚明, 谢寅符, 马中振, 周玉冰, 王丹丹
    2013, 34(3):  315-322.  doi:10.11743/ogg20130306
    摘要 ( 1909 )   PDF (3838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油气成藏理论为基础,对Orinoco重油带的重油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成藏特征,预测了未来的勘探方向。重油带处于宽缓的前陆斜坡带,构造活动较弱,发育少量正断层。烃源岩为上白垩统Guayuta群浅海相泥岩,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富,生烃潜力大;储层主要为中新统Oficina组和渐新统Merecure组三角洲相砂岩,砂体呈大范围席状分布特征,在东西方向上厚度展布稳定,向南逐渐变薄,埋藏较浅,胶结程度低,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储集性能优越。重油带的封盖条件多样,封堵层包括储层顶部的区域性盖层和沥青、储层之间的层间泥岩以及储层侧面的下伏前白垩系基岩。圈闭类型以岩性-地层型圈闭为主,断层、不整合和层内砂岩共同构成了原油的运移通道。原油在晚中新世的长距离运移阶段和上新世—更新世的大规模成藏阶段遭受生物降解等作用而变稠。通过对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重油成藏具有生储盖优越、运移距离长和稠变作用强的特征。重油带的成藏模式为长距离运移降解和大规模集中浅成藏。重油带的重油资源潜力巨大,对其未来勘探,在勘探层位上以Oficina组为主,在勘探区带上以西部区带为主,在圈闭类型上以地层相关圈闭为主。
    层序与储层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高阻层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华晓莉, 罗春树, 吕修祥, 于红枫, 王祥, 张金辉, 孙希家, 华侨
    2013, 34(3):  323-331.  doi:10.11743/ogg20130307
    摘要 ( 1834 )   PDF (12717KB) ( 8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藏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综合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鹰山组高阻层段岩性、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井柱状图建立了各井区及内外带的连井剖面图,总结了其分布特征规律。结果表明,鹰山组高阻层岩性主要为泥晶灰岩,且在成像测井图像上呈亮黄色成层性特征,空间上具有"横向分布不稳定,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通过实验手段对高阻层段岩石矿物铸体薄片进行鉴定,初步认为高阻层的成因机制主要包括机械-化学充填作用和大气降水选择性溶蚀作用。高阻层厚度与其下伏原油的物性、油气日产量及气油比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即随着高阻层厚度增大,其下伏油气的日产量及气油比逐渐增大,而油气的密度及粘度却逐渐减小。高阻层对下伏油气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由此推断,鹰山组高阻层可以作为一套或多套隐蔽"盖层",与下伏储层可能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配置关系。
    陆相碎屑岩旋回沉积记录中的物质响应及聚集规律——以济阳坳陷王家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为例
    谭先锋, 田景春, 黄建红, 林小兵, 马建伟
    2013, 34(3):  332-341.  doi:10.11743/ogg20130308
    摘要 ( 1467 )   PDF (7548KB) ( 5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旋回沉积记录中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以济阳坳陷王家岗地区古近系孔店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陆相碎屑岩旋回沉积中物质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王家岗地区湖平面逐渐收缩的陆源碎屑沉积旋回包括颜色、岩性和粒度旋回,旋回沉积机理主要为间歇性盐湖的振荡作用。矿物旋回从灰色到红色地层,纵向上石英含量逐渐增加,钾长石含量逐渐增加,斜长石含量逐渐减少,方解石含量有所减少,硬石膏含量逐渐增加,矿物变化旋回与颜色旋回的变化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旋回变化与元素富集也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纵向上常量元素中Al,Ca,Fe,Mg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微量元素中Sr,Ba,Ga,Co 4种元素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旋回变化与元素含量比值也有较好的耦合关系,特别是Fe/Mn和V/Ni比值,呈现出多级次旋回变化的特征。研究证实了王家岗地区陆相碎屑岩旋回变化与矿物和元素含量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它们直接控制了矿物和元素的富集规律。后期成岩流体改造通过物质交换,影响旋回变化的物质响应和耦合规律。
    鄂西-渝东区长兴组礁滩体发现及相带分布
    王必金, 张士万, 郭战峰, 陈绵琨, 刘新民
    2013, 34(3):  342-348.  doi:10.11743/ogg20130309
    摘要 ( 2010 )   PDF (12321KB) ( 6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开江-梁平陆棚周缘的台缘相带是大型天然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陆棚相带的分布控制和影响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相带的展布。为了准确描述其分布,通过对岩心、岩屑、薄片等分析测试资料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岩石的颗粒结构、生物构成、结构类型等特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生物礁、滩体的形态及分布进行了预测。同时综合钻井资料、露头及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长兴组沉积相带的展布。研究表明,箭竹溪生物礁是典型台地边缘相生物礁,具有明显的丘状外形、近南北向展布;在生物礁底部发育的浅滩白云岩分布范围较大,其主体位于箭竹溪生物礁的东部,与台地紧密相连;开江-梁平陆棚经过箭竹溪生物礁西侧向东南延伸与鄂西盆地相通,且箭竹溪生物礁与普光地区生物礁处于同一个台地边缘相带上。
    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沉积特征
    杨特波, 王宏语, 樊太亮, 刘振华, 郝悦娟, 魏源, 杨帆
    2013, 34(3):  349-356.  doi:10.11743/ogg20130310
    摘要 ( 1990 )   PDF (7791KB) ( 6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进一步识别出了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泥坪、滩坝等8种沉积微相,并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同时,将营城组划分为4段、6个四级层序和7个砂组,阐明了各砂组沉积相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营一段末期(SG2)湖侵至最大湖泛面,沉积于其上的SG3砂组进积体系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与储层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两支主辫状水道,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且储层物性好,其与后期鼻状构造相组合是构造-岩性圈闭与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区。
    基于模糊数学的滨里海盆地东南油气储层评价
    朱伟, 顾韶秋, 曹子剑, 张国一
    2013, 34(3):  357-362.  doi:10.11743/ogg20130311
    摘要 ( 1564 )   PDF (2321KB) ( 5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地处东欧地台东南部边缘,为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是里海地区的主要含油气区之一。滨里海盆地东南部三叠系-侏罗系广泛发育陆源碎屑岩地层。储集层岩性主要为浅海陆棚、海滩砂坝及三角洲沉积相的砂岩和粉砂岩,储层物性特征总体表现为中孔-中渗型。测井结果显示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变化较大,储层非均质性强。采用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优化地质要素,确定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砂岩厚度作为关键地质因素,建立了模糊数学关系模型,克服了常规的储层含油气性评价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复杂化和主观性问题。通过多个模型比较,作出判断,确定了J2Ⅱ和TⅡ储层为本区优势储层,为该区进一步油气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盆地构造
    巴西Solimoes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特征
    熊利平, 李军, 邬长武, 李嵩阳
    2013, 34(3):  363-369.  doi:10.11743/ogg20130312
    摘要 ( 1843 )   PDF (6727KB) ( 5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巴西陆上Solimoes盆地属克拉通盆地,其沉积组合和油气成藏非常特殊。文中重点研究盆地的形成演化及构造特征、沉积地层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盆地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确定成藏主控因素。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古生代经历了多次沉降,中生代抬升,新生代以挠曲沉降为主,构造样式以先正后逆的反转构造为特点。沉积地层以古生界为主,岩性组合复杂,包含了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冰碛岩及火山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层系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主要烃源岩为上泥盆统页岩,总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主要储层为石炭系Jurua组砂岩;主要盖层为石炭系-二叠系蒸发岩,封盖能力强,生储盖配置好。盆地内构造圈闭发育,以背斜、断背斜为主。盆地成藏模式特殊,尽管烃源岩埋深较浅,却在火山岩侵入的烘烤作用下快速成熟并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生气阶段;风成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储层孔隙由于埋藏深度小而保留,不整合面和复活的基底断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控制油气的聚集。
    塔北草湖凹陷形成演化新认识及油气地质意义
    姚泽伟, 何光玉, 郑晓丽, 漆立新, 张洪安, 云露, 林璐, 王文侠
    2013, 34(3):  370-375.  doi:10.11743/ogg20130313
    摘要 ( 1702 )   PDF (9431KB) ( 4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钻井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塔北地区古生代以来草湖凹陷形成演化的新认识,认为塔北草湖凹陷东、西两侧斜坡的形成时间与形成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凹陷西侧中-上奥陶统自东向西超覆沉积特征明显,表明西斜坡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形成机理是在持续区域挤压背景下,草湖地区相对沉降,阿克库勒地区相对隆升,表现出沉积型凹陷斜坡的特征;而凹陷东侧可见奥陶系、志留系等地层被强烈抬升并遭受剥蚀,角度不整合于上泥盆统-石炭系之下,后者又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下,表明东斜坡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早、晚期的强烈构造变形,以海西晚期为主,表现出构造型凹陷斜坡的特征。草湖凹陷西侧有利于发育下奥陶统岩溶型地层圈闭,凹陷东侧有利于发育志留系、石炭系和三叠系超覆型岩性圈闭及中-上奥陶统不整合型地层圈闭、下奥陶统岩溶型地层圈闭,它们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深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殷积峰, 谷志东, 李秋芬
    2013, 34(3):  376-382.  doi:10.11743/ogg20130314
    摘要 ( 1764 )   PDF (14357KB) ( 6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对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21 000 km二维地震和近3 000 km2三维地震进行深层断裂体系的系统解译研究。研究表明,深层断裂具有以下3个特征:(1)控制沉积盖层构造变形;(2)纵向上规模大,下部断入基底,上部断入飞仙关组,同时伴有花状断裂产生;(3)深、浅层断裂特征明显不同,深层断裂角度陡,以走滑断裂为主,浅层断裂角度相对较缓,以逆断层为主。在大川中地区共解释断裂172条,断裂平面延伸长度3~79 km不等。深层断裂平面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和分带性,威远—资阳—遂宁—大足一带,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巴中—仪陇—广安一带,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平昌—达州一带,以近南北向为主。深层断裂对该区沉积相带和有利沉积体的分布有控制作用,可以沟通低孔隙和致密储层,有效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油气产能。深层断裂可以控制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同时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有效沟通烃源岩和储集层,控制异源型烃源体系的油气成藏。
    油气开发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油藏为例
    胡向阳, 李阳, 权莲顺, 孔庆莹, 王英, 吕心瑞
    2013, 34(3):  383-387.  doi:10.11743/ogg20130315
    摘要 ( 1824 )   PDF (5744KB) ( 6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尺度大小悬殊,形态不规则,分布不连续。定量刻画孔、洞、缝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一直是该类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提出了多元约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采用两步法建模。第一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模型:首先利用地震识别的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然后在岩溶相控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建模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二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4个单一类型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地质模型。该模型定量刻画了缝洞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为油田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苏里格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以苏10和苏53区块为例
    唐钦锡
    2013, 34(3):  388-393.  doi:10.11743/ogg20130316
    摘要 ( 2583 )   PDF (3376KB) ( 6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气田开发中面临着实施区域井控程度低,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分布不稳定,局部地区微构造发育等困难,实施水平井的地质风险较高。为克服以上困难,确保钻井成功,提高储层钻遇率,从如何选取对比标志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出发,进而开展工区微构造、沉积及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含气性预测成果,以构造及沉积相为约束,利用精细地质建模、微构造预测等技术进行储层3D精细建模,对待钻地层储层展布情况、微构造起伏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实钻过程中,综合利用研究成果、钻井、录井、随钻测量等多种信息,对地下微构造变化进行预测及井底岩性快速识别,实时修正地质模型,为水平井及时准确调整提供充分依据。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非线性优化校正新方法及其应用
    杨超, 李彦兰, 徐兵祥, 赵庆兵
    2013, 34(3):  394-399.  doi:10.11743/ogg20130317
    摘要 ( 1255 )   PDF (1939KB) ( 10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室测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仅代表了井点取心段的流动特征,往往与实际生产特征不符,需要在数值模拟历史拟合阶段进行校正,该过程繁琐且耗时耗力。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非线性优化理论校正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该方法假定油水相对渗透率呈广泛使用的指数函数关系,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含水-采出曲线进行拟合,确定相对渗透率曲线关系式。该方法需要参数少,计算方便、速度快。通过吐哈油田温西3区块历史拟合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验证,校正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历史拟合相对渗透率曲线更吻合,表明校正方法是可行的。校正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形态良好,克服了曲线上凸。通过新的油水相对渗透曲线计算的理论含水率-采出程度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较好,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技术方法
    构造建模约束地震反演技术——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南八区为例
    李占东, 李吉, 李阳, 陈大有, 赵伟
    2013, 34(3):  400-406.  doi:10.11743/ogg20130318
    摘要 ( 1556 )   PDF (7769KB) ( 6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储层预测多学科的综合能力,对构造建模约束地震反演的作用和构造建模在储层反演与地质建模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实现构造建模约束地震反演的4个关键环节,即井-震联合小尺度构造解释、合理设计地质框架、不同尺度网格设计和曲线均一化处理。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南八区萨Ⅱ7-12沉积单元为例,通过与未进行构造约束的地震反演对比,总结出构造建模约束下地震反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能够提高砂体识别的准确程度,尤其是定位河道砂边界位置效果显著,采用"井点定相、切片组形"的方法,完成了井震结合沉积微相的修正;②明确主力厚油层及主力砂体接触关系,增加断层附近预测的细节,尤其是断裂两侧砂体明朗化,有利于指导剩余油的挖潜。因此,构造建模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能够降低反演的不确定性,对油田后续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其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X56区块为例
    王彦辉, 姜岩, 张秀丽, 李操, 朴昌永, 宋丽君, 高鹏
    2013, 34(3):  407-412.  doi:10.11743/ogg20130319
    摘要 ( 1987 )   PDF (8455KB) ( 5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井-震结合储层描述的目标尺度小、精度要求高、井网密等特点,以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X56区块为研究区,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形成了一套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断层识别、储层预测配套技术。通过容量维分形技术,识别了断距5 m左右的小断层,解决了井间小断层识别难题;利用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成果,搞清了断层的平面组合特征及延伸范围,落实了微幅度构造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采用地震随机反演技术,对葡一组储层砂体厚度进行了平面预测和井间砂体连通性分析,2 m以上砂体预测符合率达到75%以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了仅用井孔资料绘制的沉积微相图,精细刻画了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井-震结合三维地震技术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应用,效果明显。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致密砂岩储层反演——以长岭断陷1号气田登娄库组为例
    艾宁, 唐永, 杨文龙, 沈传波, 王彦卿, 黄文芳, 尚婷
    2013, 34(3):  413-420.  doi:10.11743/ogg20130320
    摘要 ( 1805 )   PDF (7861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模糊神经网络储层反演,能够较好地摈弃不同类型、不同尺度数据的揉合,较好地保留了数据完整性,这既能反映整体的变化趋势,又能刻画局部细致变化特征。针对长岭1号气田登娄库组相变快、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点,综合地震、测井、钻井测试分析资料,应用模糊神经网络原理,反演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砂岩厚度与孔隙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长岭1号气田登娄库组各段砂体平面展布变化较大,但厚度较大的区域均集中于长深103—长深1-3—长深1-1井和长深2井附近,向东北呈逐渐减薄趋势,D3岩层段长深103井周围岩石厚度可达33.2 m;②研究区登娄库组主力产油层D3和D4岩层段孔隙度较低,平均仅为5%左右,砂体孔隙度相对较高区域(>9%)仅集中于长深1井附近,整体显示登娄库组岩性较为致密;③反演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对比显示,砂体厚度误差控制在2.5 m以内,砂体孔隙度误差在0.49%以下,结果可靠性较好。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原理进行储层反演分析,能够很好地展现储集砂体分布规律及储集性能。